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形成 Becoming
当一个公司像亚马逊、谷歌、ebay、脸谱网以及大部分大型平台那样,通过公共API将其部分数据库开放给用户和其他初创公司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新的层面上鼓励用户参与了。运用在这些能力的人们将不再是公司的顾客,而会为公司分担开发、销售、研发、和市场工作。
笔记:当初使用leap motion提供的API开发手语识别和控制无人机应用时就有所体会,LM公司通过提供API接口可以获得三大好处:1.吸引世界各地的开发者,集思广益,丰富应用市场。2.提供优良的开发环境,避免刺激出更多的对手。3.让顾客成为员工,推进产品研发,缩短盈利周期。
从睡醒睁眼的那一刻起,网络就会尽力预测你的意图。在记录了你的日常生活后,网络会尝试先你一步:在你提问前就给出答案;在你开会前就给出文件;在你和朋友吃饭之前,就根据天气状况、地理位置、本周吃了哪些东西、上次和朋友见面吃的什么等等你会考虑的因素推荐出最完美的地点。
你还能和网络对话。你不用在手机上翻找朋友们的一堆照片,而只要向网络提起一个朋友,它就会预测出你希望看到哪些照片,还会根据你的反应,为你展示更多或者从另一个朋友那里拿来一些东西。又或者,你马上就要奔赴下一个会场,这时网络就能选出两份你必须要看的电子邮件。
笔记:人工智能,确实可以通过你之前的行为习惯,周围环境因素训练,从而预测出你的下一个动作和意图。而这需要大数据,深度学习的算法。现在的好多APP已经有这样的简单功能了,缺少的是多个预测功能的整合。
过去30年已经开创出了不可思议的起跑线——可以建造真正伟大事物的坚固平台。但即将到来的将会不同,将会超越现在,将会成为他物。而最酷的东西尚未发明出来。
今天确实是一片广袤的处女地。我们都正在“形成”。这在人类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最佳开始时机。
你没迟到。
笔记:凯文凯利的《失控》猜对了前30年,后30年会不会猜对?我觉得依然可以,特别是最近10年内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智能硬件发展如此之快,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我们有志者也不能闲着,寻找机遇,果断出击。
第二章 知化 Cognifying
我根据人类和机器人的关系把工作分为四大类,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机器人将怎样取代人类:1.人类能从事但机器人表现更佳的工作;2.人类不能从事但机器人能从事的工作;3.人类想要从事却还不知道是什么的工作;4.(刚开始)只有人类能从事的工作。
笔记:会不会像机械公敌里边,先是每个人带一个管家机器人,后来差一点被机器人灭亡。然而,凯文凯利对这一方面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会造成危害,但人类会找到解决危害相关的办法的。所谓一物降一物、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第三章 流动 Flowing
现在,我们正在进入计算的第三个时期。页面和浏览器远不如从前重要。今天,最基本的单位是“流”(flows)和“信息流”(streams)。我们持续不断地监视推特和脸谱网上的信息流。我们观看流媒体视频,收听流媒体音乐。电视屏幕最下方是不断流动的新闻滚动条。
笔记:个人认为现在我们的信息流多了时间这一维度,并且人们越来越认为时间的重要性,因此要求信息流动越来越快,从第一阶段的任务以批处理模式完成,第二阶段日清日毕,到第三阶段的实时模式。从而达到所有事情都必须流动起来。与此同时,这对我们有限注意力提出了更高强度的要求。
然后我就醒悟过来了(我保证别人也和我一样):如果提前购买一本电子书,它存放的位置和我没有买它时存放的位置是一模一样的(都在云端),区别只是付款和没有付款而已。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它保持未付款状态呢?所以现在,不是半分钟内非要读到不可,我是不会买下一本书的。这种即时购买模式正是实时数据流的自然结果。
笔记:确实,我和您一样,但那是买完《必然》之后看到周年庆降价消息的时候了(当时还没看到这句)。以前是“书假借而不读也”,现在是书太多了,你自己必须给它排好队,严格按照提高自己技能的重要程度和爱好排序。同时吸收二八原理,为我所用。
第四章 屛读 Screening
屏幕之民(People of Screen)。
书籍之民喜欢律法提供的解决方案,而屏幕之民则把技术看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真相在于,我们都处在变革当中,而在我们之间发生的书籍文化和屏幕文化的冲突,在个体的身上也会发生。
笔记:知识积累,经验阅历不足,以上的解决方案,灵丹妙药不是太懂!以后会在某个时刻或许会顿悟,你若有所体会,很高兴可以和您探讨一二,在此先谢过。
屏读首先会改变书籍,然后会改变图书馆;之后,它会给电影和视频动手术;再之后,它会瓦解掉游戏和教育;而最终,屏读将会改变每件事。
