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受的东南大学文化

     四年前,满怀这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来到了东南大学。大一的军训的辛苦还记忆犹新,转眼已从小鲜肉变成了快毕业的老腊肉,写着文章像退休写回忆录。虽然是工科学校,四年听过的讲座、亲历的文化活动还是很值得回味的。

     大学的前三年在九龙湖校区度过。对东大的第一印象是九龙湖的校园。校园很大,除了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教学楼和宿舍,校园里大片的地都树林与草地。夏天在校园漫步总能听蛙声一片,偶遇各种野生动物。周边也很荒凉,蓝灰灰的教学楼并排而立,真是很好的考场。作为工科学校,东大的学风很好,课业压力也比较大,有句话说小伙伴们不是去自习,就是去自习的路上很生动,几年下来基本是这样。

      东大有适合学习的一面,也有很丰富的校园生活。虽然说不比一些文科艺术类的学校,在妙趣横生的人文课、精彩的名人讲座、话剧之夜的大戏、在新生杯赛的汗水中,我也体验了别样的东南大学文化。

      人文课里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是“社会热点和法律前沿”与“西方文化史”。“社会热点”这门课虽然名字无趣,课却很好玩。法学院一挺年轻的老师会讲一些时下的热点,从"孙志刚"到"青岛大虾"再到”反腐打老虎“,话题虽然有一些是社会阴暗面,但了解从法律、法学角度的解读,对于增长法律素养和判断力很有帮助。”西方文化史“则是选修里最火的课之一。大学的选修,有些课的前排总是留给去得晚的人,一些课则是去得早的,这门课绝对是后者。王永忠老师知识渊博,会n门语言,在课堂上也可以信手拈来随时引用。讲课也很棒,从希腊传说到罗马帝国,再到文艺复兴、思想解放,中间穿插着基督教的一些故事,把西方的社会文化做出了透彻的解析,从中我了解到了西方文化的前世今生。

      对于当今有些没落的传统文化,学校时常会办一些讲座来宣讲。文化讲座就说一说昆曲吧,八次打卡的里,三次是昆曲,也许东大对昆曲有特别的偏爱。作为传统戏曲的代表,昆曲在清中叶达到鼎盛之后就渐渐衰微,先是风头被京剧抢去,再到如今与电视、电影、话剧艰难竞争。有幸听了牡丹亭的宣讲会,看了一些昆曲的片段。虽然听不懂里面的唱词咿咿呀呀,听那里面的唱腔,观戏子的神情和标注的台词,亦能感受到那一段爱恨情仇。忽然想起在学校里很厉害的话剧社极坐标拍话剧《无人生还》,当时看的时候也很震撼。清隽婉转的昆曲好像是唐诗宋词,情感更为激烈的话剧像是悬疑小说,学习累了看看倒是很好。另外年末的交响乐会,也是难得的视觉与听觉盛宴。

      校园的好处之一是经常会有名人到访,我去看的里面有新东方CEO俞敏宏,曾经的偶像水木年华的卢庚戌。科研的学术大神可就更多了,建筑大师王澍,甚至还有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老爷爷,虽然老爷子只是讲了讲他参与的学术研究,不能听得很懂。里面印象最深刻的,应该说是新东方教育的创始人,也是老总俞敏洪了,电影中国合伙人的原型就是他,我也上过一点新东方的课。网文里白手起家学渣逆袭CEO的故事,真真实实就发生在他身上。他的经历也颇为传奇,逆袭的背后,是他超出常人数倍的努力,无论是工作16个小时、大学看完800多本书的勤奋努力,还是成为CEO之后的对企业管理、内部关系的平衡,他的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特质与智慧。“幸福就是不忘初心,并做良性的选择”,虽然有些鸡汤,但给我了很多触动。

     此外,学生自己的活动比如“话剧之夜”、“新生杯”也有很多。每年的“百团大战”有一百多个社团,很容易在其中找到兴趣相似的同学,我在其中也结识了一些很好的小伙伴。院内也有学生会团委组织,不过活动上受限制比较保守,内容不如学校社团精彩,有点院内自嗨的感觉。好在能了解一些办活动的流程,认识院内一些非常好的学长学姐,氛围也倒不错。

     总的来说, 东大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先天不足的人文氛围也看得出在努力地改变,虽然存在一些死板的地方。我由衷地感谢学校对文化活动的支持与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感受的东南大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