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焦灼是黑色种子结下的恶果---读《心灵的焦灼》感

      初次读到茨威格的作品,还是高中时代偶然得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那是还不知道作者是谁,惊讶于如此细腻真挚的情感刻画,竟要暗自相信写出此篇文章的人一定是那个暗怀情愫饱受磨难最终却死里逃生的陌生女人。以后有机会了解这位大名鼎鼎的作家,有拜读了除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之外其他优秀的作品,包括《秘密》,《一个女人的24小时》,《象棋》等中篇小说,无一不喜欢,无一不佩服茨威格对人的内心的洞察秋毫与深度刻画。

      这种心理分析的写作手法摈弃了以往作家们惯用的全知上帝视角(无论他们是以何种人称,仿佛叙述者都对周围一切人与事了若指掌),而且深受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这得益于茨威格刻苦的学习钻研精神和与佛洛伊德的交流互动)。不像是读别的小说因为上帝视角读者一直清楚认识到自己是在读一本小说,茨威格从实际出发,完全按照笔下的人物所(实际上后来的作家们中也有人采用这种类似手法,不过走的更远更彻底。例如二战后法国作家法国“新小说”流派的创始人阿兰罗布·格里耶的代表作《嫉妒》,就是完全以一个人的视角和内心活动写下了全文,小说中甚至连叙述者得名字都没有出现,读者一开始就闯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里,读完全篇才恍然大悟从蛛丝马迹中退出叙述者就是心怀嫉妒的丈夫。)见所闻所感去铺开文字,每一个人都只有一双眼睛一个视野,他客观上见不到的就不写进去。这样一来我们一开始就被茨威格拉进了小说人物心灵的大门跟着他们的心跳去完成阅读之旅。这种独特的手法在茨威格老辣之笔下催生出精准独到细致入微而又引人入胜的内心独白,作为一个读者,我的内心始终期待着这种阅读体验和写作风格,因此可以想象接触茨威格的作品给我带来的冥冥中觅得知音兴奋之情。

      虽然写了真么多还没有谈到真正的主题,然而以上种种绝不是多余的废话,它对于我将要探讨的《心灵的焦灼》的理解与分析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心灵的焦灼》事茨威格唯一的一篇长篇小说,也是他写作生涯后期的作品。抛去篇幅不看,这本书依然延续他前作中心理分析手法,比起之前的作品更加成熟更能同时驾驭多个相互作用的人物,并且在我看来客观冰冷理性之外似乎多添加了温柔的情感关怀,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茨威格年龄增长阅历丰富心境变化的缘故。不过这不是我打算深入探讨的重点,我要阐明的是小说人物心灵焦灼背后的深层原因。根据荣格分析心理学(荣格曾今是弗洛伊德的学生深受其精神分析方法的影响不过后来他们彼此观点各异,荣格创立了自己的心理分析学派),个体无意识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深受某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在内心形成了对应的情节,拥有这种情节就像是在心理种下了一颗种子,在它发芽成长过程不断驱使个体去无意识做出内在符合种子生长的行为,往往个体意识不到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不幸的是情节的种子贪得无厌毫无节制地向个体索取一切满足其需求的奉献,如果不加以控制变出现严重偏离失控恶化,轻者情节拥有者本人深受折磨,重者给他人带来灾难。《心灵的焦灼》一文中,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有焦灼的心,男主人公安东.霍夫米勒少尉,女主人公下肢瘫痪少女艾迪特,少女的父亲富翁开克斯法尔伐,少女的医生康多尔,无一不生活在焦灼之中。焦灼本质上是理想与现实的无止境冲突矛盾,求而不得又不得不求,最后陷入痛苦的深渊无法体面地解脱,要么向命运缴械投降甘愿牺牲,要么不得不用逃避来避免面对。那么让霍夫米勒,艾迪特,开克斯法尔伐,康多尔陷入困境的黑色种子究竟是什么?

