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先生在介绍詹姆斯的实在论哲学思想的时候说: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很多人引用为"历史是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或许隋炀帝杨广就是一个被涂抹的有点过头的"小姑娘"。
在扬州市西北淮泗乡有一个不到五米高的黄泥土堆,它孤零零的堆在那里,上面的荒草随风摇曳着,显得有点凄凉。这就是被后人所唾骂,以奢黥、荒淫、苛刻、残暴等为人们所熟知的隋文帝杨广的陵墓。一丘荒冢、半截残碑似乎在述说着往日的故事。
很多人觉得读历史就是辨忠奸、分善恶,所谓"读史明志"。可是读着、读着,你对一些历史人物会产生一些悲悯之情。在历史书中,他们有的会被供奉成神,而另一些人会被描述成鬼,比如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杨广就是这样,好像写史的人无论用什么恶毒和贬低的词,都无以表达心中的愤恨和谴责一样。于是,人云亦云,三人成虎,他的形象基本被负面和丑化了。
可是,人性是多元的,后人如果在读书的时候多想一想写史人的时代背景,或许会从些许的蛛丝马迹中还原某些人物另一面真实的形象。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样一段: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现在有一词叫‘’春秋笔法"即来源于此,是指写文章的时候,通过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历史上关于杨广的描述基本都来源于唐朝,甚至他的谥号‘’炀帝"也是在唐朝的时候封的。(之前他庙号世祖,谥号明帝)。所以我们不难想象一个胜利者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会用怎样的方式去描述一个亡国之君。现在,让我们从尊重事实的角度,用一个思考者的视野再看杨广。
(一)独孤信,史上最牛"老丈人‘’
独孤信(公元502年-557年)鲜卑族,山西大同人。他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北周的皇室做皇后、四女儿嫁给了唐高祖李渊的老爸,七女儿嫁给了隋文帝杨坚,成了他的皇后。
你说他牛不牛?他一个人的血脉流淌在三个皇室里,三个皇室都在传承着他的基因。所以他是史上当之无愧的最牛"老丈人‘’。其实从北周到唐到隋,他们本质上属于一个集团,史称’关陇集团"。
独孤迦罗十四岁就嫁给杨坚,他们夫妻情深义重,恩愛无比。"誓无异生之子",杨坚总共有五儿五女,都是独孤迦罗所生。她既有鲜卑女子的大胆真率、英姿飒爽,又有汉家女子的聪明贤淑、温柔娇媚。杨坚对她言听计从,终生迷恋。他们朝夕相处、一起上朝,独孤迦罗通达书史、聪明过人,深度参与政治,成了杨坚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政有所失、随则匡正,多有弘益"。杨坚在位期间,六宫虚设,他甚至有一些怕老婆。他们夫妇开创了中国古代帝王后宫生活的奇迹。
(二)他是诗人、军事家、一个杰出的管理者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洛处,一望黯消魂。
这首诗是杨广所作《秋思诗》,是不是很美?
我们再看一首,
《水调歌》
王孙别上绿珠轮,不羡名公乐此身。
户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
这也出自杨广之手,杨广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人评价他的诗歌丽而不艳,有正言之风,雅语之气。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名篇《春江花月夜》其实是受隋世祖杨广的《春江花月夜》的启发而作的。杨广诗中有很多佳句被后代诗人借鉴甚至袭用。帝王诗中不作王霸之语,而与民间诗人同一风格,是一种很好的风格。(张溥评价说:帝王有作同、与众同波)在这一点上杨广功不可没。
杨广少敏慧,仪容俊美。他13岁的时候就被封为晋王,他指挥平陈战役的时候,只有19岁。这次战役结束了中国几百年的分裂,实现了大统一。
他事业的新起点是任扬州总管。他在那里工作九年,政治上慢慢成熟,性格也慢慢完善,扬州在他的治理下民风纯朴,经济繁荣,一派繁华景象。
(三)是韬光养晦,还是一代影帝?
杨广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想成为太子,所以必须让父皇和母后废掉太子杨勇。
杨勇是一个花花公子,杨坚夫妇特别节俭,而杨勇生活很奢靡。独孤皇后特别讨厌男人有小老婆,杨勇偏偏妻妾成群。而杨广所展示的是节俭、忠厚、礼贤下士、才华横溢、不爱声色犬马。
他坚持了14年。按照正常的理解,一个坚持了14年的习惯一定已经内化为自身的品质。
公元600年,杨坚改立杨广为太子,杨勇被贬为平民,囚禁深宫。杨广夺嫡成功!
公元602年,独孤迦罗去世,两年以后,杨坚病重。
后来在仁寿宫发生了被广为传播的杨广"因色弑父"事件。但是这个说法,始终被史学家所质疑。
比较中性的说法是:杨广写信给智囊杨素,请教如何处理文帝后世和自己登基的事情,哪知道这信错传给了杨坚。恰巧他的宠妃陈夫人又说杨广非礼她,隋文帝大怒,说:"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要重新立杨勇为太子,杨广把传诏书的大臣抓进狱中,并让亲信张衡入隋文帝寝宫伺候并赶走了文帝身边原来的侍从,后来文帝驾崩。
唐朝史官马总有一种说法被后人所广泛接受,说文帝血溅屏风,哀号而亡。但是现在受到了不少史学者的质疑。
(四)他的一些贡献影响至今
隋炀帝做的一件恩被后世的事情就是开凿大运河,可以说大运河奠定了中国1000多年政治、经济的基础。即使现在在中国的航运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照福后代的事情被史学家过度地渲染了劳民伤财的色彩。时至今日,历史教材上还是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一代而过。
隋炀帝开创了科举制,彻底打破了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借此有了进入社会上层的机会,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文化上,他组织修订了四百卷的《长洲玉镜》,另有《区宇图志》1200卷。给中华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军事上,他征讨契丹、流求、三征高丽,实现了中国南北统一。
汉史学家费正清认为: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帝国时期。
杨广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自负、他的官宦背景,左右了他的治国理念。他的自以为是让一个强大无比的帝国十五年就走向了灭亡。
他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