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乎周文,儒家的肇源处

——《历史哲学》读书笔记之五

文王之弟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相传他“制礼作乐”,礼乐的精神及其内容就是周文,可以简单理解为周朝的文化。孔子盛赞周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并从中提炼出儒家的思想核心:仁。

关于礼乐的价值,孔子有很中肯的阐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的格指的是格心,即内心里顺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则指出礼和乐的关系,从某种角度说,更强调了“乐”的价值。

关于“乐”,后来的《礼记》也多有阐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所不能免也。”“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和易正直子爱诚信)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

郁郁乎周文,儒家的肇源处_第1张图片
周公

下面借牟宗三先生的总结,谈一下自己对周文的感受。

1、王位世袭传子不传弟,诸侯亦如之。

家邦天下,这是中国特色,有其协和性,也不容易发展至现代化的民主政治。

2、同姓不通婚,氏族厘清。

确定了伦理规范,纯化了宗族,又使整个民族得以较好的融合。

3、小宗可迁,大宗不可迁。

这是建立尊尊之等的内涵,使得王室接承有了客观性。

4、封侯建国,必立宗庙社稷。

立宗庙社稷,包含着亲亲尊尊,内蕴着仁与义。国家的建立,以道德伦理为根基。

5、天子爵位,与公侯伯子男同为爵位之等。

天子者,须保持对天的敬畏,只是一爵位而已,可以天道通,但不可僭越天道。

6、天子爵称,公侯伯子男形成一爵位等级。

这是讲政权有等级。

7、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

此言各爵位之义,不可僭越,否则就坏了天伦。

8、天子与诸侯各分土地而治,诸侯对天子有不纯臣之义,而各有其礼以节之。

这里又提到礼制的价值。各阶层的人都有相应的礼制要遵守。

9、讥世卿。

贵族爵位可世袭,但卿大夫不能世袭。这就保证了治权的丰富与客观。

以上九点,涵盖了周文的基本内容。

周文的这种统治模式,有其完备性,但为什么最后还是亡国了呢?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不妨分析一二。

分封制本身蕴含着危险。分封之初,为了亲情,是一种奖励。但随着割据一方时间久了,亲情可能就有淡漠的可能。距离远了,见一次不容易,不常走动,渐渐的就有所疏远了,亲情不那么亲了。再加上私欲的抬头,尤其是发展好的诸侯,随着自己实力的增强,开始狂妄自大起来,小小的封地不足以安放膨胀的野心,就可能渐渐的主动疏远周天子,再不听命令等,最后就独立成国,与周天子平起平坐了。这也许是秦始皇吸取前朝的教训,采取中央集权的重要原因。

再一点是建国方式上。商汤灭夏,武王灭商,这是一种历史的传统。虽然武王革命时,叔齐伯夷力劝,说这不合天道,不能灭人之国。但武王不听,认为自己是禀天道而行。这就成了传统,似乎谁符合天道谁就可以成为王。也就是说周文体制本身有一个坑,自己也绕不过去。周到最后的统治者,自己的文化精神衰落,又没有强有力的大臣辅佐,灭亡成了必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郁郁乎周文,儒家的肇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