      二十五岁的男主人公霍夫米勒是奥地利某轻骑团的上尉,出生于普通公务员家庭,收入微薄子女众多,为此很早就被退出来就业。他性格软弱,自尊心强,极怕来自同伴们的嘲笑。这也造就他三次逃离。第一次逃离是初到开克斯法尔伐家参加宴会,由于冒失邀请开克斯法尔伐家瘫痪的女儿跳舞而气哭了艾迪特,无法处理尴尬而狼狈不堪地逃离开克斯法尔伐家。回到军营他满脑子都是担心当晚的事被人传出去全镇人尤其是军营里的士兵们嘲笑自己干的蠢事。第二次逃离是在艾迪特向自己表明心意时惊讶不已不知所措慌忙离开。第三次是与艾迪特订婚后又反悔,先是企图自杀后又求助于上校离开兵团,而这直接导致艾迪特愤怒绝望自杀。霍夫米勒将这一切都归结于自己那该死的同情心,确实尽管霍夫米勒并不爱艾迪特却一次又一次出于同情去看望她帮助她鼓励她。正如作者通过康多尔之口所说的: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决心耐心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很显然霍夫米勒的同情并不属于第二种,但实际上比起第一种同情更胜一筹。不然的话,康多尔娶了失明女病人为妻子将是霍夫米勒的第二种结局。那么,多出来的部分到底是什么?是什么推动霍夫米勒一次次付出同情直至局面无可挽回呢?

      我注意到,每次霍夫米勒做出使自己困境加深的关键行为,除了自己那优柔寡断易受感染的个性外还少不了一个人的身影,这个人就是开克斯法尔伐。就是那个在霍夫米勒眼中高贵友善而又为了女儿单尽竭虑的老贵族开克斯法尔伐。霍夫米勒为了上次舞会之举来到开克斯法尔伐家致歉,老开克斯法尔伐在他面前对自己女儿病情表现出关爱忧虑不安,在送霍夫米勒出门时又做出温柔善意之举,打动了霍夫米勒,也为之后与这家人频频来往埋下了伏笔。之后霍夫米勒受到开克斯法尔伐之托向康多尔打听艾迪特病情,康多尔明确表示艾迪特治愈无望。霍夫米勒看着在寒风中苦等自己几个钟头就为他的回答的老人,不忍告诉老人残酷事实,撒了一个大谎。告诉老人艾迪特的病完全可以治愈。霍夫米勒这个谎言给力艾迪特莫大的希望,也直接导致艾迪特鼓起勇气向霍夫米勒表达自己热烈的感情。当霍夫米勒不能对艾迪特的爱情报以同样的回应时,他决定拒绝这家人一切好意离开。但是,开克斯法尔伐再度登门,恳求霍夫米勒帮助艾迪特,望着老人失望的身影霍夫米勒再次选择妥协,答应和艾迪特在一起。就是这三次关键的抉择最终酿成悲剧,霍夫米勒在每次应当及时收住时都选择了继续前进。开克斯法尔伐对霍夫米勒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知道,霍夫米勒早早就被父母迫于生计送到了军官学校。想来他的童年得不到多少父母的关爱,贫穷与缺爱造成他强烈的自尊心和存在感匮乏。他从艾迪特身上看到了开克斯法尔伐深沉的父爱,可能那也是他一直所追求的。开克斯法尔伐对自己如此友善甚至像父亲一般,宴会上富足生活,开克斯法尔伐一家对自己看望艾迪特的感激仿佛自己是这家人的救世主,都使霍夫米勒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他心底那颗缺憾似乎得到了弥补。可是隐秘的追求会蒙蔽双眼,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艾迪特喜欢自己,唯独霍夫米勒自己看不出来。艾迪特那狂热的爱情是多么危险,一旦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她不是毁灭他人就是毁灭自己。爱与被需要就是霍夫米勒心中黑色种子。

