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切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两度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的南非白人作家。对成为公众人物向来敬谢不敏,这从他从未出席布克奖颁奖典礼就可证明,诺贝尔奖主办单位也已警告全世界的记者,不要冀望采访得到他。
说来也好玩,翻开这本书是因为被微博上的一段话安利,“是不是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这样一段日子,鸿鹄志高却难遂,迷茫地过着,昏昏噩噩地耗,最终不是妥协泯然众人,就是找不到出口被生活围困。这时候家人朋友,看在眼里,哪怕不说,心里想的也是“小镇青年何必心怀远方”这样的想法吧。”
故事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背景,从主人公离家到开普敦上大学,靠打几分工维持生活,彻底割断和家庭的经济关系开始,到伦敦一家计算机公司工作结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只是主人公丰富的内心活动。
l 逃离家庭束缚:
主人公John落落寡合郁郁寡欢,对一切都厭倦而冷漠。
母亲的溺爱让他窒息,父亲的失败让他惶恐。
他用自己的独立证明着: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你不需要父母。
他很少见到父母,尽管他们住的地方走着去都很近,他不去看他们。
现在他既已经有了自己的收入,他利用自己的独立把父母排除在他的生活之外。他知道自己的冷淡使母亲很难过,他一生都以这冷淡来回应她的爱。在他的一生中,母亲都想无微不至地照料他,他一生都在反抗。
l 为梦想远走他乡:
他在大学读的是数学,却一心想要做一个诗人。
他幻想一旦脱离了家庭,到了英国就能够自由地实现自己做一个伟大诗人的梦想。
带着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他来到伦敦,但是到了英国,诗神也没有青睐他。于是他琢磨成功的诗人取得成功的秘诀,认定自己内心不缺乏激情,只是没有遇到能够打开他心灵之泉的命定属于他的女人。他渴望爱情和欢乐,因此不断和女孩子发生关系,但是他总不能满足于所得,莫名的渴望折磨着他,最后都是逃避责任地中断关系。
l 为了面包低头:
他相信程序员只是他谋生的手段,是他成为诗人前必受的痛苦磨练的一个部分。
在办公室里,除了金属的平面,没有眼睛可以看得东西,在氖灯炫目的没有阴影的强光下,他感到自己的灵魂在受到袭击,办公楼是一个毫无特色的玻璃水泥大厦,似乎散发出一种气体,无色无味,一直钻进他的血液,使他麻木。他敢发誓,IBM在杀死他,把他变成一具僵尸。然而他不能放弃,失败就会太像他的父亲了。
这是一个他可以逃避的世界----现在逃还不晚。或者与之和解,和他看到的周围的一个个年轻人那样满足于婚姻,住宅和汽车,满足于生活能够实际提供的,把精力放在工作中。他懊丧的看到讲求实际的原则是多么奏效,长粉刺的青年如何在孤独的驱使下满足于头发暗无光泽的粗腿女孩,无论多么不可能,每个人最后都找到了配偶。
l 孤独迷惘挣扎:
在寒冷而陌生的伦敦,他孤独地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压不住对抛下的故国的关切,抹不去在异乡被歧视的感觉,在梦想的一点一点幻灭中挣扎。
在人行道的人群中,多数是年轻人。严格地说,他和他们是同时代人,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这种感觉。他感到自己已是中年,过早到了中年:那些苍白谢顶精疲力竭的一碰皮肤就会剥落的学者中的一个。但深层的仍是一个孩子,对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十分无知,充满了恐惧,不知所措。
在一段时间里他可以跟随着人流,假装他也在寻欢,假装他有地方可去,和人有约会,但是最后他将不得不放弃,搭火车回到牌楼路车站和冷清的房间离去。
他常常一连几天一个字都没有说过,他开始在日记上做个S的记号(silence的首字母),标出这样的日子,沉默不语的日子。
总有一天,救护车上的人会来到他的公寓,在他脸上脸上盖上块床单,放在担架上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