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对了,为什么中文写作都成了这样的句式,我想问下?
00. 我其实什么都不懂
我什么都不懂, 中文功底差得狠。没有华丽的词藻, 没有优雅的文字, 没有慷慨激昂我为文字生的满腔热血。只不过是一个以为自己喜欢写文字却不会,以为自己会写文字却又提笔难书的毕了业的学渣而已。在学校里,我们这样的人拉低班级平均分,给院里拖后腿,快毕业了,还毅然决然的拒绝给辅导员就业协议,企图拉低学校就业率(并没有,就业率依然97+%) :
甲: 我知道您和您的领导们都是受领导之压,可是我不能将这一纸协议交予你们,没就业就是没就业,你们不能拿我的就业协议去统计成就业。
乙: 你这样做是对的,但是学校为了竞争,大家都是这样做。你到社会上去,这不叫甚么,我们现在不是要求你必须做,只是你最好这么做 ......
甲: 难不成不给我毕业证?
乙: 我们是老师,有原则的。跟你说了是与你商量。
甲: 如果说不把协议交给你们就不让毕业,这个我真可以马上就交给您。
乙: 你不交也罢,你们年轻人愤青点能理解,以后社会上这样的事多着咧,好多时候没得选。我也是这么过来的。
甲: 您说社会就是这样,可是总要有人站出来做个不一样的选择。对于学校为了竞争都在做假, 为什么咱们学校不能实事求是,别的学生都上交时为什么就不能有学生拒绝学校这样无理(chi)的要求。一己之力无异于杯水车薪,沧海一粟,可问心无愧。趁年轻任性一把,就像您说的以后就没机会了,被社会磨得没棱角了,到时再循规蹈矩。
乙: ......
甲: 就这么着吧,老师没什么事,那您先忙!(朕此意已决,爱妃休要说将个不停!)
这都无所谓,只要我这四年的学费能把这毕业证混到手。在我们这种不入流的学校里面,这样的学生何止我一个,我猜测会有过半的学生是这样子的吧。特别是皖内的学生,且不说咱皖校能对自家孩子有所照顾,坑蒙拐骗还尽发生在我们身上。
多年前,费劲巴拉考上一本线,然而到学校一看,非皖的学生全是二本线来的。QNMLGB,都怪自己高中贪玩,不好好学习。
真是我朝TOP10之外无高校,遍地是学生,红灯路口遇高人,上前一步问: 敢问兄台师出何门,有何独门之法。只见那高人额上跑马,耳垂如钟,皓齿排两行碎玉,朱唇缀一颗樱桃,道:
“在下并非甚么出自名门正派,斗学之技全乃阅经诵典,实战切磋所得。”
声似空灵之响,天籁之音,只听得那询问之人,呆若木鸡,目瞪如牛。连忙作揖道:
“原来阁下是自学派,在下佩服佩服。小生不才,听闻贵派无所不能,无功不会,曾多次试图加入,奈何资历有限未能通过考验。还望兄台指点一二。”
那高人,月上眉稍,光现二目,道:
“我派从无任何把关之人,权考自己自评自封,心无杂念,钻心一处,多借他人之功实乃王道。他日你定能悟出其中的奥秘。”
话音未落,只见那高人骑着摩托车已在数米之外。。。
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就是我当编剧去了。
对于文字这样的东西,真的是门外汉。我也有一颗爱她就要保护她的心,但有心无力,并不能驾驭。做为一个念书时语文基本不及格的人来说,更没有什么资格和底气去评价别人的作品。但是我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理解,哪怕是错的,也算是一千个哈姆雷特之一。上了十几年的学,我对什么是中文并不知道,一直是以为汉字就是中文。更不说中文的语法,对中文语法的概念,都还是停留在英文中有讲到主谓宾,可能是这不影响什么,我能够理解别人的表达,能够让别人理解我的表达就够了。
可能是因为来自小山沟,小的时候遍地都穷,没什么见识,以为全中国都是卷着泥腿插秧的。我们那里的教育水平落后,学校里的老师也不会这些。只要能把沾着泥巴的手抄卷子上的题做对就行。哪里会管你什么主谓宾。天天都要说话沟通,你不会说才怪咧。
01. 我看到的是这样的文字,是的,就是这样的。
我看到的是这样的文字,是的,就是这样的。
这并不是在某个交谈的对话中出现,而是在好多我看到过的文章中,都是诸如此类的表达。
有什么错误吗,我也说不好,应该没有吧。并不影响阅读,是的,这并不影响阅读,可是这看起来,或者读起来很不舒服,你不觉得是吗?
这样的文字,看一眼,脑子里面全是以前央视里外国配音电影的声音。
是的,迈克杰克逊先生,你还好吗?
