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收到北大通知书“的男孩

“成功不可能一夜间发生,必须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做。”

读大学如此,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如此。

今年被一个男孩刷屏了,这个男孩便是今年高考,学文科的考了669分,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录取的崔庆涛。

小伙叫崔庆涛。高考结束之后,崔庆涛就跟着父母在家附近的建筑工地上到处打工。快递上门时,他还在干活。

“工地上收到北大通知书“的男孩_第1张图片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崔庆涛和母亲在干活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崔庆涛在干活

很早之前,崔庆涛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直到他要上初中,为了方便照顾,才回的家。

看到快递员开着车过来,崔庆涛一家子都停下活儿。崔庆涛跑到大桶里把手洗干净,在身上擦了擦,捧回了鲜红的录取通知书。

崔爸不识字,叫妻子念通知书上的内容给自己听。崔母就一字一顿地念起来:“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崔庆涛同学,我校决定录取你入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学习,请你准时于2018年8月30日凭本通知书到校报道,校长林建华。”

“工地上收到北大通知书“的男孩_第2张图片

听完,崔父咧嘴笑得合不拢,一家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泪流满面,一个明知道自己已经考上了北京大学的考生,在录取通知书到来之际,居然还在工地上挥汗如雨地劳作挣钱,真正对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至理名言。抛开身份与家境这个关键前提,从宏大的教育命题来说,“假期在工地打工”的励志,足以成为难得的教育样本——家庭教育在人格塑造过程中,是可以发挥关键性作用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工地上劳作,其他同龄的孩子此时在干些什么呢?调查显示,经历了紧张备考和考场搏杀后,考生们都想抓紧这难得的清闲,尽情放松。旅行、聚会、睡懒觉、玩游戏……这些度假方式成了多数人的选择。时下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高中都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想干嘛。我国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约有3.67亿,独生子女超过1.26亿,人格缺失的问题尤为突出,主要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匮乏、厌学、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等问题。

“工地上收到北大通知书“的男孩_第3张图片

那么,国外的孩子又是一种什么状态,“打工”多于“毕业旅行”,成了不少国家学生的一致选择。在欧美国家包括近邻日本,16岁以后,打工也总是成为当地高中毕业生们乐此不疲的选择。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在人格塑造方面,家庭教育扮演着基础性的作用,“穷养”还是“富养”,开放式还是包办式,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结果。在其他孩子还缺乏足够的独立性,还处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严重依赖性下,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则有了鲜明的对比效应。

“工地上收到北大通知书“的男孩_第4张图片

经历了苦难的生活,才会体验到生活不易,并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也只有经历了艰苦的洗礼,一个人才会培养出更加坚强、坚定和坚韧的性格,具有完全独立的能力,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有真切的体验,更具有同理心和感恩情怀。在应试教育日益固化为铁板一块的情况下,家庭在素质教育方面,其实大有可为。让孩子学会做人的道理并具有独立的生存能力,既是每个家庭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课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地上收到北大通知书“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