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笔记之——在海量的信息时代拼什么

        回顾中国改革待开发的三十几年的历程,在不同阶段富裕起来的人,都有自己认知方面的优势。第一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左右,凭借的是知识数量构建认知优势。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过去凭借“大胆”富裕起来的人逐渐隐退,具有一定知识的人非常吃香,如大学生很好找工作。

      第二阶段,从2000年持续的现在,凭借获取知识的速度构建认知优势。这一阶段,互联网在中国普及,打破了知识获取的范围边界,过去只能有少数人能获取的知识,现在对大众来讲也变得唾手可得。这样,能最快速获取新的知识成为竞争优势。今天国内的互联网巨头都能找到“山寨”的痕迹。从门户网站到搜索引擎,微博,在线短视频等,是这样优势的体现。

        第三阶段凭借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这个阶段正慢慢来临。互联网的普及,各种学习网站、软件的兴起,大家获取新知识的速度相当。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越来越多地取决于知识的认知深度。

        美团在“千团大战”中的成功突围,就得益于创始人王兴对团购的深度认知,他清楚地看到决定团购事业的关键是:高效率、高科技;低成本、低毛利。所以当其他人在广告大战时,美团埋头于系统开发和效率提升。现在共享经济遍地开花,打着“共享经济”旗号的很多企业,最终能走多远,应该也取决于对共享及经济的深度认知。那么,又会有多少能成功存活下来,我们将拭目以待。

        在今天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的竞争优势不再仅仅是对所获信息的分类整理,保存;更重要的是对信息的归纳总结,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认知深度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才算深度认知?作者举例说:北京的房价为什么那么高?A答炒房团搞的。B答北京土地稀缺,高购买力的人群过度集中。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B的回答更有深度。简单回答和深度回答的区别何在?有三,从形式上看,简单回答就事论事,看到事物的表象;深度回答在于分析表象之后找出规律。从回答的思考方式看,简单回答凭借主观经验感受;深度分析依赖实验验证、数据支撑和逻辑分析。从答案的效果看,简单回答只能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深度回答更能普遍地解决类似问题。所以,深度的认知能力就是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找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更进一步,通过深度认知得出的结论,往往能解释相似情景中的很多问题。在这些结论中,那些经过更为长期广泛地验证,在更普遍的领域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就是以后要探讨的“临界知识”。

以上所有的观点都来自成甲《好好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学习》笔记之——在海量的信息时代拼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