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背后蕴含的商业秘密

《人民的名义》,背后蕴含的商业秘密_第1张图片

图片:pixabay.com

今天,继续看《人民的名义》。

马克思经济学说,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人民的名义》,表面上写的是政治反腐,本质上反映的是经济现象,现象背后蕴含的是商业赚钱的秘密。

01

误入投行之后,才发现原来赚钱的方法有那么多,投行的套路那么深。

过桥贷款,又称搭桥贷款,英文为bridge financing,最主要的特点是,期限短,利率高,风险大,因为道德风险,容易滋生一系列灰色资金产业链。

过桥贷款,可以是银行或者金融机构,也可以是企业之间。

比如,剧中包子的大风服装厂,就使用了过桥资金,因为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因此,按日计息,日息千分之三。

日息千分之三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按一个月30天计算,那月息就是30乘以3,等于9%的利率,再按照1年12个月,换算成年化利息,那就是12乘以9,等于年化108%的利率。

我们都在用的余额宝,年后经过一轮上涨之后,今天最新的年化利率是3.94%。

其实,剧中这个利率在民间借贷很多,也就是传说中的高利贷。在投行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特别是前些年,比如在山西,在鄂尔多斯。

过桥资金,虽然利率高,可是时间短啊,比如只用几天,利息高点也可以接受。

一般都是资金链断裂,实在没有选择,先拿来撑几天,一旦拿到银行贷款就可以还掉了,不然可能就要面临破产清算。

最大的风险,就是说好的后续借款资金没有到账。

本来大风服装厂,只需要用几天的过桥资金,拿到京州商业银行的贷款就可以还掉了,结果欧阳菁副行长的拒绝房贷,导致了大风服装厂还不了借款,利滚利,6000万的过桥,变成了几个亿。

民间借贷,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喜欢说几分利,是怎么计算呢?

比如说,2分利,一般指的是月息,也就是借一块钱一个月的利息是2%,那么1年12个月,年化利息就是24%。

02

再说说股权。

剧中最大的问题,就出在大风服装厂职工股权上。因为涉及到群众的问题,就是大问题,才牵扯出后面的一系列腐败事件。

包子为了资金周转,把大风集团100%的股权抵押给山水集团,借了6000万过桥资金,期限一周。

结果,本以为可以拿到的京州商业银行贷款却被拒绝,导致无力偿还6000万过桥借款,不得不依据合同,把大风集团的100%股权过户给了山水集团。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大风集团有40%的股权是属于工人的,也就是很久以前陈老爷子为工人争取到的利益。

这40%的股权,包子是无权抵押的,因此工人们才把包子绑了起来,打了一顿。

另一个问题,就是补充协议。

这个补充协议太重要了,乃至现实中使用率特别高,小投行深有体会。

为了保证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为了控制资本市场的风险,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保护弱者的利益。

可是,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小投行的项目,比如PE股权投资项目,基本都是新三板转主板上市的公司,项目公司申请上市,需要向证监会递交各种材料,证明自己是合规合法,符合上市条件的。

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和律师事务所的意见,只是基本保证。

我们在签订股权投资协议的时候,通常都会附上一份补充协议,比如公司必须承诺每年净利润达到多少,达不到怎么办?再比如,如果申请上市失败怎么办?

也就是,对赌条约。

证监会肯定是不允许的,可是投资机构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又要求项目公司保证,于是就有了补充协议。

剧中,大风服装厂和山水集团,在签过桥借款的时候,其实是有补充协议的,也就是对于股权转让之后,工人的安置问题。

后来,山水集团给包子账户打款3500万,就是补充协议的要求,可是转眼就被民生银行转走了。

包子却隐瞒了猴子,差点害了猴子。

03

商场如战场,商道即人道。

《人民的名义》展现了官场和商场,不同的认知,造成了不同的阶层,不同的阶层,又决定了不同的认知。

剧中处处是人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民的名义》,背后蕴含的商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