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的豪赌
当项羽在固陵一带击败刘邦的时候,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的心中产生了。在他看来,鉴于目前楚国的局势,似乎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韩信、彭越等人出现之前彻底的解决刘邦!
因为项羽知道,韩信与彭越是一定会赶到这里来的。到了那时候,自己就将彻底的陷入汉军的包围之中。就算是他,恐怕也只能面临一个下场,那就是全军覆没!
所以,一生善于兵道冒险的项羽决定,在这里竭尽全力击垮刘邦!只要拿下了刘邦,韩信彭越来此,也是无济于事!
这个计划可以说胆大至极。当此之际,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对于项羽来说,恐怕快速的撤回彭城才是上策。那里是他经营多年的大后方,无论是粮秣还是兵源,都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充。
而且他留在这里的时间越长,换句话说他没能短时间内击破刘邦。那么,危险将离他更加的近!
而我想,此情此际,项羽不会不明白快速撤军的好处。可是,环视天下,可还有他的去处?撤回彭城一带就安全了吗?
试想,若是楚军仓皇的撤回彭城。那时候若是刘邦尾随而至,而韩信的齐军、彭越的梁军,也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合围的地点而已。又有什么差别吗?似乎,并没有什么差别。结局,可能还是那样。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再赌一次!
巨鹿一赌,石破天惊,他赢了!
彭城一赌,苍穹震动,他又赢了!
那么这一次,他的赌运又该如何?也许那时的项羽自己都不知道。可是,时至今日,他又怎么能够退缩?
他身边的兄弟们还在看着他,他项羽就是兄弟们的依靠!若是连他自己都倒下了,弟兄们又该怎么办?
这一次,他所需要的,除却速度、勇气,恐怕就是那虚无缥缈的天倦了。
传令下去,从速击垮刘邦!
楚军将士们在接到了项王的命令后,在大将季布、钟离昧的带领下,对着汉军也是发起了奋力的冲击。
可是,荥阳的一幕再次上演。那就是面对着刘邦的坚壁清野、深沟高垒,项羽并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另一方面,楚军的粮草已经逐渐的告罄了,必须要想办法了!
可以想象,那一刻的项羽是多么的无助。偏偏形式越是危急,可他却又拿不出更好的办法。似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局势一点点的失控。
难道,这世间真的有天命?真的是天要亡我项羽!
就在此时,又一个坏消息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这一阶段的坏消息着实很多,似乎项羽早已经麻木了。因为在他看来,所谓的坏消息无非就是败报。其内容也必然为汉军又攻破了哪里、楚军又折损了多少人马、损失了多少粮食而已。
可是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却依旧是愣在了那里,久久不语。因为韩信不仅出兵了,而且此刻的他似乎就算要撤军,也已经无处可去了。
因为,他的国都、彭城丢了。
前文说过,灌婴重走当初彭越走过的路线。只不过,与彭越有些不同的是,这一次,灌婴攻下了彭城!
彭城被攻下后,楚国的柱国项他被俘,留、薛、沛等周围郡县再一次纳入灌婴的势力范围。
至此,项羽的后方彻底的被搅翻了天。韩信的齐地已经与灌婴所得土地连成了一片。他将再也无法从后方获得一丁点儿的支援。
得到了这个消息的项羽,内心真的已经颤动了。也许他自己已经感觉到了,这一次,似乎奇迹不会再出现了。
可是,他依旧是西楚霸王!为今之计,只有勇往直前,决死一战!
其实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那就是灌婴破彭城的时间。实际上,不仅灌婴破彭城的确切时间难以考证。就连灌婴这半年多以来所立下的一系列战功,也是有人怀疑其真实性。
因为便观《史记》,这一阶段他所立战功,只有自己的本传里提到过。并没有见诸于其他人的传记。同样的,《汉书》、《资治通鉴》里对此也是提之甚少。但是联系《史记》其他篇目,以及借鉴《中国战争史》、《中国军事通史》、《中国历代战争史》的记述。此期灌婴所立战功当属实。而他破彭城的时间虽不能确知,但是可以大体推算的是,基本是在鸿沟之约以后,垓下之战之前。此点,大家须知。
至此,项羽也只得拼尽最后的力量来殊死一搏了。他要尽可能的阻挡住韩信的脚步,来为自己拿下正面的刘邦争取足够的时间。
就这样,一支万人规模的楚军前往九里山一带阻击韩信。可是,区区一支万人规模的楚军,又怎么能抵挡的住以逸待劳的齐军?更何况,他们的对手还是韩信。
结果已经很明显了。韩信以部分军队将这支楚军引入包围圈,而后,楚军毫无疑问的全军覆没。
到了现在,项羽已经没有任何办法能够阻挡韩信的脚步了。既然如此,那就来吧!
