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复盘】你知道读书要多思考,可你知道怎么思考吗?

潜能营·FH0128·玉妃

这么多年来,大家都在提倡多思考,用通俗一点话说就是琢磨,可是琢磨这事儿,没人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和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法,啥叫琢磨啊?

面对搞不清楚的问题,是不是苦思冥想没个头绪?

面对模棱两可的观点,是不是感觉不对又无法反驳?

我从拆书帮赵周老师那儿学了两招,现在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成长复盘】你知道读书要多思考,可你知道怎么思考吗?_第1张图片

琢磨就是不断问问题:前因后果与适用边界

最近在听杨萃先老师的职场36计,挑选其中一计来琢磨一下:“立定跳远,该如何跳槽”这一计中是这样说的:选择跳槽时,行业、职位、公司三者只换一个是风险最小、最靠谱的,必要的时候跳两个,最好不要选择三个全跳,三个全跳基本相当于过去工作经验归零。

现在,我要开始自问自答了。

前(前车可鉴):她是怎么引出这件事的,为什么这件事对我很重要呢?

杨老师是职场导师,长期收到各种学员来信,很多是问关于跳槽的,她发现年轻人跳槽前不思考或者不充分思考,导致的浪费青春是很多的。

我有着毕业三年跳槽五次的可怜可恨的职场经历,我现在已经不打算跳槽了,但我可能通过这一课更清楚地认识过去。

因(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杨老师所举了换过几次不相干的工作,最终没有哪一样做专业了的例子(需要专注努力),举了在选择中拎不清形势,跳槽太大意的例子(需要跳槽方法论)。我能想到的其他可能性有:1、一个人到某个时候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事业方向,比如我那个从采购变身理财规划师的学姐,那该跳就跳,从零开始也很好。2、年轻人普遍找不到方向,年轻的时候跳几次探索方向以及明白一些道理可能是不得不付出的成本。

后(以观后效):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效用)是什么?

如果按照杨老师的方法做,职业发展会比较稳妥,相关经验会稳步积累上升。但是缺少多维度的尝试很难确认现在这条路就是最好的,所以可以给杨老师的观点进行一定的补充,职业发展稳稳走,兴趣爱好多多玩,看准时机勇敢跳。

果(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事实上我就没这么做,从衡阳到深圳从制造业、行政跳到教育业、文案,但之后两次都是同时跳了行业和公司,职位一直是文案策划。后果就是毕业三年后除了写作这个技能之外没有积累到一门过硬的专业知识。具体一点举个例子,当知识付费如火如荼,大家都去分享,医生分享健康知识,教师分享教育经验,宝妈分享育儿技巧,摄影师分享摄影妙招,而我即使倾一身之力,无法自己做出一个网课或者训练营。没有技能挺可怕的,没有专业更可怕。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的实例?

赛美老师和秋水教主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不支持这个的实例,她们都经历了一次完全抛开过去投入一个新世界的蜕变,而且都是转型非常成功的案例。不过,她们的转型都是在人生比较成熟的时候进行的。

用(使用条件):这样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什么情况下是不管用的?

前提条件是,个人对自己现有的行业职业公司至少有两项是比较满意的,如果误入了自己非常不喜欢不适合的行业和职业,那要果断跳出,减少沉默成本。

边(旁敲边鼓):以前有无类似信息?其他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反对频繁跳槽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本质上杨老师只是退一步比较温柔地反对频繁跳槽而已。综合社会对于跳槽的讨论,其实还是追求稳健、反对频跳的声音居多。

界(楚河汉界):其他类似信息或是相反信息,和它的区别在哪里?交界又在哪里?

都是希望年轻人能稳重对待职业,但杨老师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和标准,相对拓宽了对跳槽的包容度。

啊,问完八个问题真是好累啊,你会说如果每个信息都要这样来,那怎么得了啊,得学多慢啊!但是你发现了吗?问完答完八个问题,这个事情是不是既辩证又全面?基本上防止了盲批和盲从。

思路仅供练习,当你培养出思考的习惯之后,完全可以抛下这些框框,直达问题的核心重点。

拆书帮便签学习法:内化知识的利器

在社会资讯可以随时随地得到检索的情况下,没有人可以通过“洗稿”获得大众认可。我们会接纳性格鲜明但不完美的个人,同时会忽略信息的搬运工。

——《文案觉醒》

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一个自媒体要有自己的灵魂和风格,且这个灵魂不能完全是捏造出来的,它必须源于自媒体人自身的风格特色,否则难以长久。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有搜索引擎,有在线阅读,有无数信息平台,难得的是你恰好跟我是同类人,你说出的话让我产生身份认同感,关注你让我的心灵有栖息之地。

A1便签: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曾经非常喜欢视觉志,但是后来取关了。仔细想想原因大概是,视觉志的内容再好,给我的感受它是一个传播信息的平台,它的背后是一个机构,而不是一个人,它就是信息的搬运工,但我不需要那么信息,看不了那么多信息。

当然,也有几个信息搬运工是我一直都没有取关的,比如广告也疯狂、创意铺子、深圳潮生活,但是这些号我很难说喜欢它,我只是需要它。如果我不做文案了,我就会取关广告也疯狂、文案圈,如果我离开深圳了,我就会取关深圳潮生活、深圳微时光,但无论我在哪里干嘛,大概都不会取关秋叶大叔、萧秋水。

A2便签:以后我该怎么运用

慢慢地做一个“人媒体”,而不是快速地做一个信息媒体。我手写我心,我已经感受到自己的风格在慢慢形成,坚持做自己,不随便被各种风口诱惑,不因为模仿爆款而失去自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复盘】你知道读书要多思考,可你知道怎么思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