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里我们丢失的

《白鹿原》里我们丢失的_第1张图片
最近电视剧《白鹿原》正在热播,原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看了一两集之后,我被它浓浓的关中味的地域风情吸引了,我小时候在陕西西安长大,看着那熟悉村落,房舍,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听着带着陕西口音的对话,好像把我带回儿时奶奶的那个村里,好亲切!

这部剧从目前来看是完全忠实原著的,人物性格鲜明,个性独特,演绎的十分生动,这是以白嘉轩为主人公,向我们展开了一幅近代传统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故事,纯朴的人生观所展现出的关中风情画卷。

白嘉轩是一位中国传统农民的代表。他热爱劳动,善良、有责任感,他雇的长工鹿三,似乎是无产阶级所认为的那种剥削压迫关系,而在故事中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却是那么融洽。竟胜似一家人一样,绝对的尊重,绝对的平等,最后竟成了生死之交。

这是现在以金钱、地位来衡量人所丢失的品格,他的担当体现在他任族长所做的一系列公益事情上,修祠堂,为孩子们建学堂请先生,因为他想的是白鹿原的今后和未来。

而现在社会里少数人占据了大多的资源,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过度的开发自然资源,造成水土流失,污染从天上到地下无一幸免,哪里还考虑子孙后代,屡屡曝光的有毒食品,伪劣用品已经没有了道德底线。

“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这是影片里面朱先生的人格印证,在那个让人心神宁静的纯朴白鹿原,朱先生是原上的精神领袖,一个大智大悟者。

每日吟诵圣贤书便是他的最大乐趣。他与正统的封建知识分子不同,他在考取了功名后,看到时局不定,便拒官不做,在家乡开办白鹿书院,研究修身之法,编纂县志。从他身上看到了国学对于人生修养的积淀,那是做人的品质。

这是我们现在教育所缺失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虽是一句广告语,却已经深入人心,人人为了这个所谓的起跑线,剥夺着孩子认识自然的能力,童心的无邪,冲在你追我赶的分数竞争中,哪知生命本是以做人为根本的长跑,不在乎起点,重要的是健全的人格。为什么现在很多都是高智商的犯罪,缺乏了如何做人的教育。

影片里白嘉轩的家风让人敬佩,它是非常严谨的,他父亲也是一个正统的农民,对白嘉轩管教非常严格。白嘉轩在家境日渐败落的情况下,就是靠着坚定的信念,靠着自己的艰辛劳动,一步步地将家境扭转过来。白喜轩对后代的管教也同样是非常严厉。正是有这样的家风,一个家庭里,长幼有序,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这些是我们丢失的家教,现在的家庭里往往是孙子排行老大,爷爷奶奶是为后代服务的,这种现象大家都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

女儿租住的房屋里,住着房东的奶奶,老人已经近八十了,老伴去世后,孙子就让老人住在这套他用来出租的房屋里,美其名曰:这个房子有电梯,老房子没有,行走不便。其实,是将老人的房子归于他的名下,用于出租,老人和几个租房的孩子住在隔断的小屋里,很是孤单,孙子只是在收取房租时来一下,老人还在孙子要来的时候不是包饺子就是炖肉地等着招待,孙子享受的心安理得。

我们现在已经缺乏了对祖先的崇敬了。

《白鹿原》里让我看到了值得留恋的人性,看到我们现在丢失的理性,希望更多的人喜欢这部剧,它里面有着民族的机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鹿原》里我们丢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