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31“两个自我”是挣扎的根源

看过KY关于"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的文章,终于发现我长期以来即想努力充实又想轻松快乐之间挣扎的生理原因为何。会伤害身体这件事还真是让人警醒!

简单来说,就是(关乎当下感受的)体验自我和(决定长期感受的)记忆自我之间无法调和的时间争夺。所以原标题叫做:努力上进和安逸享乐,哪种让人更幸福? | 你的体验自我更强大,还是记忆自我更强大。

一、起因/计算方式之区别

体验自我计算幸福的“标准”是当下的瞬间快乐,体验自我的幸福感的增加或减少,都随着时间累积变化;感受是实时的、真切的,每一刻的快乐或痛楚都无法回避,你只能接受,只能去感受。

而记忆自我则主要参考的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而中间部分则往往被忽略,这又叫峰终定律(peak-end rule)。也就是说,记忆的幸福是峰值和结局的平均值。

因此,体验的幸福与记忆的幸福常常冲突。

二、两者的功能之差异

记忆自我:1. 替我们作出人生的决策;2. 人们评判自己一生/过去是否幸福的依据;3. 作为自我价值感认知的来源。

也正因为“记忆自我”会忘记过程中痛苦与快乐的瞬间,所以它也是那个制定长远的目标与计划的角色。记忆自我为回首过去时觉得充满意义而幸福,并为了追求这种幸福继续制定目标,而在实现过程中的那些艰辛与困苦,都属于那个没有记忆的体验自我。

体验自我:教我们活在当下。

它既不沉溺过去,也不忧虑未来,它只属于现在。

三、各自的弊端

两个自我各司其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它们也都有各自的弊端。也就是说,如果你过于听从某一种自我,是会给自己造成一些问题的。

过于强势的记忆自我会带来:

1. 因为太在乎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价值;2. 被所谓的意义和价值所绑架,永远活在未来;3. 看不见自己所拥有的幸福。

太过强势的记忆自我会让人不懂得珍惜已牢握手中的、日常稳定的幸福。虽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记忆自我却很难在意这种细水长流的幸福,因为它缺乏“峰值”。比如,一个交往多年的人一直对你很好,你习惯了这份好,而对方也不是一个擅于不断制造各种惊喜和浪漫的人。那么,记忆自我就不太能够体会这份幸福的可贵。

被体验自我所主导则会:

1. 让我们失去目标,永远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2. 无意义的享乐让我们身体更差。

Cole和Fredrickson发现,生活得很快乐、但几乎不追求人生的意义的人,和那些“长期身处逆境的人”的基因表达模式非常相似。这些处于被Fredrickson称作“空洞的积极情绪”(Empty positive emotions)的快乐状态的人,身体却一直在做好预防细菌威胁的准备,促炎反应会变得活跃。

也就是说,即便他们并未患病,身体也会先调动自己处于一种“炎性反应状态”,以抵御可能会患病的风险。如此,处于长期炎性状态的身体,罹患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将会更高。

四、该如何平衡

两种自我都有各自的作用,没有孰优孰劣,过于听从某一种也会带来不同的问题。因此,为自己争取幸福的正确方式既不是一味地追求意义,也不是完全只顾享乐,而是在两个自我间找到一个好的平衡。而人们事实上是可以清晰感知到自己这两种自我的失衡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太过注重及时的享乐,你可以多给自己一些长期的目标,并试着量化你的幸福感。比如,你可以试着想象,吃蛋糕和瘦下来,哪一项会让你更加幸福,哪一项能给你带来更多、更长久的益处。

如果你觉得自己过度追求所谓的意义,让自己大多数时间的体验都是痛苦煎熬,或是无法尽心地享受当下之乐,那么你可以试着有意识、有计划地给自己一些纯粹的体验时段

在计划旅行时也是如此,你可以在一次一周的度假中给自己两天不拍照,不记录,全身心体验这个过程的时间,将“留下这段回忆”的任务留给另外几天的记忆自我。你要知道,有一些时刻,我们也可以任性地只满足体验自我,不去理会叫嚣着“要有意义”的记忆自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831“两个自我”是挣扎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