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课程的纠结

抱歉西汉大一统上的课后总结上传得迟了。

一直没想好这个总结该怎么写?我们讲历史有三个教学目标:1.启发孩子对历史的兴趣。课程期间孩子们的兴趣都一直保持得很好。2.启发孩子们对历史的思考,形成自己粗略的史观。所以也经常让孩子做些总结性的思考。3.以史鉴今,吸收历史中的经验教训,做好当下的人和事,形成良好的三观。所以课上我们比较重视正面的,积极方面的内容传播。

不管是圣君尧舜禹,还是暴君夏桀商纣,他们成为天下之主都有着必然的确定性,我们对他们的评价相对简单。而到了楚汉相争,虽然只有短短几年,但其中人性之复杂,战争之诡异,真相之残酷,事件之反转让人瞠目结舌!

自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以来,刘邦是第一个成为天下之主的草根皇帝。

可是这个草根皇帝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基本所有的资料上给他起兵前的标签都是:地痞流氓。

如果说他在面临项羽要把他父亲杀了煮汤时回复的:分我一杯羹,是应对的策略,那么彭城大败为了逃命,为了减轻车辆承载重量加快逃命速度,把自己的亲生儿女纷纷踢下车去,就是真正的冷血和自私。尤其是后来他为了和项羽争天下对小伙伴笼络人心的封赏和继位后的屠杀,还有和项羽签订楚汉之界后马上背约的围杀,都说明了他做人的无底线。而这样的人竟然成了天下之主,除了说他识人善用,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听从别人的建议外,还有哪些必然因素呢?

比较刘邦起兵时的46岁高龄,项羽22岁就领兵打仗,名声鹊起。24岁时因为指挥以少胜多的巨鹿之战而天下闻名,26岁大封天下诸侯-----其中就有汉王刘邦,30岁时自刎于乌江,他的一生,短暂而壮烈!评论都说,鸿门宴就能看出项羽将会败于刘邦,因为项羽有妇人之仁。而我们也能看到这种妇人之仁下的极度自信和不愿用诡计阴谋取胜的贵族精神。本来项羽就是贵族出身,所以他身上的骄傲同束缚与生俱来。

刘邦对他的小伙伴是该赏识时温情脉脉,但翻脸时冷酷无情!项羽对认识的人基本宽容,收降章邯,项伯鸿门宴阻杀刘邦却无任何后果,乌江自刎前看到背叛他的原属下同乡吕马童,还想着刘邦的拿项羽首级,赏千两黄金,封万户侯的承诺,记着送富贵给司马童。

但是刘邦对自己身边人狠,却善待百姓;项羽对身边人宽容,却纵容手下屠城,火烧阿房宫。。。。。。

项羽感慨:吾起兵至今八年,历经七十多次战役,从来没有败过,遂霸有天下。。。。

而垓下一战,却逼得他自刎。

刘邦打仗虽然经常败北,却越来越强大!

面对低龄的学生,我该如何引导他们去看待这两个人物呢?

也许事情并没有那么复杂!当我讲到项羽垓下之战,自刎乌江的场景时,看到孩子们都屏住了呼吸的认真专注的模样,也许这就够了。

第十一讲:西汉大一统上课程总结

这次课主要内容是楚汉之争和文景之治。

大泽乡起义象一根导火索,点燃了天下抗秦的火药桶,涌现出了两个杰出的人物:刘邦和项羽。

从怀王之约,到巨鹿之战,从约法三章,到鸿门宴,从火烧阿房宫,到大封天下,从楚汉立界到垓下之战,乌江自刎。刘邦和项羽本色出演丰富了我们对人性和现实的认知。

高祖还乡的得意后紧跟着对异姓王的屠杀,取而代之的刘姓王又让天下大乱!七国之乱后的文景之治,让人充满感激,老百姓终于从战火中安定下来休养生息。大一统的观念开始确立。

本次课课本上的生字词是:盱眙,风驰电掣,樊哙,幡然醒悟,垓下,溃散,虞姬,诀别,晁错,削藩,刘濞,瓯国。

成语积累为: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衣绣夜行;四面楚歌。

作业:

1.背会《大风歌》

2.从韩信对项羽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的评价中举例说明刘邦得天下和项羽失天下的原因。

3.练习册当课作业。

4.给家长讲一个当课故事。[微笑]

你可能感兴趣的:(楚汉之争课程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