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趋势(ID:zgtrend)| 震谷子
今年,没事别去印度、非洲和拉美国家。
第三波新冠疫情,即将在这里爆发。或者说,它们早就在坑里,只是还没揭开盖子。
为什么盖子迄今没揭开,原因还是老三条:检测数据、隔离能力和治理水平。
这三个地方居住着全球近一半的人口,有不少农业大国和矿产出口大国,也有大量从中国出海的一带一路投资,还有从世界各国借来的巨额债务。原材料供应、外国投资、国际债务,任意一个炸了都是压倒全球经济的稻草。
更严重的是,非洲还在闹蝗灾,因疫情而封锁的城市也挡住了原本国际人道援助的力量。这里根本没有应对大规模爆发传染病的能力,更承担不起停产和社会矛盾激化的后果。我们可能将要目睹真正的人道主义灾难在这些土地上发生。
环球同此凉热。中美疫情高潮褪去,世界逻辑的重构才刚刚开始。
这两天,印度确诊病例飙升,原因就是检测能力上来了。
4月6日,印度一天就新增超过1200名确诊病患。截至4月9日,印度共确诊5916例,死亡178例。两个星期前,确诊数才刚过500,死亡不过10例。
(来源:地球知识局)
3月下旬,印度人接受新冠病毒检测的数量才开始明显增加。直到4月6日,全国一共才检测了96000次,日均检测数刚刚超过万人,预计到本周末每天检测数将达到20000人以上。
美国早在3月18日每天的检测数就已经超过了2万人,后来更是一直加速,终于发现了更多的病患。
拉丁美洲也是一样,检测速度缓慢上升,带来的是确诊病例数也是缓慢增加。这一再强化了我们的共识:不检测就没有病例。
但是,印度和拉美国家已经很幸运了。非洲的大多数国家,可能到目前都不一定有检测能力。比如埃塞俄比亚在4月2日,才终于成为继南非之后第二个有能力进行检测的非洲国家。此前的核酸检测样本都是跨国寄送到南非才能出结果,效率巨慢不说,还可能受到污染。
现在这些地方入境中国的确诊率都不低,尤其是非洲国家,反推回去,足以说明当地的严重程度。
另外就是数据准确性的问题。也不是说他们会刻意瞒报,而是根本就拿不到准确数据,从而误导了上级和全世界。
第三波疫情高峰可能会在4月底到5月出现,但我们可能将会感知不到这种爆发。
原因除了吊诡的检测数据,还有当地的隔离和治理能力。
印度、非洲和拉美国家,地方治理能力堪忧,先不提有没有意识到需要隔离,即便宣布了隔离,效果也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
这些地方有两个最大的隔离隐患。一个是宗教集会,一个是贫民窟。
宗教集会不用多解释,我们看看韩国和伊朗就知道了,典型的集会引发大规模感染。印度4月初的600多个新增确诊,就跟一次在首都新德里东南部尼扎木丁地区的宗教集会有关。预计该场聚会参与人数超过3000。
贫民窟要危险得多。一般而言,贫民窟是城市中人口最稠密、公共卫生条件最差、基层治理能力最弱、医疗意识最淡薄的地方。
具体到新冠病毒,贫民窟的风险体现在,第一,这里的人万一生病了,只能呆在原地隔离,优质的医疗资源少之又少。相对而言,印度和非洲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快速建造方舱医院的条件和能力。虽然中国等国际力量可以伸出援手,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一旦贫民窟出现多人确诊,当地政府很可能有心无力。
(来源:地球知识局)
第二,贫民窟往往狭窄、潮湿、不通风,是病毒的天堂。拥挤的布局也增加了人们接触的可能性。
第三,居住在贫民窟的人,因为受到财富和阶级的限制,往往得病了也得不到正确、科学、有效的治疗,增加了重症死亡的风险。
3月23日,一名居住在亚洲最大贫民窟之一的达拉维的56岁的男人发高烧,咳嗽得厉害,去找了医生。没有检测,没有收治,甚至医生都没当一回事,只给这名男人开了止咳糖浆和扑热息痛的处方。
3月29日,该名男子症状加重,又去了医院。医生终于给他检测了新冠病毒。
三天之后的夜晚,他死了。在去世前几个小时,他终于收到了阳性报告。
他是达拉维贫民窟的一号确诊病例,没有外国旅行史,之前也没去过医院,但是在另一套公寓中接触过五名曾经参与过宗教集会的人。
由于担心爆发,当地政府要求周围2500人在家隔离,接管了拥有50个床位的Sion医院,并迅速在邻近的体育馆内建立了300个床位的检疫设施。
但所有这些可能不足以防止爆发。当地市政助理迪哥夫卡表示:“我们仍然能够遏制贫民窟内部引起的感染,但是像这种起源于外部的感染,我们根本无法将病毒隔离在家里。”
达拉维贫民窟是亚洲最大的贫民窟之一,渔民、服装制造商、陶艺家、会计师、说唱歌手等各种各样的人都住在这里。作家安妮·扎伊迪(Annie Zaidi)笔下的达拉维充满了“绝望和勇气,还有非常努力的故事”。
而现在,它却面临着灾难性传染病的最艰巨挑战。
第三波疫情,会引发更大的经济连锁效应。
依赖原材料出口、外商投资和盲目举债,是印度、非洲和拉美国家的共同特点。它们用贸易和投资赚来的钱还债,平日里勉强凑合,一旦疫情失控,债务链条断裂,就会率先爆发债务危机。
首先是原材料出口,主要是农产品和矿产。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2018年出口额全球占比超过30%,达74亿美元。巴西则为世界贡献了近六成的大豆。如果当地疫情失控,可能会影响收割和运输,导致减产,推高全球粮食价格。引发部分国家的粮食危机。
(全球大米出口国排名)
