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黑镜——20世纪70年代的调查性报道

180808  刘卓婷

“为获得内情和揭露丑闻而强调细致地收集事实的报道风格。”这是美国学者梅尔文·德弗勒等人对调查性报道下的定义。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深入某个特定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报道形式。调查的对象通常是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官员、企业领导人等。其焦点是某个特定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如犯罪、政府腐败、冤假错案、企业不道德行为、公共卫生事件、医疗事故等。

调查性报道在20世纪70年代风行于美国新闻界。1985年普利策新闻奖设立了调查性报道奖。

调查性报道的最大特点就是揭露黑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部分调查性报道在为公众利益服务。就如《新闻与正义》的“无罪的证据”,记者约翰·沃斯坦迪克的这篇调查性报道发表9个月后,被误判无期徒刑的小特伦斯·麦克拉走出监狱,并对约翰表示了由衷得感谢。3个月后,约翰所在的报刊《费城问讯报》的荣誉室中又添了一枚普利策奖。约翰的报道揭露了当时美国法律上的漏洞,为小特伦斯及其他被冤判者争取到了权利,有利于推动解决冤假错案。

调查性报道的另一特点是侧重于采集新闻的技巧和核实新闻事实的策略。它是一种更详尽、更带有分析和更花费时间与精力的报道。所以调查性报道的篇幅比一般的报道更长,且难度最大。在约翰准备报道的过程中,他耐心地让案件中的当事人们进行申诉和检测,并向多方人员与专业机构沟通求助。这需要记者要足够耐心和细致,并有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

还有一点,采写调查性报道的记者常常运用“密探”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从而调查采访带有“侦破”案件的色彩。

可以说,在20世纪70年代,调查性报道就像是社会的黑镜,它不断揭露黑幕、丑闻,以维护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权,在客观上服务了公众利益。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的黑镜——20世纪70年代的调查性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