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
不荐片,不推剧。
Sir给你们整点好玩的。
影迷都知道——
美国有个好莱坞,印度有个宝莱坞。
其实,世界上还有一个,和它俩平起平坐的“坞”——
非洲尼日利亚的瑙莱坞(Nollywood)。
Nollywood(瑙莱坞)=Nigeria(尼日利亚)+Hollywood(好莱坞)
没听过吧?
先别急着嗤之以鼻——
来看一组数据。
联合国在2013年曾发布了一份报告。
报告里说,2011年美国的电影年产量是819部。
而瑙莱坞所在的尼日利亚,当年的电影产量是997部!
整个美国都不是尼日利亚的对手。
好莱坞,你倒是给我上天啊。
但,如此惊人的产量,瑙莱坞拍电影的场面,却不是这样。
是——
这样。
如此高精尖的绿幕技术,Sir也是头一次见
如此low逼的拍摄,不就是粗制滥造么?
拍了不会没人看?
再来看一组数据。
瑙莱坞电影业,是尼日利亚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仅次于石油、农业,每年为国民经济贡献6亿美元。(数据来源:《纽约时报》)
所以,瑙莱坞片不仅有人看,而且很多人看。
在当地碟铺,影碟单位不是“张”,是“串”。
当地工厂平均每个月生产170部电影,约500万张DVD。
酒吧、发廊、街边,瑙莱坞电影进入了24小时循环播放模式。
一台小电视,围了一圈聚精会神的熊孩子。
停电、雪花、噪音,都无法阻止他们看片的热情。
不仅爱看,而且人人都想拍。
光尼日利亚当地的电影学校,就有20多座。
到底是何等实力,让非洲人民对瑙莱坞片如此着迷?
Sir就来带你们开开眼。
瑙莱坞最擅长的片,是爱情动作片。
别想歪了啊,就是爱情片和动作片。
很多人觉得:爱情,是“做”出来的。
但瑙莱坞告诉你:爱情,是“聊”出来的。
因为这里的爱情片,从头到尾,都在聊天。
电影一开始,主角们就在室内聊天。
然后从办公室聊到家里,再从家里聊到客厅,然后再聊回办公室。
自己跟自己talk,跟别人talk,一群人一起talk。
一talk就是10分钟+。
除了聊天,瑙莱坞的爱情片还有一大特色——
标题党。
《我的不育妻子》《不育妻子的眼泪》《男人吃醋时》《我需要个男人》《我的外籍丈夫》《千万不要娶约鲁巴女人》……
不仅标题长的爆款相,配图也都辣眼睛,不信看下Youtube上的这些。
虽然说,瑙莱坞的爱情片不是爱情动作片。
但在某些方面,胜似爱情动作片。
Sir随便点开一部《办公室里的浪漫》(Office Romance)。
故事讲的是大胸秘书A要勾引老板,平胸秘书B好吃醋,二人开撕。
除了聊天,片子里出现最多的,就是秘书A在搔首弄姿。
下面这个胸部特写,足足有五秒多。
Sir已经忍不住喊出声:不要再靠近了!!!
一部名叫《父亲的爱》,宣传片长这样……
这种画风,你确定你不是非洲的云南山歌教?
除了爱情片,瑙莱坞还擅长动作片。
虽然动作片有99.9%的时间,也都是在聊天。
不过那0.1%的动作戏,绝对是值回票价的。
瑙莱坞的动作演员们,自带体操属性。
第一次被推倒,头撞到凳脚,女主转体180°。
第二次被拳头甩,瘫倒沙发,转体270°。
第三次被回旋踢,直接倒在沙发上,转体360°。
转到后来,女主脸上写着四个字:生无可恋。
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
这种道理,瑙莱坞的功夫大师们个个都懂。
拳头不够快?
不要紧,我有剪辑大法。
快到你完全看不见拳头。
提问:黑衣男到底是怎么倒下的?
除了“拳拳到肉”的打斗,如果剧组一不小心捡到了几支AK。
还会安插N多场“突突突”戏。
可能是非洲多年战乱的缘故,感觉演员们——
都自带防弹属性。
普通青年中弹,顶多抖两下。
二逼青年中弹?放心不可能,因为——
他们可以用手把子弹“拨开”……
子弹,你奏凯~~~
这么多的“体操冠军”和“防弹武僧”,你肯定会问:
这都是哪个师傅教出来的?
喏,这就是他们的日常训练。
老师在喊:不许笑!
这投入程度,Sir都被莫名感动了。
除了爱情动作片,瑙莱坞作为世界顶级电影产地。
当然也会拍不少科幻片。
尼日利亚巫毒文化盛行,巫术片成了最大的科幻片种。
科幻片,主要看特效。表现牛逼的巫术,当然得用牛逼的特效。
瑙莱坞的特效,总给人一种“我钱不多,但我尽力了”的感觉。
因为——
这些特效,肯定不值五毛,顶多值五分。
看这摊血浆,看这群蚂蜂,看这堆尘土。
每一样,都好感人……
巫毒萨满不仅能吃蛇,而且只吃——
空中飞蛇!
这蛇在空中,一会拗成个S型,一个拗成个B型
当然,好莱坞能玩的超级英雄片,我们瑙莱坞也照样6得起来。
没有威亚让人飞起来?