噢,小家伙原来你在这。你妈妈呢,噢,她在那,是的她就在那。
真应该到网上找来这些声音整理下。看到这些句子是不是即听感十足,一个富有磁性的男声一直在你脑海徘徊。
这完全就是直译式的文字出版的太多,恰好你又看多了的结果,以至于认为这就是种流行的表达,甚至是中文的表达句式就应该是这样子。特别是这种小文字,写的特多,看的人也多,影响了一大批人,他们又开始去制造这样文字,无限循环下去。
有些人还刻意去模仿这种表达。
02. 好还是不好
这种表达最开始就是来自国内一些人翻译的作品,是那种翻译不怎么样的。
应该这样说:
这种表达最开始就是来自国内一些人翻译得不怎么样的作品。
对于翻译,有人说过要达信雅。 什么是达信雅,我也不知道。
鲁迅先生的标准是:
力求其易解。
翻译要符合表达习惯,不能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更不能死译,硬译。
我认为翻译就应该像别人给你一块方形的金子,但是你要圆形的。很多人是拿刀把方形的削成圆的,一部分人是把方的金子回炉浇筑在圆形的模具中。,这一部分人做的是比较正确,也难做的。
对于翻译,这个炉子就是你的原语言水平和能力,模具就是你本语言所掌握的知识。
这种生硬的表达形式,就是那种大量的后置定语从句,对于中文,这样真的有必要吗?个人的理解是没什么必要性。中文的语言框架远比英文来得复杂庞大,得到的效果就是更容易和多样化地去表达一个复杂的语义架构。
类比于软件工程来说,可能中文就是一个大的框架,接口丰富整齐,有各种模块给你调用。而英文等呢,可能是一个轻量级的代码结构,没有大量的接口,也没有各种模块,只有几个函数,你给这个函数传递各种类型参数就可以了。更直接的描述就是面向对象编程和函数式编程。
网上有个例子:
They were discussing this question, and were almost building up some weak structure of hope on his prolonged absence, when they heard him on the stairs.
直的英文表达:
他们议论着这个问题,几乎在他迟迟不归上建起了结构脆弱的希望,这时他们听见他上楼的声音。
中文表达是:
他们讨论着这个问题。由于他迟迟未归,他们几乎对他很快回来不抱多大希望,就在这时,突然听见了他上楼的脚步声。
我们有大量的修饰词句,有大量的句法。有这么丰富的东西为什么不用呢。还可以去模仿那种单一的简单表达方式。
日语的表达,可是要简单一点:
猫桌子上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句子。当你换一下词的位置:
桌子猫上
这两者的意思是不一样。用中文来表达的话:
猫在桌子上
或:
桌子上有只猫
这都是很好理解的,所以对于中文来说,句子的表达是可以有多种形式。
03. 应该是怎样
不确定是不是中文表达中有这样的句式,当然,如果没有,用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而且现在也没有谁能够站出来说,中文的表达应该是怎样怎样,因为表达这个东西本身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这些东西都是约定俗成的,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积累下来的。原本大多数有迹可循的表达是之乎者也
式,也就是文言,著作无数。五四的时候,为了推广新政新思想,反对封建内容,反对旧思想。而这些的载体正是文言,这种官体最终倒于维新。推行书面白话文,没有多长时间,也没有多少文集来巩固。书面白话确实有利于阅读和传播。明清的有几本小说就是当时白话写的,但现今的和那时的还是有很大区别。
到底是应该传承还是图新,这个谁也不知道。你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喜欢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
有的时候表达是为了让别人理解你的思想与内容,最好就要是言简意赅。描写场景,渲染气氛等这些表达是手法,是行文的一种技巧,不能说她言不简。但是像噢
,对的
,是这样
......此类无关痛痒的词句出现在书面中,看起来就会让人感到别扭。这可能就是表达的标准所在:读起来不别扭。
听说一个类似于的书写平台:XX言,想去看看文章,发现竟然要邀请码(文章写得好,我才懒得去看)。
看到一个编辑的文章:
感谢你关注十五言。在申请邀请码之前,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我们
如果此类的表达看多了,会不以为然。但是在我看来,这很别扭,不觉得应该是:
感谢你关注十五言。在申请邀请码之前,下面的这些信息能够让你更详细地了解我们
04. 未完,先收尾,不知道续不续
我的表达能力有限,文字功底也很薄。我只是在努力地去表达一个我的观点和看法。从上午写到现在,耽误了不少时间,现就此收手。中午吃饭停了没写,内容没看,所以肯定逻辑不明,表达不清,还不少漏字错字!
我要是高中认真学习,考上XX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