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好几位朋友咨询我关于职业选择方面的话题。说实在的,其实,我并不是回答这个话题的最佳人选,因为我基本没有从事过任何正当工作。即便原来在一些企业里上过班,那也是非常不入流的工作,例如流水线的操作工之类的。但似乎,我又对这个话题有些自己的见解,因为这十几年来,我大大小小的也换了二十多个行业。
很多年前,有位朋友也说过我,大体意思是我不像那种经常换工作的人啊,看起来应该很踏实的那种啊。是的,小时候,我确实是一个大人眼里的乖乖仔,但是自从进入青春期之后,我发现自己会有很多想法跟其他人不一样,并且我从来也没有认为这有什么不正常,相反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例如,当别人都调皮捣蛋的时候,我认为人应该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学习;但是,当我看到很多人好好学习的时候,我又在思考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最终不还是要走上社会吗?走上社会不就是去赚钱吗?我还不如现在就直接进入社会,好好的赚钱呢?不是有很多人大学没毕业就赚到了第一桶金吗?你看那谁谁谁,像比尔盖茨、乔布斯、富兰克林等等,总之,当时找了很多例子来说服自己。但是,我当时只知道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而不知道他的母亲是美国联合劝募协会(United Way of America)执行理事会的首名女性主席,更不知她在任全国联合劝募协会执行理事会主席期间与IBM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埃克斯(John Fellows Akers)共事。
于是,就这样,在那个三流大专里,三个月都没待就直接进入了社会这所大学。忘了在哪儿听说过一句话了,说社会这所大学要比真正的大学要丰富的多,这可能也是我当时的信条吧。
但是,这背后好像总是有某个东西在推着我,那就是找到这一辈子的使命,做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只是,一个毛头小子,什么都没有,要文化没文化,要学历没学历,要技能没技能,拥有的只是那副天不怕地不怕想要出去闯一闯的热情性。
可是,这个社会毕竟是残酷的,它根本不会考虑你有没有热情,你的热情并不能填饱肚子。当肚子还饿着的时候,什么理想啊,情怀啊,热情啊,就都忘了,还是先吃饱了再说吧,因此北漂的前5年,我几乎没有看一本书,整天就是为了生计而瞎忙。是啊,当一个人肚子都还空着的时候,还有什么力气谈热情呢?就像有位朋友说的,当你吃不饱的时候,还谈什么吃相好看不好看啊,先活下来再说吧。
有的朋友说,你的经历真有那么不堪吗?说不堪倒也还不至于,即使在最落魄的时候,老天爷还是可怜我,给我赏了一碗饭,总算没有饿着。有一天,我甚至想,不行也把我的经历写成书吧,书名就叫做《我的北漂十年》。我,2008年来到北京,还有一个多月就是2018年了,我也确实快北漂十年了。我弟说,写什么啊?人家写自传的都是那些成功的人,赚到钱的人,你现在还什么都不是呢?写那些东西谁会看呢?我说,嗯,我们是应该向成功者学习,但有时候,失败经验更能说明问题。
这可能跟我当时的想法一样,但是看《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我说那个主人公孙少平最后也没有做出个什么名堂啊?这算是一个什么结局呢?我可是想要成功啊?
多少年后,我才体会到生活的酸甜苦辣,生活不一定要多么大富大贵,自己活得舒心、踏实就可以了。是的,曾经我是想要追求所谓的大富大贵的,但是,不知为什么,没有钱的时候就想赚更多钱;一旦有了稳定盈利的时候,我却又不感兴趣了。在我看来,追求财富并不是我一辈子的梦想,我想要追求的而是那个人生的意义,到底做什么事情才有意义?
所以,这也是我换了这么多行业的原因。
昨天,有位博士看了我曾经写的一篇转换跑道的文章咨询我,说实在的,我有些汗颜,因为我大专都没毕业,学历顶多是高中学历,怎么有什么资格给人家提供建议呢?
