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业必须具备的一项品格,原来是它!

做事业必须具备的一项品格,原来是它!_第1张图片

       曾经很多人都跟我说,某某,你很聪明,但是你要有自己的想法。但大都是点到即止,我自己理解,其实就是很多事上没有自己的见解,别人说了很快就能明白,但却不能用心的思考,发散自己的思维。浅显一点来讲,就是脑子里没有这样的反射弧,看到一件事或者听到一件事,也就限于看到或者听到为止,却不会再往下去深入了,这一点,就是没有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也可以叫辐射性思维,意思是说大脑在思考事物时,往周围扩散的一种状态,一个人具有发散性思维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有全局观,往往呈现出多维发散的状态。

       从维度上来讲,分为广度思维和深度思维,比如“一题多解”、“一物多用”、“一事多解”等方式,都属于广度思维;而如果能透过某种事物或是现象看到它的本质,明白它的意义,就属于深度思维。

       广度思维,也可以叫做是举一反三,一个浅显的例子,我们高中时代都做过很多题目,很多时候答案都会要求写出多种解法,这就是在培养我们的广度思维,培养我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那么我们怎么增加自己广度思维的能力呢?

做事业必须具备的一项品格,原来是它!_第2张图片

       《论语·第七章·述而篇》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说的一段话,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孔夫子说的很明白了,首先你要用心思考,细心体会,这样就算你暂时还表达不出来,别人也有启发你的机会,时刻谨记用心思考这四个字,相信会有所收获。

       深度思维,用计算机世界的话来讲,就是明白应用层还不行,还需理解底层的运行方式。扩散来看,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的能力,我们怎么培养呢?

       最近看刘墉的心灵四季一书,里面都是很多个小故事组成,其中一个故事是说,南唐李煜和宋代李清照,两位著名的词人,他们遭遇相近,李后主的失国北上和易安居士的夫亡南渡,一方面给予了他们强烈的打击,但另外一方面这些经历使得他们的词风由清丽婉约变为雄奇凄厉,更增加了他们作品的广度和力量,从而奠定了他们在词界的不朽地位。我们大多数人看这些只是对古人的一种缅怀,但刘墉却能从其中分析出“增益己所不能”这样的道理,什么叫增益己所不能呢?意思是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有大不如意的是,就近处看,虽是祸,但长远来看,未尝不是福,因为这些与常人不同的经历,常常会带来“增益己所不能”的力量。

做事业必须具备的一项品格,原来是它!_第3张图片

       所以说,一个简单的古人的故事,我们看去就只是这件事本身,但大师看去却能从中分析出一份道理来,当然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大师,但至少我们需学会深度思考,用心的体会生活中的事物,让自己的思维飞起来,做到透过现象看清本质,那么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自己的大师。

       下面提供三个发散性思维的故事: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在座学生这是什么?其中大学生回答很一致:“这是一个圆。”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则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太阳”、“皮球”、“镜子”……可谓五花八门。或许大学生的答案更加符合所画的图形,但是比起幼儿园孩子来说他们的答案是不是显得有些单调呆板呢?

       1987年,我国在广西省南宁市召开了我国“创造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聚集了全国许多在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众多的杰出人才。为扩大与会者的创造视野,也聘请了国外某些著名的专家、学者。
       其中有日本的村上幸雄先生。在会议中请村上幸雄先生为与会者讲学。他讲了三个半天,讲的很新奇,很有魅力,也深受大家的欢迎。其间,村上幸雄先生拿出一把曲别针,请大家动动脑筋,打破框框,想想曲别针都有什么用途?比一比看谁的发散性思维好。会议上一片哗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别胸卡、挂日历、别文件,有的说可以挂窗帘、钉书本,大约说出了二十余种,大家问村上幸雄,“你能说出多少种”?村上幸雄轻轻地伸出三个指头。
       有人问:“是三十种吗”?他摇摇头,“是三百种吗?”他仍然摇头,他说:“是三千种”,大家都异常惊讶,心里说:“这日本人果真聪明”。然而就在此时,坐在台下的一位先生,他是中国魔球理论的创始人、著名的许国泰先生心里一阵紧缩,他想,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是以高智力著称世界的民族,我们的发散性思维绝不会比日本人差。于是他给村上幸雄写了个条子说:“幸雄先生,对于曲别针的用途我可以说出三千种、三万种”。幸雄十分震惊,大家也都不十分相信。
       许先生说:“幸雄所说曲别针的用途我可以简单地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钩、挂、别、联。我认为远远不止这些。接着他把曲别针分解为铁质、重量、长度、截面、弹性、韧性、硬度、银白色等十个要素,用一条直线连起来形成信息的栏轴,然后把要动用的曲别针的各种要素用直线连成信息标的竖轴。再把两条轴相交垂直延伸,形成一个信息反应场,将两条轴上的信息依次“相乘”,达到信息交合……”
       于是曲别针的用途就无穷无尽了。例如可加硫酸可制氢气,可加工成弹簧、做成外文字母、做成数学符号进行四则运算等等,为中国人民在大会上创出了奇迹,使许多外国人十分惊讶!故事告诉我们发散性思维对于一个人的智力、创造力多么重要。

一只杯子掉下来,碎了。
这个可以是个什么问题呢?
1.物理题。因为这是自由落体运动,多高才能碎呢?
2.化学题。杯子里装着酒精,掉进了火堆里。
3.经济题。那是刚买的,如今碎了还要再买一个,去取钱的时候卡忘在了ATM里。
4.语文题。你让我太伤心了,伤的就如同这只杯子一样……
5.社会问题。杯子从大厦楼顶掉下,砸死了一个人,引起骚乱,被定性为恐怖袭击。
6.心理问题。那一声破碎的声音触动了一个女孩,于是她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去查询“为什么噪声会让人紧张?”
7.情感问题。那是男朋友送给自己的情侣杯,这个会造成一个感情风波。
8.时间问题。杯子摔碎了,乱了心情,还要再买,直接提升了时间成本。
9.历史问题。那是乾隆用过的杯子,有很多关于它的故事,是那些历史的唯一承载,如今破了,结果一段历史就这样彻底消失了。
10.政治宗教问题。那是来我国参展的基督教的圣杯,结果被一官员不小心打碎了,那一幕又恰好被国际记者拍到,因此成了一个政治和宗教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事业必须具备的一项品格,原来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