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被霸凌?》——当霸凌发生时,你在干什么?

         9月18日,非常有幸地收到了第五期赠书写书评活动中的书:《我们为什么被霸凌?》当初选择这书目的时候,看了简介,我就决定选这本,因为它描写的校园暴力,而我是个教育工作者,对此自然十分关注。

        现在,有关校园暴力的新闻层出不穷,有对社会不满的人无法报复社会和比他更强大的人,就持刀行凶,把目标锁定幼儿园、小学这种弱势群体聚居地;有将校园当做江湖,任性挥洒快意恩仇;还有为人师者以大欺小,凌辱学生……

       一切一切,都刷新了我们对目前社会的新观感,所有所有,都让我们对学校有了新的认识,或者说,我们越来越不了解如今的学校还是不是大家求学的净土?


        这本校园暴力的田野调查报告,书中用生动的案例,写实细腻的描写,将你遭遇过的、没遭遇过的、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霸凌事件做了全面且深刻的解剖,并为学校、家长和孩子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文中的例子有孩子的眼泪,鲜血,也有孩子的勇气和努力。在这里首先推荐所有的父母、教育工作者读一读,可以避免许多悲剧。

       Bully译为“霸凌”,这应该是个音译过来的词语,但清楚地表明了它想要表达的意思。以前,我们想到的只是“欺负”,可能脑海中浮现的是几个人殴打一个的场面,但现在它的含义更为多元,包含的范畴更为广泛。有武力欺凌,有言语欺凌,还有网络欺凌和电子欺凌……所有的霸凌只是方式上的区别,相同的是都对被霸凌者产生了身体乃至心理上不可估计的影响,而现在,这种影响延伸到了我们的孩子身上,这种才是不可逆的,伴随孩子成长的灾难。


                                                              不是所有的小孩都天真无邪

《我们为什么被霸凌?》——当霸凌发生时,你在干什么?_第1张图片

       文中,第一章《哈洛的猴子》就描写了一个自身是被霸凌的对象,不被关爱、重视,没办法纾解情绪,只能将自己的愤怒、失望、压力发泄在比他小的孩子身上,这就很像今年来出现的因为某些事件得不到解决,有些人就把不满宣泄到幼儿园、小学,持刀砍人。这种人可怜,但更可恨,你的不如意,干嘛要让孩子为你买单?你也是有孩子的人呀?难道你就晓得这些家庭没了孩子的痛苦吗?究其根本,这些人除了心理有问题外,可能还是和他们小时的成长经历有关,或许,在他们儿时,就有这种被欺负的体验吧。

       有时候,同学之间的霸凌毫无理由,就是看你不顺眼,有的孩子就发动所有的小伙伴孤立那个他看不顺眼的孩子,这时,家长或是老师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那么这个被欺负的孩子可能一辈子都伴有自卑、懦弱、不敢讲出自己真实的诉求,以后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会是这样的性格,或许还会波及下一代。

      我记得在小学的班上,有一个男生,小时伴有口吃,当时确实有同学开他的玩笑,但都不是恶意的嘲弄。老师们也都知道他的情况,一般上课都不点他回答问题,如果有新老师点了他的名,同学们也都提醒老师他不方便作答。但这个孩子的父母管教很严,并不因为孩子有这样的缺陷就放松对他学校的监管。上了初中以后,他的成绩立马就在班里突飞猛进了,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缺陷,他很少和别人交流,在享受孤独的过程中,也练就了自学的能力,数学老师在大家都不会做的难题上,点他来做,非要练习他说的能力,让他说出解题思路,英语老师也点他朗读对话,在这时,班上其他同学没有一个笑话他,说话迟钝,反而很羡慕他,能做出来这么难的题目。

       我再次见到他时,已经是大二那年暑假,和他交流完全就像是在和一般的人说话,没有一丝口吃的影子了。现在的他,从曾经的体制辞职,层层通过华为的考核,现为华为公司的一名资深员工,常年居住国外。

        现在想想,他确实不容易,能克服自身条件限制,还能有这么大成就,但反过来再想想,当初的同学们也都是怀着一颗颗纯真的心对待所有的同学,如果当年同学都对他恶意相向,他也不会有这样健康向上的心吧?


                                                               躁动的青春不止荷尔蒙

《我们为什么被霸凌?》——当霸凌发生时,你在干什么?_第2张图片

        “女孩因为是弱势群里中最弱势的群体,所以极容易成为霸凌的受害者。”

         很多青春期的男孩会捉弄他喜欢的女孩,一方面是为了掩饰自己心中的秘密,另一方面,这就是他们表示喜欢这个女孩的方式。但很多人,用错了方法和对象,也没能掌握好度,后果不肯设想。

         故事中,成绩不好的尹超和成绩优秀、长相娇美的鲁依娟被老师安排坐在同桌,尹超和另一位同学对这个女孩极尽羞辱之能事。而依娟家境不好,性格懦弱,或许,她也知道,即使她告诉了老师,也不会对她被霸凌的现象有什么帮助。直到最后,这个可怜的姑娘被他们打死了,一个家庭被毁了,而始作俑者由于未成年,没受到应有的惩罚,接着转学,多年后还是过着潇洒的生活。

        其实,如果当初周围的同学能站在弱者一边,老师能细心一点,悲剧本时可以避免的。但人生哪有“如果”,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新闻媒体、文字影像多披露点这类真实事件,呼吁大众多关注着类受虐群体。

         同时,作为家长、老师的责任也较之以前重大的多,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犯罪群体在不断年轻化,世人的心里难以琢磨,每年患各式心理疾病的人数成倍增长,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已然成了现今社会一个长期需要重视的话题。

        在最后,我想引用作者的话结束文章:

“这个世界应该有一堵墙,是保护这些无辜的孩子的。”

“当霸凌发生时,监护人的爱,是孩子最后的庇护所。”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为什么被霸凌?》——当霸凌发生时,你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