我之前也说过好多次,曾经做的那些工作都是不入流的,也入不了大众大法眼。像什么建筑小工、防火涂料厂筛灰工、电子厂流水线操作工、监控业务员兼安装工、摆地摊之类的。摆地摊卖过的东西就更多了,例如什么鞋油啊、首饰啊、一些新奇特产品啊等等,我甚至还给别人做过一种暂时性纹身,这种纹身跟真的区别不大,但是只能保留一个星期到半个月左右。当时看这生意不错,还买了一套真正的纹身机,但是买来后就一直放在我的箱子顶上了,从来也没有实操过,因为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那玩艺。
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故意不想提这些事情,毕竟这些东西不是多么光鲜亮丽的,一直想要给自己换一个身份,因为我现在做的是教育方面的事情。但是,后来,我却发现这些经历反而成了我的优势。
我不喜欢那些只是空谈理论的学者,或者整天之乎者也的圣人,我更加喜欢怎样用这些东西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尽管这些年来,我换了很多工作,但是有一个目标始终没有变,那就是探索人生的意义,也可以叫做真我。我始终认为人应该过一种非常自洽的生活,而不是整天为了生活而奔走。
如果你问我,你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没有?我的回答是,好像看到了些苗头,我正在往这条路上迈进。所以也不敢说就一定找到了那个意义,但至少在我看来,现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也是这十年来一直在探索的。我一天的工作安排大体上是这样的,早上写点东西,下午看书,晚上做几个咨询,然后再研究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做做运动什么的。写作是为了输出东西,看书是为了输入东西,咨询是为了在实践中检验那些东西,然后再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咨询也是我最近才开始的业务,前两年,我以为自己的方向在写作方面。但是写了快两年,也没有写出几篇10万+。不但这样,我认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阅读量反而不高。而那些迎合市场的,例如曾经写了一篇关于减肥的文章,甚至可以说是非常随意,但是那篇文章,有很多人过来要求转载。
最后,我认定了自己写不出那些10万+的文章,那就干脆做些跟心理有关的东西吧。从而把写作放在了第二个位置,写作只是为了输出,而不是追求什么文学价值。
昨天,一位咨询的朋友说,我也想过你这样的生活。但是,我想说的是,这条路并不容易走,即便我走了10年,现在也只是刚踏入这个门槛,还说不上精通。如果说让我在选择一次的话,我宁愿一辈子不去寻找什么有意义的事情,而是先把一件事情干好了再说,哪怕一辈子就做建筑小工。因为这10年并不好过,我为了寻求那个所谓的意义,丧失了很多东西,比如陪伴孩子、陪伴家人、为父母尽孝,而这些东西是用金钱换不来的。可是,时间不会倒流,我也无从选择,只能把现在的事情做得更好。
是的,我们一直在寻找意义。总是认为当下的事情没有意义,认为当下的工作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或者认为当下的事情是多么低俗,我们应该做一些更加有价值的东西。我又何尝不是这样的,曾经认为很多东西都没有意义。可是,现在我却发现,所有的东西都有意义,只要存在那个东西,就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
例如,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些企业里实习,他感觉打扫办公室是一件非常低俗的工作。他认为自己学了那么东西,应该做些更加有难度的工作。可是,一些有难度的工作,我们未必就能马上做的了。因为大学里学的那些东西跟社会是有脱节的,所以我们还是先从一些小的事情做起。即便是扫地,也要扫出不同来。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叫做:不一扫屋何以扫天下?确实是这样,这个时候,我们先不要谈什么理想、包袱,而是把它们放一放,先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了,然后开始磨练自己的技能,等到时机成熟了,自然就到了我们开始大刀阔斧发挥能力的时候了。
就像《孟子》里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种精神,在日本被发扬的就非常好。我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说是一位妇女打扫厕所,扫到什么程度呢?就是那个洗厕水可以喝的程度。
这也可以叫做工匠精神,也是我们现在正在提倡的精神,哪怕是一个再不起眼的东西,都会打磨的非常精细,做出与众不同的样子。可是,现在人们普遍太浮躁了,当然也包括我。不想踏踏实实的做好一个东西,总是这山看那山高,总是想着自己的能力在别的地方才能发挥,害怕现在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消损了自己的天性。实际上,那句古话说的非常对,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亮的。所以,不要总是想着,我们换一个工作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实际上,你完全可以在当前的工作岗位上就去发挥才能。
那这跟我说的做自己擅长且喜欢的事情有冲突吗?答案是不冲突的,试想一下,如果你真的擅长那个东西,早就离开了现在的岗位,也就不会有那些困惑了。如果还没有离开,那就证明这些东西还不能养家糊口,我们需要继续修炼才行。
曾经,不知在哪儿看过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就是辞职写作的人不一定是在追寻梦想,很可能是在逃避当下的生活。再看看我们平常的所谓追求意义这件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诗和远方是应该有的,但是我们也应该先做好当下的事情。如果什么都不做了,只是一味的去追求诗和远方,未必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这个经验教训,我是花了10年的时间才摸索出来的。当然,我写今天这篇文字,不是在布道,只是为我的这10年做个总结。实际上,即便我说了这么多东西,也未必有人会去做,因为我们更倾向于亲自去淌一淌河水。这就是一种小马过河的精神,是深是浅,只有淌过了才知道。而我作为一个鼓吹知行合一的实践者,也非常赞同这种实践精神,所以,今天的这篇文字只能说是一个建议。除非,你也愿意花费10年时间去探索人生意义这件事,否则就先做好当下的事情,无论你有多不喜欢它。
而最后,我真正想说的是,寻找意义这件事并没有那么急迫。我们的经历都不会白白浪费的,最后你会发现它们会像珠子一样穿起来了,而那根线很可能就是你一直想找的那个所谓有意义的事,但这所有的前提都是我们先要去打磨好每一颗珠子,而不是急着去寻找那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