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知识·医疗制度·疾病观念——读《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

可能因为此书为论文集,许多内容在梁教授的其他著作中也读到过,所以没有很认真的阅读这一本书。

每次读学术类著作,最期待也是最有收获的往往是序言(前言)和后记(结语)部分,这两个部分通常论述了成书的前因后果以及其内在思路,并会对这一研究方向提出许多富有启发的问题,让人产生研究兴趣,这本书也不例外。在序言中,作者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也十分紧迫的问题,如:

当我们的思维模式经近代西方医学彻底洗礼后,如何重拾古人对身体、疾病的想象?

在克服了研究方面的各种技术性困难后,写出来的医疗史是否会被认为是中国历史的构成部分?

中国医学真正的“内在活力”性质为何?

中医与其他医学之间的交流情况如何?

……

笔者因从事中医相关研究,所以对第一和第三个问题颇有共鸣。在现代社会研习中医的人应该是接触和运用传统思维最多的人了,一旦三观回归了传统的那边,对于现代社会的一些理所当然的事情便容易产生质疑,我们的社会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思维模式剧变之际的历史事实是怎样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萦绕于脑海,激励着我不断向前探索。

本书的书名虽然叫《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但于医疗观念所涉实在不多,至少达不到我心目中的阐述医疗观念的专著的标准,但从“麻风”概念及治疗观念的转变切入来窥探这么长的历史时期中社会群体的变化已经能显示出作者对于史料的积累与运用功力非凡了。

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五章,医疗史与中国“现代性”问题,这里面有两个反问狠有意思:

过去以政治、舆论力量催生的“中西医汇通”的中医“现代化”过程掺进不少意识形态与民族意识,在多大程度上成功地催生一个名副其实的结合着西方科学的新中医体系?

还是只是制造了一个为了迎合科学化的诉求而牺牲了传统知识核心的拼凑体?

中医现代化与中国近代性都是从被提出就充满了争议的话题,希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本世纪的学者能够给予这些问题一个完满的答案。

另外补充一点,针对为什么传统社会对方土与疾病有一定认识却没有发展出公共卫生制度或体系的问题,笔者认为除了梁教授在书中提到的内容外还有传统思维模式中顺应自然的天命观与天人相应理念,这也同样能解释为什么西方崇尚改造自然而东方却更愿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医学知识·医疗制度·疾病观念——读《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