听学习与看学习的那些吵吵

听学习与看学习的那些吵吵_第1张图片
Day 129 of 365

阅读原文: >>原文地址链接<<


版权声明:
本文在公众号「说言风语」首发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
文中所有图片均源自网络
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


全文 1866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3 分钟


自四月以来,我一直尝试践行着从完全的看,切换部分到听上面,结果是,发现效果并不好,甚至效率极大的降低了。

我留意观察过很多次自己听的过程,可以说很专注,可为什么最后效率不高呢?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思考后发现,我的听比看更耗费注意力,听的过程中如果不做笔记,基本上都是忘记了的,而做了笔记的,效果都很不错。

于是,我进一步思考——真的是因为听和看不同导致的效率的差别吗?还是说其它什么因素导致的效率低?

1

现在,我得出的结论是,听和看效率差别并不大,导致效率低的根本原因是——我没做笔记。

事实上,不管是在听还是在看的过程中,我忽略了做笔记这件事,而就是因为这个忽略导致了吸收知识的效率差别。

有人说,做笔记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对我来说,很重要,做笔记意味着需要对重点注意到的概念,方法进行提取并记录,而听的过程很容易就被大脑一带而过,要是不记录,基本上就是听完就完了。

而看的过程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过,看书,可以适当的停顿,当发现对某个知识点有点模糊时,可以停下来回顾,但是听就不行,听是说的人连续的动作,虽然演讲或朗读的人知道如何停顿,但是,那个停顿和思维的短暂停顿是不一样的。

要是在听的过程中,再开个小差,那就更跟不上上下文的逻辑连贯性了,于是吸收效率就是直线下降。

所以,我认为,记笔记才是能够提高信息转化效率的关键,但是,听比看更难掌握,需要高度集中才能做到转化。

2

不过,说到做笔记,很多人就会开始反感起来,说既然能听懂看懂,还记笔记干嘛呀。

的确,在听的当时,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一种很有收获的感觉,但实际上,不强制大脑重构这些知识的话,很快大脑就会遗忘他们。

比如,很多人喜欢听书,但我认为,光听的话,效率实际上很低,虽然社会上有人说,我们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了,但是,碎片化不代表我们的学习在碎片化中,就不能重新拼接起来。

而这个拼接重构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很多人写作时发现自己素材不够,灵感不够,就是平时很少去重构知识,整理知识库,以为脑补一切例子,不信,你现在去脑补试试?

再比如,大多数人只喜欢看,依然不喜欢做笔记,同样是看过就忘。不过看的吸收效率会好很多。

虽然录音可以反复听,文章可以反复看,但是,不做重构知识,效率就会很低很低,而只需要一步的重构就是没有人愿意用。重构最厉害的要数李敖了,他说他读书都是用剪子,其实一点不夸张,我们读书不一定用剪子,可以用截屏,打字,但本质都是一样的。

可是,就算很多人做了笔记,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不过这样做的人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我们都说要建立系统性的知识才能真正的提升知识的强度,而做笔记知识打磨知识的开始,而后要做的是对比,类比,筛选,修正,再循环这样的过程,很枯燥,所以,基本上就挡住了绝大多数的人。

3

学习这事,其实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不过值得反复谈,因为它是最基础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没有了这步开始,就没有后续的过程。

对比上面的不做笔记,我认为,做笔记很重要。很多人一提到做笔记,还是停留在一个纸质笔记本,一支笔的阶段,现在我们可以用的工具有很多,电脑,手机就是很方面的笔记工具,可以就是有很多人非要用笔去写。

我不是说手写不好,对于有时记录灵感,手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我个人建议,有电脑就不要手写了吧,打字还是比手写快很多。

那,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呢?

首先,听与写结合。记录,就是重构的开始,开始记录下来,不管是反复修正也好,还是原文摘录也罢,都要从记录开始。

只有通过记录,你才能让知识停下来,让你的大脑去思考它,不相信,你想想,你上个月看的影响最深的电影第10分钟的台词是什么?

其次,看与写也要结合。当今社会,会看书的真的没什么了不起的,但那些把书既能读厚,又能读薄的人才算是会读书的人。

写得多,吸收地多,这是本质,绝不是一句笑话。听得多,看得多,并没有什么作用,我已实践,才从坑里爬出来,所以,我建议你不要去踩这个坑。

最后,及时总结,定期反思。这个我认为,需要反复说,因为从反馈的一些情况来看,都是让我给什么什么方法,自己没有说提个什么问题,或者想了一个办法。

笔记不是记录了,就完了,更多的事情还在后面。一定要认识到这点的重要性,不要舍本逐末,为了保存一个好看美观的笔记内容,要搞清楚学习到底为了什么?

| 持续践行

学习,就是持续践行,一句话说完。

完了,打板,收工。

持续践行,从每天完成一件事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学习与看学习的那些吵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