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口气读完了斯蒂夫.列维特的魔鬼经济学这本书。其中给我启发很深的就是这篇文章所讲的这个问题:犯罪率上升,和堕胎法案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按照正常的逻辑,如果要找犯罪率上升的原因,首先会想到直接和犯罪相关的问题,比如治安环境不好,近期有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等。
很少有人会把它直接与堕胎联系在一起。不过列维特对这件事则另有想法。
按照书中的解释,在堕胎不合法之后,很多不想生孩子的人不得不把孩子生下来,这些家庭往往本来没有抚养孩子的意愿或能力,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甚至不会给他们爱与被爱的能力。
可想而知,在这样家庭条件出生的孩子将来犯罪的几率会很高。
所以,列维特认为降低犯罪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取消堕胎法案,让人们可以按照自由意志选择是否堕胎。
是的,正是列维特的建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之前执法机关一直致力于改善治安环境,加强执法力度,但是却收效甚微。但是自从采取了列维特的建议后,当地的犯罪率下降了一倍。
这件事情给了我深刻的启发。一直以来我们思考问题总是遵循一定的逻辑。觉得按照一定的计划、方法想问题总是可以找到问题的关键。
但是你仔细想想,你按照逻辑制定出的一系列缜密计划是不是最后只起到了微小的效果,甚至压根就没有影响!
人类喜欢计划性,喜欢确定性,因为这样做事会给人安全感。但是真正影响一件事情走向的往往是那些不确定的黑天鹅事件。
如果想让一件事情可以由量变到质变,那方式方法一定是之前从没尝试过甚至表面看起来毫无逻辑的做法。
最近互联网行业一个叫“增长黑客”职位开始火起来。这个职位就是为了达到增长目标,而不局限于任何方式和手段。但是就是在这样一种貌似无序无计划的尝试中,居然诞生了很多成功的产品!比如linkdin的分享功能,比如新世相的图书传递活动。
所以,逻辑和计划当然是一件好的事情,它可以保证我们在一个稳步提高的状态,至少不会变的更差。
但是我们在日常做事和生活中也要注重自身的“第六感”,直觉性的相信自己对某件事情的判断,即便没有任何逻辑和依据可以支撑你的结论。
将计划性与随机性结合起来,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比一般情况更大。
从这个角度来说,“说走就走,说做就做”也并不一定是一种洒脱潇洒的表现,很有可能是寻找另一种机会,寻找新的可能性。灵感往往来源于放松时刻的灵光一现,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看了这篇文章,如果你还在为日常中的一些琐事而烦恼,还在为优化后不理想的数据而挠头,不如试着抛开它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下,看看能不能从其他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方案可能光怪陆离,可能毫无逻辑,甚至你自己对结果也没预期。但是如果它对事情本身没有负面影响,为什么不多去试一试呢?也许下一个成功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