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是人类的出口——刘若瑀「觉醒戏剧」工作坊有感

昨天参加了刘老师的戏剧工作坊,记录一些心得。

工作坊的主要内容:

大家按照惯例,脱去袜子,感受大地。刘老师分享了她被选为十二人之一,在加州的一个森林里,接受了Grotowski对他们为期一年的训练。然后,带我们做了一系列的练习,也分享了很多心得。


1、Watching训练

Watching,而不是look。

助教带我们进行练习,教我们跟随leader,不是模仿,而是观察leader并且同频地在空间内一起创造一个场。我们跟随助教练习了圆心织网和横向织网,发现我们的脚步声那样重。

老师提到一个概念,in conscious,也就是觉知的,觉察的。与之对应的状态是focused,专注的。而专注的另一个面向其实也是偏执的,因为专注的时候你会看不到外界了。

比如一个人边过马路边看手机,他被车撞了因为他太专注于手机,看不到听不到外界的事物了,这是专注;而觉察的人会感知到周围的环境,周边的人在发生什么,觉知的时候你是不会撞到别人的。

我对这一点感到困惑,这和我一贯的理解不一样,专注好像不是一个足够好的特质了。那心理学上说的心流,又是什么概念呢?专注到甚至注意不到时间流逝难道不是幸福的吗?


2、流星练习

老师带领大家在排练厅里跑圈,希望不断有人作为leader带领跑圈的速度,提升内部聚集的能量。然后一次一个人,像流星一样,斜着冲出队形,形成一道流星般的轨迹。

我因为身体原因在旁观察,我发现这个练习大家非常不自然,也没有顺利的如老师所说,达到足够的状态可以升级成下个阶段。我理解这个场的内因外果反了,所以显得动力不足且不自然。自然的聚合反应应当是队形的自转速度足够,里面的人如摆脱了向心力般被甩出队伍,形成流星状。而不是一个缓慢旋转的队形,靠“突兀”的流星来注入一点动能,因为流星离开本来也代表一部分动能的丧失。

令我有印象的反而是刘老师,我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中年女性,跟随着队伍缓慢的跑着,晚上还要演出,但是她仍然在跑。她很坦然的说自己也许没法像年轻人一样跑,但是只要在跑,双脚离地,也是贡献那个场的。

这种坦然很打动我,让我联想到当面对能力差异化的时候,当面对自己力有不怠时,是否可以不以之为扰,并看到仍然有自己可以做的。自己仍然是有选择的。


3、呼吸练习

刘老师教了我们呼吸,她说人们说头上三尺有神明,其实那个神明就是你自己。

想象头上三尺有一根线,你的脊椎跟随这根线被拉直。用你的胸腔深深吸入空气然后沉入丹田(下腹会鼓起),有空气从口鼻漏出也没有关系,反复练习后可以把绝大部分气沉入丹田。


4、什么才是本真?

刘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人和人之间最本真的天然的,可以用一个什么词?

回答五花八门,有回答觉知的,情绪的等等。

最后有一个答案让老师点头了,爱。


老师谈到一种不二心的爱,并且认为这就是人最初最本真的样子。

然后我们在世界上经历了创伤,导致我们的认知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遇到事情就会生出情绪,那些情绪盖住了圆心的“我”,也就是爱。

提及了耶稣的例子,有一天耶稣看到人们在拿石头子扔街上的妓女并唾弃她,耶稣对那群人说:你们哪个心里没有过淫秽的念头的,你们就继续扔她侮辱她吧,然后没有一个人继续扔了。老师说因为耶稣有不二心,他心里就都是爱。

老师说的这些,说实话我觉得层次太高了,这甚至超越了心理学去和情绪工作的层面了。而这些不二心、耶稣的故事,让我感觉老师的观念既有佛家的意味,又有基督教的影子,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我希望老师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我个人对这种人性本善的观念,没有什么信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对我们是有帮助的,它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帮助我们意识到我怎么了。刘老师的这些描述会给我一种错觉,似乎情绪只是蒙尘,抹去之后才见明镜,才见真我,才见爱。我感觉这个观点太超脱了,有点不接地气,对日常生活的帮助会很有限,缺乏现实意义 。


5、剧场也许是人类的出口吧

戏剧和表演是很勇敢的事,因为那是你敢不敢被看见。被看见是有危险的,也许别人会利用你的弱点,会戳中你的痛楚。但是表演者是勇敢的,是敢于打开自己,释放自己的。


6、信任练习

四人一组,其中一人双脚并拢, 向后倒去,相信队友会接住自己。这是戏剧里常用的建立信任感的练习,需要把自己交出去给队友。练习中一开始还是会不信任,倒下去的时候会自己支撑,后来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就好多了,被接住的感觉很好。


7、投射练习

AB两人一组,B眼睛闭起来,A把手放在B的肩上,带着B到整个房间中自己想要的位置,然后把B想象成一个自己有话想对TA说的人,有心结的人。然后A也可以选择站在或坐在离B任何位置的地方。B睁开眼观察环境,A问B“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让你感觉更舒服些吗”,B提出需求,A满足。互换角色再来一次。然后两个人交流。

通过互动,我很意外的发现,我似乎不想和人有亲密,我都选择了距离,背对,避免正视等行为,这也让我想起最近发现自己似乎很难和别人建立联系。

很感谢我的拍档,在我作为A的那一轮,我投射的是我过世的父亲,我有一些心结未解,我选择了坐在离TA半米远的身后。拍档提出的需求是,她希望靠在我的腿上。本来很有距离感的两人顿时非常亲密和靠近了,当时于我而言是很治愈的,很温暖。


8、人际关系圆环

老师给了每个人一张纸,纸上是一个三层的圆环,圆心写上我,内圈写上对你最重要的几个人际关系,如:爸爸、妈妈、同学、朋友、老师等等;中间圈( 向外发散第二圈)写内圈人物的关联人际圈,如:爷爷、外婆、同学的同学等等;外圈写上每个角度的人际关系,内圈和中间圈给我的印象(写性格、特质等)。等全部写完了,用红笔圈出外圈所有的贬义词,黑笔圈出外圈所有的褒义词。然后大声的念出,我是一个XX、XX(全部红圈词)的人,念它十遍。

念完以后老师问,有多少人真的相信自己是这样的了?好几个人举手,我也举了手,我越念越觉得,有些我讨厌的特质,我也有啊。然后老师又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大声念黑圈词,赶紧中和一下这个感觉。有意思的是,这次排练厅里的分贝比刚才念红圈词的时候高了不少,果然大家还是更能面对自己的优点哈哈。

这个练习首先给我的感觉,让我联想起心理学里的一种说法。如果你非常讨厌一个人,也许是对方的某个特质,你非常讨厌自己有这种特质,非常不接受,所以特别讨厌对方。

老师也告诉我们,在我们的人际关系网里,有过的正面负面特质,很可能也是我们自身的特质。就好像一个被爱过的人,就有可能懂得了爱。受到过正面抑或负面的影响,也在潜移默化间影响我们。

最后老师说,演员是要空的,回归圆心的。你应当是可以散发向圆环上任何一个特质的,当你需要的时候,你可以唤出需要表演出的特质。只有演员是空的,才可以做到台上入戏,台下出戏。

你可能感兴趣的:(剧场是人类的出口——刘若瑀「觉醒戏剧」工作坊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