原地跳一下加个剪辑,就感觉是天外飞仙了。
对,你没看错,动图里的是“蜘蛛侠”。
这部片叫《蜘蛛女》(Spider Girl),是瑙莱坞很火的剧集。
预告刚出来的时候,不少外媒都说“被惊die了”:
UNILAD:惊奇蜘蛛侠啊!
metro:墙裂建议她加入漫威内战!
360nods:预告看哭我了!
看完这些,Sir不得不承认。
瑙莱坞最强的,既不是爱情片,也不是动作片,更不是科幻片。
而是——
喜剧片。
凌乱的画风,还不是最喜感的。
瑙莱坞片的笑点,其实全在制作过程。
因为电影产业结构亟待升级,尼日利亚没有专门的影视基地和专业团队。
想拍电影?有剧本了?马上就能给你筹钱开拍……如果用法国,或者欧盟的拨款,他们连摄像机放哪都要管,还会改剧本,我们不喜欢这种模式。
——尼日利亚电影人Mahmood Ali-Balogun
通常,一部瑙莱坞电影拍摄成本大概是两万美元(包含片酬)。
想找演员了,大街上随便抓个路人。
因为——
在这里,是个人都有表演经验。
实在没人了,就找(keng)家里人。
任何能站人的地方,都是片场。
电影事业刚起步的,把导演家当片场就是了。
稍微有点追求的,租个酒店、办公室,或者借个酋长儿子的别墅就可以了。
五分特效已经算贵的了,还有更厉害的——
给我几张破纸皮,我能弄个车祸现场。
给我一台玩具直升机,外加个耳机,我就能拍营救大场面。
这个Sir真的服了……
瑙莱坞导演,从来不玩什么“十年筹划、五年拍摄”之类的苦情戏。
正常情况下,一部电影的制作周期,是十天到半个月。
导演Uwagbai拍《黑色剪影》(The Black Silhouette),用了十天,花了一万美元。
距离开拍还有五天,他们才开始招募群演。
开拍当天,演员第一次看到正式剧本。
导演只能现场给演员讲解。
然而,有经验的演员,完全不care。
与其在意变动,还不如好好琢磨下演技。
拍摄地点是一家宾馆,收工就能直接入住。
拍戏器材,基本上都是免费借的,摄影器材、道具、化妆用品大大小小30多件行李,全部硬塞进一辆面包车里。
副导演连板都不会打。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部片剧情太雷感动了上苍。
刚开拍,就开始打雷。
一般人早跑了,导演反而觉得没问题,“越吵越好,可以当背景音”。
风太大,吹到树枝碰到电线,有轻微爆炸。
居然没有一个人说快跑,而是说:
赶紧拍!
回到房间剪片,看到这段素材,一帮子人都乐坏了。
天气问题还是小的,有时候还会遇到市政施工。
施工人员从来不会管剧组是不是在拍戏。
你拍你的戏,我施我的工。
所以,几小时之后,镜头里就莫名多了根电线杆……
在拍(人造)雨中戏的时候,第一次因为洒水车没控制好,失败了。
结果剧组全然不顾演员浑身湿透,直接就开拍第二次。
不是因为不认真,不是因为没注意有bug。
而是,时间真的是金钱。
多拖一天,就会造成额外开支。
因为剧组在开拍第一天,就“破产了”。
那么问题来了:
这么穷逼的国家,这么穷逼的人,为啥工钱都没了,还要拍电影?
答案很简单——
因为爱。
虽然条件很有限,但所有人都在朝一个方向努力着。
工作人员几乎都对电影怀有梦想。
制片罢工,是因为觉得编剧不尊重他们的作品。
摄影师说“不要面包我要吃饭”,是因为吃不饱就没力气扛机器,拍不出好作品。
女主角闹情绪,是因为有几场很重要的戏被删掉了,她觉得不合理。
他们看上去都很作,但都是为了能拍出好电影。
这样的作品,怎么会没有共鸣?
瑙莱坞的电影,欧洲人和美国人都无从欣赏。但无论贫富贵贱,非洲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刚果民主共和国卢本巴希大学语言学教授恩格洛马就瑙莱坞电影发表论文
西方电影里的非洲,总是被贴上“贫穷”、“落后”的标签。
但没有一个非洲人,会接受这种价值观。
瑙莱坞电影,有原汁原味的非洲故事,还有他们引以为豪的文化。
婆媳大战、非洲巫术、惩恶扬善、因果循环,无论是题材还是价值观,瑙莱坞都能触动你的内心。
就跟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一样,别人看着过火,癫狂。
可是在华人眼中,他们就是全世界最好看的电影。
反观现在的华语电影。
投资动不动九位数,嘴炮打得比天还响。
弯道超车好莱坞,五年追上《阿凡达》。
最后拍出来的东西,观众反应是这样:
3亿多就这特效,连猴毛都凑不齐,怪不得在片尾司机有那么多。——《大闹天宫》
听说影片投资4亿,其中1亿用来买眼影膏和眼线液的。——《天将雄狮》
这个世界,没有愚蠢的观众,只有自作聪明的电影人。
如果拍电影,就是炮制梦想。
那么——
梦想可以简单,但永远不会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