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践行21:无待才是真逍遥

上午听罗辑思维,有国庆特惠的精品课程,就选了一门庄子的课来听,熊逸老师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讲了庄子的一些思想。

熊逸的观点是:《庄子》是一部货真价实的心灵鸡汤,是人生输家的心灵港湾。《庄子》很有哲学高度,也是第一流的文学作品,但归根结蒂,它就是一部心灵鸡汤。

庄子本人就是一个人生输家,一个边缘化的知识分子,和他的时代格格不入。他看不惯他的时代,常常发牢骚,还很喜欢用极尽刻薄的话来讽刺那些成功人士。

那么从庄子那里能学到了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淡然。就是“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也就是说,无论遇到金榜题名还是洞房花烛,无论升官发财还是中了彩票,无论父母健康还是孩子当了高考状元,无论国家富强还是宇宙和谐,你都高兴不起来。我们从庄子那里得到这样的生活教益:如果你不想经历伤心、沮丧、愤怒这些负面情绪,你就应该慢慢把所有事情看淡。只要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是你在意的,那就没什么能打击到你。只要你彻底不要脸了,也就没有谁还能羞辱你了。

庄子原本十几万字,后经世人删减,只剩不到七万字,共33篇。《庄子》内7篇基本代表庄周本人的观点。如果你想读《庄子》原文,但实在啃不下来,那么你可以把范围缩小,只读内7篇就好。《庄子》内7篇,各有各的重点。如果只能读一篇,那就读第一篇《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最出名的一篇,后文的很多内容其实都是在阐释和深化《逍遥游》的观点。

《逍遥游》提出了一个很诱人的问题:生而为人,怎样才能逍遥自在?

一般人读《逍遥游》,首先会被文采迷住,然后会被大鹏展翅高飞的意象迷住,恨不得自己也能水击三千里,扶摇九万里。小鸟和蝉似乎都是反面形象,自己境界太低,理解不了大鹏,还对大鹏说三道四。

《逍遥游》里的大鹏和小鸟的关系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呢?

李白代表了一种典型的理解方式:大鹏是正面形象,小鸟是负面形象,做人应该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不要理会小鸟的叽叽喳喳。如果我赞同这种理解,我就应该我行我素,对各种批评意见不屑一顾,堂堂大鹏难道还要看小鸟的脸色做事?

王世贞代表了另一种典型的理解方式:小鸟活得也挺好,幸福感并不比大鹏低。为什么非要追求九万里的高空翱翔呢?那太累了。在树枝上扑腾两下不也挺好的?

这样的理解更主流一点,直到冯友兰还在延续这个传统。冯先生说:“《逍遥游》里讲了一个大鸟和小鸟的故事。两只鸟的能力完全不一样。大鸟能飞九万里,小鸟从这棵树飞不到那棵树。可是只要它们都做到了它们能做的,爱做的,它们都同样的幸福。”

从《逍遥游》的上下文来看,小确实不如大,境界高的也真的有理由看不起境界低的。而真正的问题在于,无论小的、大的还是更大的,一概有所依恃,也就是“有待”,更高一层的境界就不以大小来区别了,而是以“有待”和“无待”来区别。

所谓“有待”,就是说需要外部条件才能达到目的。大鹏要起飞,必须等到合适的风。成功人士能做官,必须依靠别人的信任。真正的逍遥,就是“无待”的状态,也就是不受任何外部条件的影响。

打个比方,“有待”的最下乘境界好比一只小船驶向目的地,要顶风,要破浪,要扬帆,要转舵;高级一些的“有待”是“心如不系之舟”,随风随浪,没有固定的目标;而到了“无待”境界就没有这只小船了,你就是一滴水,世界就是大海。你只要顺应自然规律,抛弃主观上的成见和执着,不建功,不求名,与时俯仰,随波逐流就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007践行21:无待才是真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