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沈哥醉心美食,也算是吃遍五湖四海,见过大世面的美食大咖,可是最心心念念的美食,却只是家乡平望的一碗面,还有从小吃惯的莺脰湖里的鱼虾水产,老街上的糕团点心。果然美食最“乡思”,最好吃的东西,永远是家乡的味道。昨天下了班,沈哥带了几个小伙伴,平望寻访美食去。
路上沈哥说,先去老妈家,隔夜关照了老妈,去买好菱和点心。莺脰湖里的水红菱因为水质好,是别地吃不到的滋味。平望糕团今年上过央视之后成了网红,若无预定,绝对吃不到。阿姨5点钟就起床,买来最新鲜的水红菱和老街上新鲜出炉的糕团。心中甚是不忍,为了几个吃货的贪嘴,劳烦老人家一番辛苦忙碌。
沈哥的妈妈虽然年近七旬,但皮肤白皙身材窈窕,望去顶多五十来岁。我诧异阿姨太年轻,沈哥说,我妈年轻的时候,是平望镇上出了名的美女。阿姨姓汤,做得一手好菜,尤其炖汤更是一绝。汤阿姨的好厨艺来自家传,她的父亲是平望镇第一家国营饭店莺湖楼的经理。沈哥说起小时候过年,最期待的两道菜就是妈妈做的响铃和羊尾。
汤阿姨说,这道菜其实和羊根本一点不搭界。取上好的猪板油,撕去两面筋膜,擀成巴掌大小,包裹上好的自制赤豆细沙,做成椭圆型鸭蛋大小,滚上蛋液油炸而成,金黄香灿,油润脆甜。吃上去有点类似猪油渣刚出锅的味道,但是更脆,更香,更甜,一咬一包油。在吃食匮乏的年代,这个菜只有过年的时候,少数条件好的人家才会做, 因为成品像羊屁股后面的那坨肥肉,就取名为羊尾。可惜的是,现在这道菜已经失传绝迹了。
汤阿姨还说,炖汤不要放葱姜蒜,好的食材就不能让这些东西坏了味道。汤阿姨边说边张罗着让我们吃东西。
红绿两色嫰菱、烧熟的老菱、冰雪糕、双酿团、夹团、豇豆糕。在桌面上摊了满满一堆。那么多东西,怎么可能全吃完,阿姨说,那就吃个双酿团吧。说这个东西只能现吃,明天加热了就不好吃了。双酿团是两层馅儿,外面一层豆沙馅,里面一层芝麻馅居然是流动的。吃的时候像吃小笼包一样,咬开一个小口,把芝麻馅吮吸入口,非常香甜。再尝一口冰雪糕,满口的薄荷清香。夹团也尝了一小块,黄豆馅特别香甜。吃不完的东西,阿姨体贴地统统给我们打包带走。
只可惜,我们因为马上要吃晚饭,留着肚子不吃点心,也来不及听阿姨讲更多美食典故。我使劲在心里默默记下羊尾的故事,心想,哪天得带上采访本,好好和阿姨聊上一天半日,把她肚子里拿点老法苏邦菜全部记下来,那才过瘾。
谢过阿姨,趁着夕阳满天,到老街上走走。
这次到平望,我第一想到的,是可以和在平望的小伙伴皖君一聚。我说,我来平望看你。皖君说,我给你预定冰雪糕,我带你去看群乐旅社和安德桥!
从阿姨家出来,去和皖君接头。她踩着高跟鞋,拎着一大包三十块冰雪糕袅袅娜娜从单位出来的场景,让我感动到差点儿落泪。
有了皖君的带领,这一路都熟门熟路。第一站来到了群乐旅社,群乐旅社的工作人员特意推迟了下班时间等着我们参观。 这是个民国老旅社,最近刚刚整修恢复。规模不大,里面是三层回廊式的走马楼,每一层都分隔成若干小小的格子间。楼顶是玻璃的,阳光从楼顶射下来,采光特别好。我说,怎么房间都那么小。沈哥说,从前出门在外的都是受苦人,有个睡觉的地方就不错啦。我说,倒也是,从前的女眷不出门,大床房的确也用不着。
从群乐旅社出来,往东面去几十米就是安德桥了,旁边的老仓库里,一对老夫妻正在吃晚饭,看我们探头探脑,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去看看。我说,我们八坼原来也有这样的粮库,规模比这还大,可惜现在都拆掉了。老仓库四周种满了花草,临走,阿姨摘了一大把白兰花送给我们,正在喝酒的叔叔放下酒杯,和老伴一起认真地用铁丝串白兰花。我觉得很不好意思,阿姨却说,不采也要谢的,挂在衣服上很香的。我偷拍了老夫妻串花的场景,我觉得他们的生活,真是美好馨香。
仓库旁边就是安德桥。安德桥又名平望桥,跨于古运河与荻塘交会处。据历史记载,这是吴江最早的桥梁。过了安德桥,对面就是小九华寺,黄墙宁静,宝塔巍峨,微风拂过,塔下铁马铮铮。
我说,我期待着安德桥很久了,我要在桥上拗个造型。皖君说,你的心思我都懂,这个造型,我们一起拗!
过了安德桥,绕到小九华寺旁边的王氏面店吃晚饭。老板是沈哥的发小,一碗面做得出神入化。每天早上宾客盈门,很多外卖小哥在这里等着打包送货。大家都知道,面条是只能堂吃的食物,只能客等面,不能面等客。打包带回家,肯定汤干面坨。但是这家的面却特别有筋骨,打包带走,只要保证在20分钟内送到开吃,保证汤不干,面不烂。一招鲜吃遍天,老板就凭这一手绝技,让王氏面条声名远扬,吸引吃客纷至沓来。
说了去吃面的,沈哥周到,还点了一桌好菜。我说,不是说了来吃面的么?沈哥说,这些都是面浇头。我笑,说,白斩鸡、雪菜炒大肠也就罢了。红烧鳗鱼、蒜蓉蒸虾这种,是土豪面浇头?面店多种经营,不仅只做早市,晚上还做家常菜。店堂里坐得满满当当,看得出生意非常好。
果然是莺脰湖里的水质好,鱼虾都特别肥美。最稀奇的是吃到一道“顶壳蟹”,就是正在褪壳的蟹,黄满肉嫩,特别鲜美。这样的美味却不是每天都能吃到,要看天时地利人和,所以这道菜是“缘分菜”,吃不吃得到,随缘。我连吃两个,沈哥说他能一口气吃13个,可惜今天才弄到这一盘,不过瘾。
席间沈哥的发小,出身平望捕捞大队渔业世家的姚大哥,是位民间美食高手。从鳗鱼的挑选到处理制作,鲫鱼的生长过程,生炒甲鱼如何生炒……一一娓娓道来。说起小时候外婆给他做顶壳蟹炒蛋的美味,银鱼起码有18种吃法,让人回味不已。听得我不由得又想应该再找个机会采访一下姚大哥,把他的食经写下来。
千呼万唤始出来,面条作为压轴的主角出场了。上的是两碗店里的招牌面,一碗素浇面,一碗黑鱼面,浇头都是过桥,由老板亲自用一个托盘端出来。素浇面红汤,黑鱼面干挑,窝在碗中都是标准的鲫鱼背。先不用浇头,挑一口阳春面尝尝面条的本味,果然筋道有骨,面香浓郁。问老板这个面怎么做的,老板只说,面是特制的,和别处不一样。
素浇面清香满口,黑鱼面鲜美醇厚。沈哥问我哪种口味更好,我说,都好吃,我分辨不出来。这样吧,你下次再请我来吃一次,我仔细分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