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https://www.xuebuyuan.com/3182300.html

端口的概念:

在网络技术中,端口(Port)大致有两种意思:
一是物理意义上的端口,比如,ADSL Modem、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用于连接其他网络设备的接口,如RJ-45端口、SC端口等等。
二是逻辑意义上的端口,一般是指TCP/IP协议中的端口,端口号的范围从0到65535,比如用于浏览网页服务的80端口,用于FTP服务的21端口等等。
我们这里将要介绍的就是逻辑意义上的端口。

按端口号分布划分:

(1)知名端口(Well-Known Ports)
  知名端口即众所周知的端口号,范围从0到1023,这些端口号一般固定分配给一些服务。比如21端口分配给FTP服务,25端口分配给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服务,80端口分配给HTTP服务,135端口分配给RPC(远程过程调用)服务等等。
  (2)动态端口(Dynamic Ports)
  动态端口的范围从1024到65535,这些端口号一般不固定分配给某个服务,也就是说许多服务都可以使用这些端口。只要运行的程序向系统提出访问网络的申请,那么系统就可以从这些端口号中分配一个供该程序使用。比如1024端口就是分配给第一个向系统发出申请的程序。在关闭程序进程后,就会释放所占用的端口号。

按协议类型划分:

按协议类型划分,可以分为TCP、UDP、IP和ICMP(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等端口。下面主要介绍TCP和UDP端口:

(1)TCP端口
TCP端口,即传输控制协议端口,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连接,这样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常见的包括FTP服务的21端口,Telnet服务的23端口,SMTP服务的25端口,以及HTTP服务的80端口等等。

(2)UDP端口
UDP端口,即用户数据包协议端口,无需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连接,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常见的有DNS服务的53端口,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服务的161端口,QQ使用的8000和4000端口等等,常见网络端口。

常用端口及其对应服务

21端口:21端口主要用于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服务。
22端口:22端口主要用于SSH(Secure Shell,安全壳协议)服务。
  23端口:23端口主要用于Telnet(远程登录)服务,是Internet上普遍采用的登录和仿真程序。
  25端口:25端口为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服务器所开放,主要用于发送邮件,如今绝大多数邮件服务器都使用该协议。
  53端口:53端口为DNS(Domain Name Server,域名服务器)服务器所开放,主要用于域名解析,DNS服务在NT系统中使用的最为广泛。
  80端口:80端口是为HTTP(HyperText Transport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开放的,这是上网冲浪使用最多的协议,主要用于在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 服务上传输信息的协议。
  443端口:443端口即网页浏览端口,主要是用于HTTPS服务,是提供加密和通过安全端口传输的另一种HTTP。
  1024端口:1024端口一般不固定分配给某个服务,在英文中的解释是“Reserved”(保留)。
  1080端口:1080端口是Socks代理服务使用的端口,大家平时上网使用的WWW服务使用的是HTTP协议的代理服务。
  8080端口:8080端口同80端口,是被用于WWW代理服务的,可以实现浏览网页。

ios七层模型及功能

端口 osi七层模型 数据传输 raid_第1张图片


数据传输的过程

端口 osi七层模型 数据传输 raid_第2张图片


传输过程说明:
假设A用户要传输数据给B用户,并且A用户和B用户是在两个不同的网段中
1)数据请求从A的应用层发出,传输到表示层进行数据的编译和加密、压缩
2)表示层将数据发送到回话层
3)传输层由端口号的概念用于识别上层的服务,并且将上层的服务进行分段,并且用于保持A-B之间的通信连接,以及连接的可靠性
4)在网络层将数据进行打包,并在打包后的数据前面,定义目标IP地址和源IP地址
5)在数据链路层进行再加工,再加工后的数据假面定义目标MAC和源MAC地址
6)再物理层,最终将数据变化为机器和识别的10101的二进制编码,再网线上进行传输
7)到了路由器要对数据进行转发,依次会解压数据的信息,获得到目标ip网段路由器是依据IP地址转发数据的,所以工作在3层,因此收到数据包,要先将二进制码转换为帧,再将帧转换为ip数据包,对ip数据包目标地址进行寻址
码转换为帧,再讲帧转换为IP数据包,对ip数据包目标地址进行寻址
8)根据路由表确认到相应的传输接口后,会在将数据打包好进行传输
9)B收到数据后,在依次解包,收到相应的数据,反之亦然。

raid0 raid1 raid5 raid10三种工作模式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RAID 0:RAID 0连续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行读/写于多个磁盘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但它没有数据冗余,因此并不能算是真正的RAID结构。RAID 0只是单纯地提高性能,并没有为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保证,而且其中的一个磁盘失效将影响到所有数据。因此,RAID 0不能应用于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
RAID0=磁盘容量磁盘数量
RAID 1:它是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 为备份的数据。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拷贝中读取数据,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读取性能。RAID 1是磁盘阵列中单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当一个磁盘失效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镜像磁盘上读写,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
RAID1=磁盘容量1(RAID1只允许两块盘)
RAID 0+1: 也被称为RAID 10标准,实际是将RAID 0和RAID 1标准结合的产物,在连续地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且并行读/写多个磁盘的同时,为每一块磁盘作磁盘镜像进行冗余。它的优点是同时拥有RAID 0的超凡速度和RAID 1的数据高可靠性,但是CPU占用率同样也更高,而且磁盘的利用率比较低。
RAID0+1=(磁盘容量磁盘容量)/ 2 (最少4块盘)
RAID 5:RAID 5不单独指定的奇偶盘,而是在所有磁盘上交叉地存取数据及奇偶校验信息。在RAID 5上,读/写指针可同时对阵列设备进行操作,提供了更高的数据流量。RAID 5更适合于小数据块和随机读写的数据。
RAID5=磁盘容量(磁盘数量-1)(最少3块盘)
冗余 好坏:RAID1 RAID10 RAID5 RAID0
性能 好坏:RAID0 RAID10 RAID5 RAID1
成本 低高:RAID0 RAID5 RAID1 RA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