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光明,夫复何求――我读《苏东坡传》

5239-林中漫步

一、狂妄

苏东坡年少成名,在诗、词、书法、绘画、文章多方面展露才华,连皇上和欧阳修都对他青睐有加。这时期的他经常用君子的标准要求别人,说话尖酸刻薄,经常写诗讽刺他人,树敌较多,自己却不以为意。

二、跌落

乌台诗案,让苏东坡身陷囹圄,差点丢了性命。这也让苏东坡开始反思,才华不一定是成功的助力,也可能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厚德才能载物,收敛锋芒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三、调整

开始践行道家的行事风格:“一曰慈、二曰俭、三不敢为天下先。”开始在对人,做事和物质上都搂着点儿。对外变得通达,不再用圣贤要求别人,对内心量变大,勇于自嘲。

四、内控

苏东坡一路被贬官,他没有自怨自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广交天下朋友,尝遍天下美食。屡遭险阻,却获得了更大的修为和精进。

五、交友

苏东坡主动和政敌王安石摒弃前嫌,在为人处事方面不再有棱有角。他还和百姓打成一片,朋友遍天下。他的名言是:“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他广施恩德,还特别的幽默,把施恩惠变成了一种美学。

六、俏皮

他用自己的书法作品换钱帮人还账;他利用自己的名气替人解决进京赶考的路费问题。没事儿喜欢研究吃的,发明了一些名声远播的美食,也发生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糗事。

七、随性

从早年的荣华富贵到后来的一路被贬,生活一次比一次艰苦,苏东坡却能做到心情平和,自得其乐。脊梁骨里挑肉,他能把自己想象成在吃螃蟹,一份青菜汤,他也会起一个别致的名字。

八、无常

“雪泥鸿爪”一词源自苏东坡,它的意思是一切都在变化,没有什么能长久的留下来,所以不必执着于一时一事的得失。不纠结,反正好的坏的都会过去。这种思想,在他的众多诗篇里也有所体现。

九、超脱

或穷或富,都是朋友;吃好吃坏,一样的过,不执着,典型的没有分别心。没有分别心的最高境界就是生与死没有分别。苏东坡临死时,他的好友为林方长让他极力向往极乐世界,他却答:“不能用力啊,着力太差!”。连死都能做到这么有趣,苏东坡做到了真正的清净、圆满、自在。

十、光明

苏东坡有儒家君子的一面,他捍卫梦想,誓死力争,不惜撞得头破血流;他也有道家长者的一面,凡事不强求,慈悲的对待他人,帮助别人也不让别人尴尬;最难得的是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复原力,在艰难的世道里活得如此潇洒、有温度还有风骨。

一句话概括苏东坡:此心光明,夫复何求?

参考李源讲名人传记――《苏东坡传》

你可能感兴趣的:(此心光明,夫复何求――我读《苏东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