笔记:作者对屏读趋势的预言,现在地铁、火车上到处都在低头看电子书,我年初坐火车拿了一本纸质书《黑客与画家》在火车上看,收到了周围人带着惊讶的赞赏。而周围拿着手机看电子书被看做理所当然。利用VR技术看电影、动手术也正在研发中,比如医生们的开“飞刀”不再需要医生飞过去,而是医生在一个VR手术室控制异地的Doctor Robot为病人做手术。
有一种实验性质的阅读方式,被称为“快速连续视觉展示”(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这种阅读方式使用的屏幕,宽度和一个字相当,大小就像一枚邮票一样。阅读的时候,你的眼球会保持不动,固定在单个的字上。而屏幕上的单字会一个接一个地变化成为文本中的下一个字。
笔记:有点像电影万物理论中,Inter为霍金开发的打字系统
书籍便会从它们的约束中抽身出来,并将它们自身编织在一起,成为一本巨大的元书籍(meta-book),成为万能的图书馆。
笔记:维基百科由每个词条组成,释义中又有蓝色的超链接将其编织起来。
书籍曾擅长培养出深思的头脑,屏幕则鼓励更加功利性地思考。
笔记:如果倒过来会是怎样的?先有屏幕阅读,继而发明了造纸术有了书籍,会影响读者产生什么样的思考?会不会是“屏幕曾擅长培养出深思的头脑,书籍则鼓励更加功利性地思考。”
第五章 使用 Accessing
对事物的占有不再像曾经那样重要,而对事物的使用则比以往更加重要。
笔记:感慨以前人们的占有欲极其强烈,甚至引起杀戮,比如权利、宝物等。
按需使用的即时性(Real Time On-Demand)
笔记:公司运营的核心在变化,即产品变服务
大量资金涌入服务领域的一个原因是,一项服务的开展形式要远多于一件产品
笔记:以下是凯文凯利的举例分析:以运输业为例,你如何从A点到B点?在今天,你有8种方式来与车辆进行结合:
1)买一辆车,自己开车去。(当今社会的默认方式)
2)雇佣一个公司载你到目的地。(出租车)
3)租借一辆公司所有的车子,自己开车过去。(Hertz租车公司)
4)雇佣一个人开车送你到目的地。(优步公司)
5)从他人那里租辆车,自己开车过去。(Ride Relay公司)
6)雇佣一个公司,将你与同行的人按照固定线路送过去。(公共汽车)
7)雇佣一个人,将你与搭车的旅客送往目的地。(Lyft Line公司)
8)雇佣一个人,将你与搭车的旅客送往固定的目的地。(BlaBlaCar公司)
由于越来越多的的事物被发明和制造出来,而每天能够享受它们的时间总量不变,所以我们在每件事物上花费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笔记:时间战争,数学公式Lim(n--->无穷大)Time/n = 0 n:信息量
不论好坏,我们的生活正在加速,而足够唯一足够快的速度就是“立刻”。电子运动的速度将会是未来的速度
笔记:保持专注,安排最重要且最紧急的事。
无论比特币本身是否成功,它的区块链创新都会促进点对点信任系统的发展,而这将进一步推动众多机构与行业的去中心化。
笔记:新的模式,新的事物,你是否有好奇心去一探究竟,尽管它的发展前景还很模糊,或是受到一部分人抵制。我想这种态度会决定你未来是否紧跟潮流。
同时滋养出更少的隐私(持续分享私人生活)和更多的剽窃(对知识产权的漠视),可并非简单的巧合
笔记:网也相当于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共享是默认设置。从文章的所有权到借助平台对自己或他人文章的使用权是有代价的。比如说持续分享自己的个人想法、私人生活,也会产生更多的剽窃等。
减物质化、去中心化和大量的沟通会共同催生出更多的平台。平台是提供服务的工厂,而服务则偏爱使用权胜于所有权。
笔记:举Linux、Arduino为例,让每一个开发者(去中心化)通过分享(大量的沟通)让这个产品的服务增值,而不再是产品本身。
创业者无需再构建自己公司的复杂的计算架构,而可以直接订阅一个云端的架构。用行业术语来说,这叫作“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
笔记:现在很多互联网大企业都提供云端服务,比如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新浪云、Google的GAE、Amazon的AWS等。
通过完全依靠其自身设备构成的无线网格网络
笔记:作者提出的是香港港独分子使用的通过wifi广播直接联系APP,美剧末日孤舰中一个黑客发明了使用蓝牙直接联系的软件。硅谷一个创业公司的TrackR Bravo钥匙定位器就是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当用户丢失了钥匙后,任何一个安装追踪APP软件的手机在钥匙定位器识别范围内,都会自动将要是所在位置自动上传云端,然后转发给主人,这样来达到找到遗失钥匙的目的。
在未来的30年里,减物质化、去中心化、即时性、平台协同和云端的发展将继续强势发展。只要科技进步使得通信成本、计算成本继续下降,这些趋势都是必然。
笔记:这个前提——成本下降,正在进行。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原始社会中的狩猎者,他穿行于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时不会去拥有任何东西,却可以在需要时随时随地地获得一个工具,用完后便将其抛之脑后,继续前行。