印度和巴西同样是世界主要的铁矿石出口国,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埃及等北非国家更是靠着石油维持生计的资源依赖型经济。目前非洲疫情最严重的也都是这些国家。未来失控的疫情可能会完全打乱当地的开采节奏,现在一跌再跌的油价,随时都能让这些国家经济走向崩溃。
另外,世界尤其是中国在非洲和拉美国家的大量投资,可能会延期甚至受阻。
中国参与当地基建投资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承包工程,国家向中国政府贷款,支付工程款。第二类是PPP项目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最后一类是投资并购。仅2017年,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并购就达到了创纪录的177亿美元,是当地国际并购总额的33.2%。
砸下来的真金白银,是要通过基建项目完成投资产出的。但是疫情一旦失控,工人需要隔离,原材料和工程进度都会受影响。
当地政府是借钱搞基建的,还得还债,如果加上为抗疫而不断增加的财政支出,债务泡沫可能会短期飙升。阿根廷就在4月 6 日宣布,由于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冲击,决定延迟偿还总额约 100 亿美元的公共债务。
我们可以直接捋一遍,防疫带来的社会停摆令国家被迫大放水,货币贬值,影响进出口贸易,投资下滑带来的财政赤字又会加深原有的债务压力。全世界都在大放水,举债度日,这种连锁效应无论放在哪一个国家都是致命一击,只是第三波疫情的这些国家更加脆弱不堪而已。
木桶能否盛水,关键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印度、非洲和拉美国家,既是全球疫情的短板,也是世界经济的短板。
医疗挤兑,大家互相帮助一下会好很多,经济萧条,大家忍忍也能熬过去。
然而,疫情引发的人道主义灾难,是这场史诗级传染病最严重的后果。
我在研究美国抗疫模式的时候提过,全人类的奋斗其实只为了一件事:
不要让疫情演变成人道灾难和社会危机。
但目前看来,非洲和拉美国家爆发人道主义灾难的可能性非常高。
回过头看中国封城抗疫,主要做对了三点:政府的公信力没有完全丧失;生活物资没有断供;社会秩序良好。
信不信政府,决定了能否组织起居家隔离,减少社区传播。
非洲一些国家本来就处于民众极度不信任政府的状态,政府的公信力薄如蝉翼,更别提那些战乱地区了。比如正在尼日利亚和乍得境内搞事情的博科圣地武装,不仅不主动隔离,还趁机扩大冲突,刷存在感。
(博科圣地武装)
战乱地区的难民营,存在的社区传播风险绝不亚于一个贫民窟。
会不会饿肚子,决定了能否长期维持居家隔离。
春节假期是中国防疫的一个幸运,人们本来就要在家里度过短则一周,长则半个月的时光。发达的冷藏和物流技术,以及便捷的基层社区力量,对于囤积物资也起了关键作用。
但是,不是任何人都能足不出户吃上饭,尤其非洲兄弟们,完全不具备这些优势。尼日利亚拉各斯(Lagos)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居住着约2000万人。3月30日,尼日利亚宣布封国,成千上万人赶在晚上11点前抢购物资,挤满了各个市场。
(拉各斯)
印度则更夸张,莫迪宣布封国到正式实施只有不到4个小时,很多人不是堵在市场里,就是堵在去市场的路上。
这里面的大多数人,可能根本囤积不到多少粮食,还人挤人,将自己完全暴露在病毒面前。但是,大家也都明白,感染病毒不一定会死,但没水没粮食困在家里,就只有死路一条。
能不能管住不听话的人,决定了能否实施有效的居家隔离。
疫情会放大所有的冲突,当然也包括贫富差距、阶级特权和地区矛盾等。
社会隔离在东亚取得了成效,也是欧美抗疫的一大法宝。但把它硬套在贫困国家,就不一样了。
在非洲和拉美大陆,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隔离的。目前,这里的人均住房面积只有20平方米,大量民众流离失所或是季节性迁徙,进城打短工,完了就回家。
就连刚提到的拉各斯,数百万人就是干着这样的居无定所的工作。肯尼亚警察则要动用催泪瓦斯实施宵禁。南非的无家可归者则聚到一起,等着警察将他们送到约翰内斯堡的临时收容所。
4月2日,至少有1000名无家可归者挤进了比勒陀利亚一个生锈、破旧的废弃足球场。西蒙是其中的一员,他表示:“他们就把我们扔在这里,我们离得这么近,随时都可能感染病毒。我宁愿收拾东西睡在街边,也不愿在这里成为一具被抬走的尸体。”
严格的隔离很难实施,尤其是在上层腐败,下层迷糊的非洲和拉美大陆,疫情失控后,混乱导致的死亡人数可能追上人为的屠杀炼狱。
还有拉美国家,大多数领导人都是在杂乱无章的政党体系内运作的。疫情之后,民众可能会更加分裂,各个政党为了争相修复经济,抢夺选票,矛盾也会加深。新冠病毒给民粹主义提供了机会,也加速了这个世界的分裂。
疫情在印度、非洲和拉美国家所造成的灾难才刚刚开始,或许将持续几年之久。即使最终这里没有出现医疗灾难,也终将需要面对经济和政治的冲击。
为了避免这些冲击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先从不要轻易到这些地方去做起吧。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得过轻症小病,买保险的时候要不要实话实说?
同样赔你50万,有的产品才3000多,有的要将近1万5,买越贵就越对吗?
一家三口,最先给谁买重疾险?买多少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