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的那些事

“郁闷”则大多来自对大学课堂的失望,当时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为了选择这个学校这个地方而放弃了专业,不得不被调剂到中文系。一开学就对未来毕业中文系无多大作用的就业问题而显得忧心忡忡,再加之中文系至少有两门课程实在是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各种思想教育课程,似乎回到了幼儿园,而那些思想政治课本要不是期末考试要考,要不是考研要考,估计他们看都懒得看吧!

郁闷的原因又或者是如空中突然断了线的风筝,瞬间失去了方向。不像初中,一切导向围绕中考,不像高中则是围绕高考,而大一的新生,终于跨入了大学,发现原来大学也不过如此,远不是自己所期望的,不免多少有点失望吧。

这种郁闷的情绪到了大三要明显好很多,因为他们在现实的紧迫感中又再次找到了方向,要么考研,要么考公务员,要么准备参加工作,因此而又忙碌起来了。人有时不是在紧张中忙碌,就是在空闲中无聊,像钟摆一般左右两边摆来摆去。

而每当上那些无聊课程的时候,陈风要么溜进了图书馆,浏览自己喜欢的书来,要么就去其他专业上课,有名人讲座的就去听讲座去了。如果上课老师点名,也是让宿舍的老五或老六代为答应。提到这个点名,是很有意思的,老师们似乎总是想通过点名来提高听他讲课的学生数量,而不是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出发,即使是全校公选课也是如此。

全校的公选课应该是陈风最喜欢的课程,可以跨学院,跨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在全校公选课中,他选的全是本专业以外的课程,如高数、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西欧金融史、中医药学、植物科学等等,后来他发现这些对他影响很大,让他受益匪浅。

如今还想起课堂上一些搞怪的事情,就是课堂睡觉了。两种老师讲课会让你睡着,一种是超级有才华,讲堂上滔滔不绝,由甲讲到乙,又由乙讲到丙,再由丙联想到丁的老师,而在下面听的同学们习惯了听一个中心意思,听一个主题,或者是其本身连甲的知识储备都欠缺,这样听着听着就很容易睡着了。另外一种就是课程本身很无聊,外加一个知识不怎么丰富,讲课死板的老师了,同学们不是自己看自己书睡着,就是听着催眠曲睡着了。

他们有扒在桌上,把书本摊开,挡在前面睡的,有直接枕在胳膊上睡的,有的睡着睡着就打起呼噜来,引起邻坐同学侧目而笑,还有的是脸贴在课桌上,微微张着小嘴巴,有时口水都流了出来,老五是经常在课堂上睡着,老三偶尔会这样。现在想想,临近毕业了,再睡也没得机会了。

回想着大学课堂那些事,感觉最让人深刻、最让人受益的还是不定期的公开讲座,这应该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了,也应该是大学真正的教育方式,除此之外就是自己去钻研了。那些讲课人都是在各自领域沉淀了多年而且有一定研究成果的人,他们在台上讲自己擅长的领域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学校专栏会提前张贴海报,自己感兴趣的范畴就可以去听,听完后还会有一段互动问答交流。

大学的课程到了大三下学期基本就结束了,大四上学期基本无课,有的也只是几科选修的,去听的很少,同学们不是去忙着自己的考研复习,就是去做国考试卷模拟题,或者就是去实习工作了。

随着考研的到来,大学课堂就结束了,不继续读研的,就此结束了自己的读书生涯,回想起大学课堂那些事,也就是如此。

(节选自长篇小说章节)


大学课堂的那些事_第1张图片
作者摄于图书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课堂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