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唱反调 | 我不知道今天写什么——一个灵魂写手的自我剖析

-本文三观不正,慎入-

01 写 作 之 绊

早上起来,写完日记吃完早餐,我照例坐在桌前,准备开始每天2小时的例行写作。

糟糕的是,我突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写什么了!!!

我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每天1000字」、「每日一文」这种没有人性、坑死人不偿命的文字游戏,美其名曰「为了锻炼意志力和写作水平」,更有这样的说法:写的多了,自然成了习惯,每天到了这个点你就能文思泉涌。

殊不知写作其实是消耗战,人的见识、阅历、阅读量都是易耗品,一旦跟不上来就很容易陷入亏空的状态。

最开始的那几篇倒出来确是质量上好的存货,是约莫藏了很久的思想火花和人生故事,写到后来,火花烧没了,故事耗干了,最后就只剩下提笔出字的惯性,剩下华美词藻的空壳,剩下满满的「套路」。

关键写作还是件极其需要专注力和意志力的事情。写作过程中,手机、电话是一律要静音的,更不可能让访客和电话烦扰到,最怕的就是和父母同住,一句「帮我搭把手」可以毁掉一整个精彩的段子。

科学家也说了,人的意志力并不是一直都维持稳定,而是和人的精力一样,可以积攒和消耗的。我这才明白了,为什么开始日更后我每天都在喊饿,写一篇文章的意志力耗费看来可以生生抵掉一大块巧克力和一杯奶茶。

02 路线一:成为一位干货大神

不可否认,现在网路上有些含金量的干货还是不少的,比如罗胖旗下的一众知识专家、比如专攻一技的秋叶大叔、比如我很喜欢的中医师张宝旬、比如时尚公众号女神进化论....

但是不要忘了,要能有持之以恒的高质量干货输出,若非在一个领域深耕很久、或死磕过某个项目,对大多数人来说会很难。

即使是专家,也很难有普通公众号这么大量的产出,每日一更或隔日一更对大多数学科的存量来说都是很可怕的。除非你的学科像经济学一样可迁移性极强、或者像PPT一样不时有新方法迭代、或是像中医一样有千年历史。

怎么办?靠的还是「套路」!

拿最近热门的时间管理来聊聊,时间管理学说之所以会火,一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大部分人对此有需求;二是这门知识门槛极低,只要入门,许多普通人也可以成为专家。同样被知识控们推崇的思维导图、九型人格也是一样。

我从08年开始学习时间管理,当时关注的是「战隼」——中国最早研究时间管理的死磕者,也是一位大神。几年下来,每周好几篇博客,我感觉自己似乎学会不少,却一直不能很好地运用。

直到2014年,我一口气买下了四本系统讲解时间管理的书,一下子看清了这门学科的框架和脉络,之前零零散散通过网路积累的知识也终于能进入我的知识系统,被正确地使用。

而放在公众号,这些干货大概可以讲几年。

比如可以按不同的方法论归类:GTD讲几篇、四象限讲几篇、番茄钟讲几篇;可以按问题拆分:解决拖延症的几个办法、提高注意力的几个办法;可以按场景分:怎么读书、怎么写年度计划、怎么做梦想清单....

每篇确实都是有价值的内容,但如果系统学习,加以结构性思考,加起来的学习时间可能远远小于碎片化阅读公众号的时间,其间还会有大量同质化的知识输出。

但自媒体时代就是这样,受众的需求越来越碎片化,作者也需要有可以持续规律输出的内容,于是,所谓干货的含金量其实大大降低。

好吧,作为一个没有专长、知之甚多又皆了了、肚子里没什么货的人来说,我放弃成为干货大神了。

03 路线二:或者做一个像咪蒙一样的鸡汤段子手

走不了干货路线,想来我还是个多愁善感的「女人」,而且对人生还是很有见地的,朋友们失恋了也都喜欢找我咨询,不如试试写鸡汤杂文?

可写鸡汤要讲故事呀,我开始扒身边朋友的黑历史:被分手的、当小三的、约炮的、被婚后杀价的;收集朋友们的各种抱怨:异国他乡好孤独、城市生活压力大、单身多年真苦逼、上司变态想辞职....没办法,想要鸡汤煲的好,必须戳中读者软肋,最好直戳心窝。

看来每一个鸡汤段子手背后,都有身边一票朋友掉了一地的心灵伤疤(呃,好恶心)....

但别人的故事并不能成为你的解药,鸡汤喝完了,生活还得过下去;同样的题材,既可以写成《世界这么大,你该辞职出去看看了》,也能写成《世界那么大,机会却也许只有一个》,你怎么分辨得清,哪味才是你的解药,哪味是毒药?

算了,别想太多,咪蒙自己不也说了,鸡汤文最大的作用其实是「发泄情绪、疏导负能量」。

04 路线三:实在不行,追追热点吧

每有热点出来,别人是喜欢扒当事人的黑历史和相关人士,我呢,喜欢观察媒体的舆论走向。

拿新世相丢书事件举例,文案一出,先是一片鼓掌叫好,接着开始有人唱反调,曝出书籍被扔的照片;关爱书籍协会会长皱眉头说如果是我肯定不扔,街头实验爱好者干脆走上街头亲身实验....

林丹事件爆出,最早的自媒体抢占先机报道了新闻,之后跟上的开始深扒三个主人公从穿尿布开始的所有历史,没赶上这波的迎合读者情感需求,开始骂林丹骂小三骂男人骂社会,再之后的又开始摆科学讲道理为林丹平凡....

所有事件几乎都是一波三折、戏感十足,每一波都有理有据倒让人对之前的笃信挺不好意思。

其实你们想多了,热点只有一个,公众号却有万万千,不选点不一样的视角,怎么达到10W+?

05 高 产

所以我不相信所谓的高产作家、自媒体人,真的藏了普通人几辈子才攒的来的知识和智慧,只是他们「套路」比一般人深、努力比一般人多,而且用更多的时间给自己灌注新鲜的血液。就像咪蒙说的,她一周只有一天休,连在飞机上都要赶稿子。

只是作为读者,在接收这些鸡汤也好、干货也好、思辨也好,有没有想过,我们花了这么多碎片时间,到底读到了什么?除了感动、除了看似学习了的满足感、除了茶余饭后的谈资,又收获了什么?

而作为写手,我还在纠结,在一门心思冲阅读量的同时,我是不是少思考了什么。学生时代特别憧憬的那种「十年写一书」的状态在这个时代似乎是销声匿迹了。不是说好要做一个「灵魂写手」吗?

所以现在你理解我为什么没东西可写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唱唱反调 | 我不知道今天写什么——一个灵魂写手的自我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