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中青年的日子到底有多难?(一)

引子:由一个空巢中年的晚餐说开去

上面这张图片我今天晚上的晚餐,白菜豆腐炖肉。想必众位空巢中青年都会大呼奢侈,而有家庭的诸君可能不明白这有什么可炫耀的。

这道菜的成本如下:五花肉7.5元,白菜1.3元,豆腐2.5元,粉条1元,香菜0.5元,油盐酱电约1元,电锅费用暂不计,盛饭的碗没有(就着锅吃的),另有两元的杂粮窝窝头做主食,晚餐成本合计15.8元,远远超出我平日里的伙食预算。

我家是农村的,以前冬天里一直只有这个菜,白菜是自家种的,其他的材料也不贵。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家很穷,所以拼命读书,只是没想到,读了书,反而更穷了,连这道菜都变成了奢侈品。

空巢中青年连白菜炖豆腐都吃不上,那平时都吃些什么呢?我这周连着五天晚上都在吃方便面,下面的时候扔了两颗油菜又削了一个西红柿进去,就觉得自己很会生活了。

跟同事抱怨加班回家太晚,只能煮点方便面吃完赶紧睡觉的时候,同事瞪大了眼睛:天哪,你可真有钱,竟然还顿顿吃得起方便面?我每天都只吃挂面的。

她这么一说,我忽然也觉得自己蛮奢侈的。以前的自己和大多数空巢中青年一样,不是挂面就是包子,方便又便宜。

问题1:为什么空巢中青年会吃不上正经的饭菜呢?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中写道,日本NHK来采访中国的一个下岗职工家庭,在看到这家人晚餐摆出来四菜一汤的时候,日本人很是吃了一惊。下岗员工竟然还吃得起四菜一汤?

我也非常吃惊,这哪里是下岗职工家庭,分明是土豪家庭!

晚饭要吃上四菜一汤,至少要具备五个条件:一、有一个能做饭的宽敞场所。二、有能做饭的锅碗瓢盆等各种工具。三、有能买得起食材的经济实力。四、有能做饭的时间。五、有做饭的心情。

这五个条件恰恰都是空巢中青年所欠缺的。一二线城市的很多底层空巢中青年工资低廉,生活拮据,行李只有几件衣物,寄身隔断间或群租房,晚上加班到深夜,疲惫不堪。

问题2:空巢中青年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

每天晚上下班的时候,我会经过很多个公交站牌,站牌上有各种各样的公益广告:比如关爱留守儿童,比如关心空巢老人,又比如说改善民工生活。可是没有一种声音在说关注一下空巢中青年。

公益广告上这些人的痛苦是在明面上的,而空巢中青年的窘境却在无人看见的暗处。就连空巢中青年这个词本身,也是个悖论,因为空巢中青年其实是没有巢的,借来的巢随时都可能失去。

空巢中青年这个群体中,多数人都受过高等教育,信奉诸如单身是最好的增值期这样的鸡汤,崇尚终身学习的先进理念,是知识付费的主力军,在公交车上会主动让座,在单位会主动或被动加班,看到可爱的小朋友会两眼放光地凑上去,很容易被恩爱情侣和美满家庭虐到。

大部分空巢中青年买不起房子,也没有可以回得去的家乡,拎着一个破箱子在各个城市中漂泊,所求的无非就是一个可以谋生的工作。很多人结不起婚,被迫单身,成为人们嘴里的剩男剩女。

作为空巢中青年中的一员,我深知大家都非常努力,大家都很想结婚,真的想在这天地之间有一方可以称之为家的小小的容身空间。

可是现实是无奈的,随便去个招聘网站上看一看,除了黄金专业以外,绝大多数工作的薪资都在两三千,随便去个相亲网站上看一看,男的只想娶白富美,女的只想嫁高富帅。靠谱人不是没有,但是数量少到很难遇到。再随便去个一二线城市的房屋中介看看,不要说买了,连租房都吃力。去小城市吗?那找得到工作吗?没有工作,真是连挂面都吃不起。

问题3:那么,空巢中青年为什么会过得这么苦呢?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原生家庭的影响,年龄性别、院校等级、留学与否等等就业歧视、专业本身的特性、飞来横祸的打击、感情中遇人不淑、工作中还有职场欺凌……

不过万千原因都可以汇总成一个字:穷。

讲两个真实的小故事吧,顺便回答一下上面那个我为什么连吃饭的碗都不买的问题。

三年前,我在另外一个城市生活,因为房东涨价,所以经常搬家。那时候我没有追求梦想,所以不像现在这么穷,还有几个盘盘碗碗。每次转移,对这些盘子饭碗都是一场浩劫,几次三番下来,只剩下一两个了。

后来,我离开那个城市追求梦想来了。离开之前,把剩下的盘碗和用了N年的小电饭煲送给了另一个空巢青年,她感激不尽。过上了穷日子以后,我开始全力以赴地对付生活了。反正一个人,既然能在锅里吃饭,那就没必要买碗了。

无独有偶,有一次跟一个海归同事聊天。她跟我说,在国外的时候买不起砧板,于是从垃圾堆里捡了一个回来。不但是因为国外的砧板贵,而且每次搬家都要扔。

我马上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同志!我也干过这样的事情!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2017年11月19日初稿,20日修改发布。

孤独的成长探险家,二亿分之一,关注普通人的个人成长,探寻普通人应有的幸福。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和我一样四处漂泊却始终不忘本心的空巢中青年,希望我们最终都能有一个应得的幸福结局。欢迎原文转载,拒绝任何盗取。

你可能感兴趣的:(空巢中青年的日子到底有多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