笔记:这或许就是张小龙的“用完即走”的灵感来源吧?
数字原住民 [8] 是自由地奔向前方的,他们不会承受拥有事物所带来的负累,可以自由地探索未知的世界。
笔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不去干扰用户的思考,不去影响用户的行为习惯。
第六章 共享 Sharing
所有这些发展都预示着我们在稳步迈向一种网络世界所特有的、数字化的“社会主义”。
当众多拥有生产工具的人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共享他们的产品,不计较劳务报酬,乐于让他人免费享用其成果时,新社会主义的叫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笔记:网络世界中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没想到,他都没想到当年列宁领导经济条件落后的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更不会想到社会主义的场景未来会出现在网络世界中。
随着人们协同程度的增加,群体从只需最低程度协同的共享起步,而后进步到合作,再然后是协作,最终则达到集体主义。每一步发展都需要进一步的协同。
分享是数字社会主义中最温和的表现形式,但这样一个动词却是所有高级水平的群体活动的基础。它也是整个网络世界的基本构成成分。
笔记:共享,协作,合同
社区的集体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贡献者个人力量之和。这就是社会化机构的全部要义所在——整体优于部分之和。传统社会主义试图通过国家政权来实现这一目标。现在,数字共享则超脱了政府,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作用。
笔记:合作,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如果脸谱网是一个国家的话,那么它将是这个星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的整个经济建立在无需支付报酬的劳动力之上。有10亿人每天花费大量时间为它免费创造内容。他们报道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总结经历,添加评论,创作图片,开玩笑,贴酷图,制作视频。他们的“回报”体现在由14亿个相互关联的、真实的个体所产生的沟通和交往中。他们的回报就是被准许继续留在这个公社里。
笔记:脸谱公社
在每个成功的无政府体系中总会存在一个长老会组织
笔记:一小群协调管理者,这应该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人们的素质要足够高,避免民粹主义的呼声过高。
强势的领导以及构建在时间尺度上的等级结构:较低层级的工作专注于以小时为单位的任务;高一级的工作则侧重当天需要完成的计划;再高层级的工作则需要处理每周或每月的事务;而更高层级(通常是CEO级别)的工作需要对未来五年
笔记:总经理不应该是公司中最忙的人,他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
在我们历史的这一时刻,将从未被共享过的东西进行共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是事物增值的最可靠的方式
笔记:众筹 P2P 众包
我们这一代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一家公司打工。
笔记:有一种说法叫:90后是有反叛精神的一代。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整个历史都是开放的。我们共享的不仅是最终的成品,还包括整个过程。对于我和其他想要做好工作的人来说,所有不成熟的想法、尝试过的死胡同以及跌倒和爬起都是有价值的。当把整个过程都开放后,你想自欺欺人都很难,你能更容易看到,什么是确实对的。甚至科学界也采纳了这种想法,要求科学家在实验失败时也要共享他们的负面结果。
笔记:避免踩别人踩过的坑,可以缩短研发的周期。贝尔实验室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任何新人问科学家问题,科学家必须放下手中的工作第一时间为他们解答。
第七章 过滤 Filtering
我们的注意力是唯一有价值的资源,是我们每个人无需训练就能产出的资源
既然它是最后的稀缺资源,那么注意力流向哪里,金钱就跟到哪里。
笔记:时间战争,抢夺注意力
平均来看每小时只产生了20美分的收益!如果你被以这个价格雇佣来看电视节目,你的收入只能算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小时工资水平,基本上与被雇佣做苦力的人差不多。看电视节目是个苦力活。报纸占据了我们注意
笔记:你像做苦力一样,被雇佣来看电视。多么可悲!
