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50年30個諾貝爾獎計劃

2017年諾貝爾獎頒布,日本以17年17位諾獎得主的成績再度引發媒體熱議。

本來覺得,羨慕一下即可,大環境畢竟不同,實業領域的進步,可不是幾道政策可以一蹴而就的。

直到今早看到朋友玩笑:‘我们50年房价涨30倍的梦想,甩日本人50年30个诺贝尔的计划800条大街,到时诺奖奖金都买不到一个厕所,就没人关心了。’自己又陷入了深深地反思。

每個人成長環境皆不同,得到越多的讚揚,對於自我信心的樹立、價值觀的形成就越有利。我們會以此作為基點,來看世界、品人生。就像祖祖輩輩生活在白鹿原上的鄉鄰,彷彿無須知曉此外的世界。直到某天,平衡從外界被打破。

買到房子、賺到錢,實現財務自由,是很多人現階段幸福的目標和來源。人活著本就應該讓自己多快樂一些,對於幸福感的追求應當自始至終。而現階段這些方面無一例外,都是由經濟拉動的。故而,我們就難以迴避相關成功者的聲音。

但可曾想過支點何在?房子還是那房子,價格翻了幾番,影響的不僅僅是我們的居住觀念,還會蔓延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誰來買單?

作為80後,我們一直被指責,沒能擔負起國家發展騰飛的重擔。花著父母積攢下的家業,忙碌地生活。憂慮的同時,已然上有老下有小,不敢輕言挪動,更不要談及自由。

過不了幾年,我們必然無法擺脫被社會淘汰的命運。管理層依然把持在70後手中,而競爭力已明顯弱於90後。待到謝幕之時,我們捫心自問,為社會創造了什麼,以供給經濟發展作為依托?難道只是熱烈響應房價翻番的號召,敗盡家產嗎。

我為此而深深焦慮。是不是有些杞人憂天了?唉。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本人50年30個諾貝爾獎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