      艾迪特少女时代患上奇怪的病,下肢瘫痪多年,多方寻医无果。一个贵族小姐,高傲活力激情瞬间荡然无存。心智日渐成熟和身体被禁锢的矛盾日日折磨她,心灵焦灼不堪。所以,艾迪特一面对瘫痪肢体失去希望,终日把自己禁锢家中,一面又恣意释放情感,夸大情感信息。她敏感多疑又神经质,稍有不满意就大发脾气。极易看穿别人的掩饰,痛恨来自别人的同情,还会利用自己瘫痪刻意折磨别人。少女怀春,把霍夫米勒送来的致歉玫瑰误当作爱意表示,自己沉入深深迷恋。艾迪特理想是成为一个完完整整的女人,霍夫米勒的爱人。可残废的身体阻止她投向心爱人的怀抱。身体与情感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艾迪特将一切都归咎于瘫痪的双腿,爱情成为她唯一的希望也使她绝望。心智成熟与身体停滞的矛盾是艾迪特的黑色种子。

        前文提到的两种同情,康多尔的同情可以算是第二种了,起码他自以为是的。医生都会对自己的病人抱有治愈他们的执念,但是很难想象哪位医生会因为治不好自己的病人而娶了她。康多尔便是这样一个人,治不好女病人的眼睛,就娶了这位难看的失明的女人为妻子,一辈子照顾她,理由是如果他不娶她,她的人生就没有希望了。康多尔可算是同情下彻底地献身,不仅仅是这一个病人,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他的病人。医生有职业情结并不奇怪,在康多尔身上,这种情结似乎超过正常范围尔变得歇斯底里。从他自己的讲述中得知青年时期他的父亲患上不治之症,年轻的医生查遍所有文献求助与所有专家都没能换回父亲的生命。那个时候他听到了太多的没有办法无能为力,以至于自己从事医生工作绝不允许自己对病人下无法治愈的判决书。对艾迪特也好,对其他病人也好,尽管心里清楚根本没有有效的方法治好他们,还是一遍又一遍尝试无意义的治疗。与其说是给病人及其家属希望,不如说是自己心里迈不过那道坎。青年时代的阴影在失明女病人身上得到了最彻底的爆发,答应对方要将其治愈却失败了 ,那就永远不要让她离开自己的诊所,用这种方式缓和现实与信念的矛盾。所以,很难说康多尔对妻子是完全出于同情。然而,即使只是同情或者其他与爱无关的因素,由此产生的关爱也足够让可怜的女病人感激不尽紧紧抓住不放了。

       

        开克斯法尔伐是精明的商人,谦卑的绅士。年轻时期确实贫苦农民儿子,受人鄙视的犹太人。他嗜钱如命,节俭成性,通过敏锐的嗅觉和艰苦奋斗积累了财富。可是致使他真正翻身成为一方富翁还改姓为贵族的财富却是欺骗一位软弱可欺的意外继承大笔财产的使女。开克斯法尔伐因为愧疚和感动娶了受骗的女子为妻,始终不敢告诉妻子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为此他放弃了一切不干净的勾当,专注于经营事业,乐善好施。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与自己的过去是矛盾的。开克斯法尔伐鄙视以前的自己,就连了解他过去的当地人称之为高利贷者不体面的犹太人。温柔谦卑的妻子给了他莫大的宽慰,然而毕竟他们是两个个体,出自于自己血液的女儿才是他希望的源泉。这个自己生命的延续一出生便是富有的高贵的纯洁的贵族小姐,再也不用经历自己耻辱的过去。即使他的财富不计其数也依然极其节俭,所有的财富都被倾注在艾迪特身上,这与其内心深处相对应。一场灾难降临在艾迪特身上,对于开克斯法尔伐来说,所有的希望不说完全落空也消失十之八九。所以他才会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卑微地恳求也要抓住可以带给艾迪特幸福的人霍夫米勒,试图通过霍夫米勒莱拯救艾迪特也拯救自己。可惜艾迪特在霍夫米了逃婚后自杀,彻底失败击垮了他,几天后也跟着去了。

        我们似乎被隐匿的东西控制选择不自知,大概某种程度上的性格决定命运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灵的焦灼是黑色种子结下的恶果---读《心灵的焦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