这些比率可以视作一面镜子,借此反映出我们作为观众时,对我们的注意力赋予多少的价值。
笔记:给注意力标价,你还会乱花钱吗?
20年前,她提出构建一个系统,使她可以在阅读他人邮件时向发件人索取报酬。邮件发件人需要支付一小笔费用,而价格是由信息的接收者来制定,比如艾瑟。收件人可以向某些人收取较少的费用(25美分),比如学生,或者针对公关公司发来的新闻稿收取较多的费用(2美元)。朋友和家人可能就免收费用,但来自一个企业家的复杂难懂的投件可能需要5美元的费用。如果一个邮件被阅读了,费用也可以以追溯形式免除。
笔记:预先支付的形式,有价值的看完后返现。迫使垃圾邮件付出代价
第八章 重混 Remixing
创新者将早期简单的媒介形式与后期复杂的媒介形式重新组合,产生出无数种新的媒介形式
笔记:现在大部分创新的实现形式。
这一过程的便利简洁就像是卢卡斯在写剧本时可能会写上一句“这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黑夜”。最终,电影中的每个画面几乎都以这种方式进行过修改。本质上,一部数字电影就是这样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写”出来的。
笔记:一句一景,内部实现都交给数字技术。
中使用这座大桥的一个图像,实在没有理由亲自去拍摄一张这座大桥的照片。这一步已经完成了,你只需要轻松地找到它。
笔记:墨迹天气有一个功能,看到别人分享的在所在地拍摄的照片,从而实时的看到当地的真实天气。
但是否有一种方式,可以将电影的内容转化成能够快速掌握的图像,就像我们看一本书的目录一样?
笔记:爱奇艺的绿镜,Youtube的胶片小窗,当鼠标在进度条停留时会出现。这个提问角度有意思,将电影与书目重混。
他们可能会添加一些只有再次阅读才能领会的情节点,可能会隐藏一些只有再次阅读才能觉察出来的讽刺话语,又或者塞满需要仔细研究和反复阅读才能破解的细节。佛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曾说:“一个人不能读一本书,他只能反复读一本书。”
笔记:《必然》就需要仔细研究和反复阅读。
第九章 互动 Interacting
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
笔记:身未动,心已远。
当在虚拟现实情景里停留10分钟以上时,画面的粗糙和动作的卡顿会引发体验人员的恶心不适。想要让虚拟现实设备足够强劲、流畅地运行,并且让人感到舒适从而避免恶心感,需要投入数千万美元的费用
笔记:让用户体验舒适,避免恶心感,这个问题在慢慢解决,暴风墨镜搭配720p的屏幕时有明显的颗粒感。
说男厕所的小便池比他的电脑还聪明,因为便池知道他就在那里,并会在他离开后冲水,但即使他在电脑前面坐上一整天,电脑都不会察觉。
笔记:让电脑感知用户。让万物感知用户,预测,用户行为。学习用户行为,提前作出判断,作出行为。
“爸爸,坏了。”就是这样,如果什么东西不能互动,那么它就是“坏”的。
笔记:互动,赋予设备以生命。
有什么比穿着那些能够回应我们的设备更让人有亲密和互动感呢?电脑一直稳步地向我们靠近。起初,电脑被关在远处某个装着空调的地下室里,然后被搬到了离我们近些的小房间里。随后它们爬到了离我们更近的桌子上,再然后跳到了我们的大腿上,最近则溜进了我们的口袋里。电脑下一步的显然就是靠在我们的皮肤上。我们称之为可穿戴设备。
笔记:设备发展过程,台式机,笔记本,手机,可穿戴设备。
如此众多的电子游戏是探索新型互动方式的先驱。
笔记:电子游戏也在推动着计算机的发展。
我的手臂会变成双脚,而双脚会变成手臂。
笔记:一种VR所能实现的功能,作者体验一段时间竟然能够适应。
第十章 追踪 Tracking
描述了一个不太遥远的未来社会,其中监控系统能在罪犯作案前将他们抓获。迪克称这种干预为“预防犯罪”侦查。
