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独行的猪,好当吗?

特立独行的猪,好当吗?_第1张图片
小猪

曾于许久前写过《本色》一文。那时,年少轻狂,呼喊着:“一个肯定自我,秉持本色的人总能把握自我,特立独行,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路,用智慧完成神圣的使命。”此话有若美味的鸡汤,食之鲜美,令人顿觉振奋。

当然,也有人因此联想起王小波笔下那只特立独行的猪。这只猪无视人们为其定下的种种设置,与普通的猪类显得不同:它像山羊一样敏捷地跳过一米高的猪栏,甚至是猪圈的房顶;它又像是猫,总是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它跑起来像鱼雷,竟能躲过火枪和手枪的追杀,潇洒出逃。

然而,鸡汤好喝,特立独行的猪不易当。首先,你得神通广大、与众不同:大部分猪们对被人类设置的生活(吃、交配、生崽子)安之若素,但“猪兄”则能保持自己特殊的生活方式。而对于人类来说,想要特立独行,你必须具备理性思考的素养,敢于坚持自己独特的声音——这是老生常谈的道理,也是很多人“目标清单”上的一项,可真正实现者却寥若星辰。

翻阅大学四年存下的各种讲座摘录、课堂笔记,“理性思考、坚持己见”频繁闪现,加大的字号、红笔的标注显示着我当时的亢奋与决心。可反观现状,我发现通往这一目标的道路上,障碍重重。


障碍一:思维错误

在《清醒思考的艺术》一书中,罗尔夫·多贝里总结了52种人类常犯的思维错误,并强调这些思维错误是人类在成长进化过程中遗留的弱点,即使是高智商的人类也难以避免。而在新闻评论课堂上,授课教师也曾提过各种逻辑谬误,表示这是我们在思考时常犯的错误,要多加防范。(关于思维谬误,我在13种最常见的思维谬误,你中枪了吗?一文中有详细分析,欢迎点击查看。)

且不说普通人或新闻评论的初学者,即使是以反对逻辑谬误出名的曹林先生都难逃一劫(曹林链接),比如在激起众多不满的《雪夜妄评中国各大新闻系毕业生的气质》一文中,他便用尽了自己平日所批评的贴标签思维。可见,光保持“理性思考”便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这需要人们进行反复的思维训练,时刻警惕。说真的,没几把刷子,那只猪怎么特立独行?

障碍二:“沉默的螺旋”

作为一种社会动物,人不止是纯粹的生命个体,更是群体的一部分。因此,人们在思考、表达意见时,难免受到群体所形成的“意见环境”的影响(在如今这种大众传播发达的时代,意见环境的压力更加明显)。

而从社会心理学来看,人具有“力图从周围环境中寻得支持”的社会天性,为避免冲突与陷入孤立,个体会屈服于群体一致性的压力,让“从众行为”战胜“理性思考”。在这一过程中,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便产生了——人们在表达意见时,若看到自己的观点属于强势方,便大声疾呼,反之则保持沉默,如此循环导致优势意见占主、其他意见从公共图景中消失的螺旋发展过程。

我们生在社群与大众传播的包裹中,思考很可能要经历“沉默的螺旋”产生的过程。而当你理性思考的结果属于弱势方时,你是否会选择放弃?当你的理性遇到大批网络民粹主义分子炮轰“晒孩子”的范玮琪时,你能否坚持自己的声音?(可阅读别让“爱国”成为不讲逻辑的借口 ,做个思考)当你跳脱吃喝睡的主题生活却被追杀之时,你还想当特立独行的猪吗?

障碍三:协同过滤机制

在网络社会,理性独立得思考还要经受“协同过滤机制”的考验。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社交媒体日渐发达的当下,我们信息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地偏向于微博订阅、微信朋友圈等在线社群。但这种方式隐含着一种“协调过滤机制”:一般情况,我们会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知识范围,选择性地关注一些公众号或人,并接收他们给我们筛选、推送的信息。而这种经过群体过滤的信息,其内容往往高度同质化,导致固有观点与观点强化、认知日渐狭隘。

理性思考需要我们去接触不同平台、不同的人群,以便全面看待人和事物、避免思维偏狭,它往往呈现出开放、多元的特点。而基于“协同过滤”的网络信息接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阻碍。这也是互联网时代,我们应当反思的问题。

爱默生曾说:“在群体里容易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在孤独中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值得记住的只是那些在群体中保持独立的人。”但这样的人有几个?所以,我向每一个能保持理性思考、坚持己见的人致敬,而这仅是成为“特立独行的猪”的条件之一。可见,那只猪不好当。

你可能感兴趣的:(特立独行的猪,好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