接战
汉五年十一月,阻击韩信不利后,项羽率领仅剩的十万左右人马退军到垓下集。
这期间,坏消息仍旧一个接一个的传来。因为他得知,除却正在赶来的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还有一支人马正在向这里赶来。只不过,这支人马依旧是刘邦的人。
那么,这支人马又是谁统领的呢?想必大家也都已经猜到了。当初下邑之谋张良曾经举荐了三个人。而今,韩信、彭越都已经出现了。那么另一个人自然是现在的淮南王英布!
自从汉四年七月被册立为淮南王之后,英布便逐渐的开始了对原九江地区的渗透、拉拢。没办法,赵王张耳、齐王韩信包括建成侯彭越都是因为立下大功才得以受封。而今,他既然得以受封为淮南王,就必须要有一件足以拿得出手的大功。否则,怎么对得起刘邦的信任?
就这样,英布加紧了对九江的渗透攻势。汉五年十一月,原本在彭越处的汉将刘贾率军挺进楚地,一举围住九江郡郡治寿春(今安徽省寿县)。镇守九江的楚大司马周殷只得龟缩于城内不敢出击。
而这一刻,无疑是属于英布的大好时机。一方面刘贾引军西进,一方面他东向与之会和。如此一来,九江弹指可下。
很快,刘邦也是得知了这一消息。对于刘贾与英布的进展他很是满意。只要控制住九江一带,那么便是又断掉项羽的一只羽翼。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当时的九江一带对于项羽来说太重要了。
整个楚汉相争的过程中,项羽军总是面临粮道匮乏的局面。是因为他筹集不到粮食吗?是因为西楚所辖地区产粮不多吗?可以说,尽管有着这些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项羽的屯粮地选错了位置。
项羽的粮仓,大概有着三个主要地带。一为梁地,尤其是外黄昌邑一带。可是,一直以来,彭越都在这一带“骚扰”楚军粮道。尤其是到了现在,项羽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对于梁地的有效控制。就更谈不上征调那里的军粮了。
这第二处,便为彭城周围乃至邹、薛一带。可以说,这里是供应整个楚国的北境粮仓。但是现如今,包括彭城在内,全部陷入灌婴之手。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与项羽再无半点瓜葛了。
所以,刘邦既然要与项羽进行大决战,就必须断掉项羽的一切后路!只要项羽还有一点吃的,就不算刘邦赢!
那么,就将他的下一个屯粮地彻底的端掉。所以,九江一带的淮南地,也就是项羽的南境粮仓自然也就成了下一个打击目标。上天眷顾的是,这一次的行动还算顺利。因此,为了更好地拿下九江一带,刘邦派出了使者,再一次用出了大招。
招诱。
这一次,招诱的对象自然便是困守城内的楚大司马周殷。虽然说,凭借英布、刘贾可以很快拿下周殷。但是很快,也是要有时间的。现今与项羽决战在即,一刻也耽搁不得。因此,使者也是匆匆的来到了舒县。对周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过这都是屁话,最重要的还是好处。
那么,招诱的结果如何呢?
答:“大司马周殷叛楚”。
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周殷率军北进的途中,屠戮了六县。很快,他与东向的英布、西进的刘贾会和,将军队完全的交给了英布指挥,并协助他们进一步控制了九江一带。
至此,九江彻底的脱离了项羽的控制。不仅另得项羽丢掉了一个粮仓聚集地,同时也从项羽的另一个侧翼,对其展开了包围。
彻底的掌握了九江军队的英布也是心情大好,他终于再次以一个王的身份回到了九江。他想到了当初自己的仓皇出逃、想到了妻子儿女被屠戮的惨状,而后,不由得攥紧了自己的拳头。
接下来,就是前往会和地与项羽一决雌雄了!