笔记:美剧疑犯追踪中的Machine就能实现这个功能。
比特币将经济体中的每一笔交易公开记录在一本公共账目上,使得所有的金融交易公开透明。交易的有效性由用户之间的相互监督而不是中央银行的监督实现
第十一章 提问 Questioning
别急着说“不可能!”,让我们等着瞧。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业余人士不可能制定法律,但是维基百科已经让我的想法改变了一次,我不会再轻易下结论。我们认为维基百科不可能成功,但它却成了现实。它属于理论上“不可能”做到而实践中却能完成的事情之一。
笔记:不要轻易下结论。
讽刺的是,在全球即时联通的时代,我对任何事情的把握反而变弱了。相比于从专家那里得到事实,我更愿意从网络上流动的事实中拼凑出自己认为确定的事。权威的、唯一的事实变成了一串事实。我不光要知道自己关心的领域中的事实,还要了解任何我接触到的事物,包括我不具备直接相关知识的领域。这意味着必须不停地质疑自以为已经了解的事情。这或许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完美状态,但它同样说明,我更容易因为某些错误的理由改变自己的想法。
笔记:我们应该相信什么?我们应该借用这个条件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不去刻意的评判谁对谁错,我们要赶路,时间来不及。
在各种信息之间切换,刷微博或发送状态,不断熟练地浏览新内容,做白日梦,质疑一切事实。这种新的生活模式并没有错,它体现了一种特征,同时也是对淹没我们的数据、新闻和事实的海洋做出的合理回应。我们必须保持流动和机敏,流转在各种观点之间,因为这种流动性反映了我们周围动荡的信息环境。这种模式既不是懒惰的失败,也不是放纵的奢侈,而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想在湍急的河流中划独木舟,你的动作必须快如流水;同理,要对付迎面而来的艾字节级的信息量以及各种改变和颠覆的力量,你必须紧跟各个领域前沿的流转速度。
笔记:淹没在数据海洋中的我们,必须紧跟潮流。否则就是活到20岁,80岁才埋。
与如今的趋势相反,答案将变得廉价,而问题会变得更有价值。巴勃罗·毕加索在1964年就聪明地预测到这个结果。当时,他对作家威廉·费菲尔德(William Fifield)说:“计算机是无用的。它们只能给你答案。”
笔记:好问题比答案变得更有价值。
一个好问题就像爱因斯坦小时候问自己的:“如果和光线一起旅行,你会看到什么?”这个问题开启了相对论、质能方程E=MC2以及原子时代。
一个好问题不能被立即回答。
一个好问题挑战现存的答案。
一个好问题与能否得到正确答案无关。
一个好问题出现时,你一听见就特别想回答,但在问题提出之前不知道自己对此很关心。
一个好问题创造了新的思维领域。
一个好问题重新构造自己的答案。
一个好问题是科学、技术、艺术、政治、商业领域中创新的种子。一个好问题是探索、设想、猜测,是能带来差异的分歧。
一个好问题处于已知和未知的边缘,既不愚蠢也不显而易见。
一个好问题不能被预测。
一个好问题是机器将要学会的最后一样东西。
一个好问题将代表受教育的头脑。
一个好问题能生成许多其他的好问题。
我们想用问题和答题机器做什么?
第十二章 开始 Beginning
未来30年,霍洛斯将沿着与过去30年同样的方向挺进,那就是:更多的流动、共享、追踪、使用、互动、屏读、重混、过滤、知化、提问以及形成。我们正站在开始的时刻。
已经开始。当然,也仅仅是个开始。
笔记:让这些名词变为动词,更好地探索未来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