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外的奖励

      我买了许多圆形的小粘贴,指甲盖大小,图案是大拇指和小红花,用来奖励在校表现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声音洪亮,积极动脑筋,书写工整,朗读认真……奖励范围很广。可是上周我奖励了两位在家表现出色的同学。

        周二上午,我们学习《明天要远足》。周一晚上我留了朗读这篇课文的作业,只是让朗读,没有提其他要求。这是我第一次留预习新课的作业。导入新课时我提了一个问题“什么是远足?”,孩子们面面相觑,只有王天一马上举起了手,他胸有成竹地说:“远足就是走路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班里鸦雀无声,因为别的同学不知道他说的对不对。我没判断他的答案对错,而是问他:“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答案的?”他刚才自信的气势锐减,眼神有些慌乱,小声说:“我用妈妈的手机搜的。”看电视,玩手机是学生写作业时的大忌,他以为我会严厉批评,别的同学也在观察我的反应。我揭下一个小粘贴走到他面前送给他,然后大声说出奖励的原因:“这个奖励不是因为他的答案正确,也不是因为他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而是因为他读课文时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寻找答案,这叫求证精神。他能把手机当成学习的工具,而不是玩具,这也应该奖励。”王天一很高兴,有的同学酸溜溜地嘟囔:“我也会用手机查。”我告诉他们,求证精神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寻找答案的方法很多,查书籍、问同学、问老师、问家长、查字典、用手机、用电脑……只要想找到答案,办法多的是。

      周三 晚上,韩逸辰的妈妈发的朋友圈吸引了我:

        实在整治不了了!让改就不改!非要说自己✔嫌弃我们乱教。非要说老师说过。现在的孩子难道都酱紫嘛?又气又好笑,他的态度让我怀疑我自己都错了。我错了??

        下面的两张配图是新鲜出炉的,一张是韩逸辰的数学作业,用红圈勾画出了他坚持不改的题,另外一张是协议书:

      10个1是(10),20个1是(20)。如果韩逸辰对,我们不限制他看电视的时间;如果做的不对,从明天开始永远不能看电视!!!谁哭谁永远去北关住!永远不能买卡片!!!玩具!!!不能违规。韩逸辰的答案,10个1是(十个一),20个1是(二十个一)。

          下面是爸爸妈妈和韩逸辰的签名,还有见证人的签名,估计是奶奶。

        看着满篇的感叹号和韩逸辰的签名我心中顿生钦佩之情,一个一年级的孩子,面对三个大人,面对如此严厉的条款,不退缩,不妥协,坚持自己的答案。不看电视,不买卡片,不买玩具对一个小男孩来说已经够苛刻了;那条去北关住我觉得更苛刻,应该类似清朝流放宁古塔,为披甲人为奴。这么小的孩子,能这么坚定不移地守着自己的答案,焉得不让人起敬?

          我看了一下那道题,觉得韩逸辰的答案对,家长的答案也对,因为我觉得这道题出的不严密,语句有歧义。我在学校时一般不去办公室,备课、看作业、处理班级事务都在教室里,数学老师讲课我耳朵里也灌一点,我记得她讲过类似的题,如“五个三是五个数字,五是一个数字。”所以我觉得韩逸辰的也对。我咨询了一下数学老师,结果是我错了,我马上告诉韩逸辰的妈妈,结果她已经问过数学老师了,怪不得他们把条款定那么严厉。

        周四上午,我讲课前很郑重地送给韩逸辰一个小粘贴,孩子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说:“奖励韩逸辰是因为他上课时认真听,敢于坚持自己的答案,家长让改也不改,这叫不盲从于权威。”这时候有的孩子低下了头,因为他们作业上的作业我圈出后,家长跟我说孩子本来做的对,是他们让改的。

        我希望能多一些这样额外的奖励。

额外的奖励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额外的奖励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额外的奖励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额外的奖励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额外的奖励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额外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