但是,在进军的过程中,心情大好的英布干了一件他认为很“爽”的事情,与周殷屠戮六一样。英布屠了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
我一直认为,不当百姓为天下之主的人,终究会自食恶果。英布、周殷,就是这样的人。当他们身死人手的时候,我不会同情他们。
因为,六与城父的百姓们可以瞑目了,而这,就足够了。
就这样,与项羽决战的时机终于到来了!而这一次,各路人马的聚集地点选在了一个新的地方。一个注定永远载入史册的悲歌之地。
垓下
决战之夜
时间再次定格到汉五年(前202年)十一月。地点,垓下集。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固镇县东五十里,灵璧县东南之沱河北岸。
遥遥望去,垓下集的西方有着一支十余万人左右的大军。这支人马所有的旗帜尽皆呈现鲜红色。高高的王旗之上,一个巨大的汉字迎风飘扬着。仿佛从此刻开始,便沐浴在胜利的曙光中,向着众军招手。
在那大营之内,所有的将士们尽皆严阵以待,满脸决绝之色。刀枪戈矛,冲天而起。整个天空都是因这群将士的存在而笼罩上了一股肃杀之气。可以说,这支军队最大的特点便为气势!而这,正是汉王刘邦的直属部队。
可是仔细的看去,除却一抹决绝,每个士兵的脸上竟然都带有喜悦之色!他们似乎并没有因为即将到来的大战而有着丝毫的悲戚与不舍。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战过后,也许就再也不会有战争了。哪怕这一次,他们马革裹尸,魂归九霄。可是,那也值了。因为自己的父母妻儿终于可以过上安生的日子了。是的,值了。
这,也许就是最后一战了。
略过了西方,顺着视线望去。在垓下集的东北方向,同样是有着一支大军扎营在此。此军军阵严整,营盘搭配几乎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不会给敌人任何的可乘之机。而且看那阵势,竟然比汉王刘邦的直属部队还要更加的壮阔。
旌旗飘摇之下,甲光向日。枪林剑雨之中,战马嘶鸣。仔细的数下去,那严整的军阵中竟然足足有着近三十万人!
而且那飘摇的旌旗之上除了有着汉字耀眼夺目以外,还有着一个字,便是齐。
这,便是齐王韩信的全部精锐部队。
紧接着,从韩信大军集结地向北看去。有着一支大约五万人左右的大军驻扎在那里。这些人的阵容比诸汉军、齐军要差的很多。他们的军阵杂乱,甚至可以说毫无章法可言。
但是那里的士兵每个人看去都有一种十足的野性,而这正是由于他们的主将个人气质影响所致。也难怪,建成侯本为巨盗,江洋气息相当充沛,其部下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此处,便是彭越的大军驻扎地。
视线接着看向垓下集的南方,同样有着一支五万人左右的大军驻扎在那里。这支大军看上去比诸前三支大军似乎要差上一线,无论是人数亦或是气势。都会给人一种临时拼凑的感觉。
但是不要紧,这么多人镇镇场子还是不成问题的。好在其统军大将也是一个用兵好手。高高的刺着淮南两个字的大旗下,英布率领诸将也是严阵以待。准备迎接那即将到来的最后的决战。
除此之外,彭城至垓下一带。一支机动性极强、战斗力超长的骑兵部队也准备着随时投入战斗。这支部队虽然久离他们的大营,但是其君上只有一人,那便是刘邦。
而此军的统帅,便是威名渐盛的灌婴。
至此,各路汉军全部集结完毕,总兵力达到了五六十万人!那么,他们的对手项羽呢?
此刻的楚军正被围困在垓下地带。看上去,分属于三大营地那九万余楚军将士似乎早已经失去了往昔的锐气。
他们面黄肌瘦、目光有些呆滞。似乎都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是什么。所有的士卒望向了大营的中间位置。那里面,一面刺着楚字的大旗依旧迎风飘荡着。
可也许下一刻,就会毫不犹豫的掉落下来。那个时候的他们,又会怎么样?
这就是楚军的现状,一个无法改变的现状。但是,他们的王还在!身为西楚的勇士,此际,他们要做的、能做的就是在王的领导之下,血战到底,杀出一条血路!
将士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可能有的人会问,这一次关乎刘项两人生死成败的大决战,双方的兵力对比如何呢?
在笔者综合《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的记述后,借鉴韩兆琦先生的《史记笺注》等资料。融合《中国战争史》第二部、《中国军事通史》第五卷、《中国历代战争史》第三卷的分析。大致取以下数字。汉军总数五十万至六十万之间,楚军总人数九万余而不足十万。而这,应该是一个相当接近于史实的数字。
回顾巨鹿那一次,大秦军尚有近四十万众。而项羽的直属军不过六万余,但是那一次,他胜了。两年前的彭城,诸侯联军有五十六万人。可他直接用于参战的兵力只有三万人,那一次,他又胜了。
而今,汉军五十余万人,而他的手下,还有着九万楚军勇士。这一次,结果又会如何呢?
悠悠华夏,苍茫大地。最后所属于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这场大决战中活下来的那个人,在历史上,他有着一个特定的称谓,唤作胜利者。
而这个人,究竟又会是谁?
【本书目录】《这才是刘邦》目录
【上一章】 第五十四章 鸿沟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