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学:年轻时该不该买昂贵的心仪物品?

这个问题基于三个概念:年轻、昂贵、心仪物品。

年轻好理解,指我们的生理年龄,更具体来说就是经济能力还支撑不起购买欲望时(许多人一辈子都是这个状态)。

本文中的昂贵则是指在购买力范围之内,但消费时仍能让你感到心痛的价格。你可能长时间为其储蓄,或者出现一次性购买该物后这个月要节衣缩食的情况。同时,我们对于不同物品的价格高低的感知标准也是不同的,比如几千块买一个手机觉得正常,但是同样的价格入手一副耳机就叫做 “昂贵”。

心仪物品可以把它理解成日思夜想的梦中情人,在 n 个日夜里辗转反侧想要得到的东西。它不一定是具象的商品,而是包括一切需要用货币去换取的消费品,包括感官体验,比如说去一次米其林餐厅、体验一回高空滑翔、预约一次顶级摄影品牌拍摄等。

往下看之前,先问自己:钱对于你究竟意味着什么?是表面的安全感、身份的象征、还是炫耀的资本?反复追问,直到找出心底最深层的那个答案。

每个人的答案肯定不尽相同,但就像葛朗台那样把钱装进棺材里的人也印证了 “死后钱是带不走的” 这句老话,我们或多或少意识到 —— 钱只是货币,是让我们得以享受到更好生活体验的一种工具而已。人的天性就是会去追求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生活体验,因此懂得利用钱这个工具的那些人,能够比其他人更加完整地体验这个世界,感受到更多的精彩。

在购买力范围左右能够提高生活品质的消费行为,都是值得提倡的。而且当你真的这样去做了,就会明白这些大手笔的花费给你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巨大隐性价值回报。

为高品质花钱就是省钱

每次整理房间或者搬家时总会感慨一声:平常为什么会买那么多无用的东西啊!就如同《我的原则:只买最好和最便宜的,剩下的都是负担》所说,正是因为贪小便宜的心理,舍不得花钱买最好的,于是花钱去买质量参差不齐的中间货、便宜货,结果又因为使用体验不佳,花了更多钱去购买替代品。

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无印良品(MUJI),上至家具下至零食,都比其他家居品牌价格高出好几倍。可不得不说, 这个品牌的平均品质都很稳定地维持在较高的水准上,哪怕随便抓一包小零食都比同类品牌的口感更好。

在用它家八元一支的黑色签字笔之前,我一直用的是市面上两三块的签字笔。笔尖的走珠动不动就滑落,导致笔芯还剩一大半就得更换下一支;要不然就是墨水下不来,经常可以看到我像傻子一样不停地摇晃笔才得以继续书写,很是心塞。直到用过一次无印良品的签字笔,立马就被其笔尖划过纸面舒适的流畅感所征服,后来我就只用这一个品牌的签字笔,这不仅让我在书写时心情更愉悦,更让我爱上了书写,什么事都愿意写下来,好记性不如 “好” 笔头。每次完整地用光一整支笔芯时,内心甚至会感到一种成就感。从此以后只要是购买家居,我就只认定无印良品,无论是记忆海绵睡枕还是透明收纳箱,事实证明,它们都给了我想要的高质量睡眠与有条理的生活。

另一个让我爱不释手的便是 Bose 的降噪耳机,能让我在任何吵闹的环境中 “遗世而独立”,非常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有时我甚至不需要使用它作为耳机的功能,只需要开启降噪,戴上眼罩,无论周围有多吵闹(工地就算了),都能安稳地进入睡眠。

为高品质的物品花更多钱其实在长远角度上就是节约钱与选择的时间,大部分情况下价格与质量成正相关,价格越高质量越有保障。认定了某个品类中质量最高的物品,使用寿命终结后再次购入同样物品(或者升级版)即可,不用再花费多余精力去寻找新的替代品。

每件物品都促成了你自己

既然为高品质的物品花钱是值得的,那么为品牌附属价值极高的奢侈品花钱该不该呢?

答案是:该。

首先奢侈品的质量是有保障的,一般都是同类品牌之中的佼佼者。再者,当你用自己赚的钱买下一件奢侈品时,它就不再单单只是一个高价的物品,而是代表了你的能力,是生活水准的一个标志。在使用它的过程中,其品牌所蕴含的气质与自信也会融入你本人的气场之中,成为你的一部分,跟手足没有什么区别。这也是为何那些背戴正品跟复刻品的人,从气质上一眼就能看出真伪的原因。

即使现在高端复刻品模仿得越来越像,其拥有者始终会有所心虚,在正式场合或者识货的人面前不敢拿出手来。毕竟假的真不了,与其为了虚荣花上不高不低的钱,还不如省下几个复刻品的钱,买一个真品感受一下其带来的力量。

同样的道理,出门只在路边吃呷哺呷哺的人跟经常出入高档餐厅的人,长时间积累下来,气质与行为也会有着天壤之别,什么样的环境就筛选出什么层次的人能够进入其中,同等层次的人才会互相之间产生吸引。

曾经有一个打趣的段子,如果想扩大社交圈认识高富帅白富美,那就打扮精致经常出入于高档餐厅吧!只有置身于一个好环境之中,你才能真正体会到 “优质” 的含义:无可挑剔的服务、悠然舒适的氛围、口感细腻的精致美食、高素质的旁桌食客(遇到土财主也不一定)。人是最容易被环境所同化的物种,所以我宁愿减少外餐的数量,保证每次用餐的体验与质量,也会尽量避免随意 “将就”。

高档餐厅、奢侈品以及其他昂贵的消费体验,更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唤起我们追求好生活的斗志:既然你都感受到了优质的生活是多么地爽,谁还想 “一夜回到解放前”?既然现在口袋里的子儿还不够花,那就拼命更努力点,提高自己变现的能力,让自己配得上这样的生活。攀比与欲望并不永远只是作为 “反派” 而存在的,它们更是人性深处最原始的前进动力。

如果你想成为某个层次的人,就先去尝试几次这个层次的人爱干的事儿。

年轻时不体验的东西,老了就再也没有机会

前面两点已经充分说明了 “昂贵的心仪之物” 是值得购买的,但唯独没有提到 “年轻” 在其中起到的作用。长辈们经常会劝我们,让我们攒着钱到以后慢慢花,什么事以后不能做呢?那么太多事以后都不能做了!或者说,年迈时做同样的事,跟年轻时能得到的体会跟感受都是完全不同的,甚至会后悔年轻时为什么没有咬咬牙去体验一把呢?

蹦极、高空滑翔、冲浪,这些刺激的运动等到你老了,就不仅是价格的问题了,更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青壮年时,我奶奶一直想体验一把乘坐飞机的感觉,但是碍于当时昂贵的价格,节约的她把所有的钱都省下来给了子女。现在乘坐飞机越来越便宜、家里条件也越来越好, 奶奶却因为高血压再也不能完成坐飞机的夙愿,这在她心中就是一个莫大的遗憾。所以,当我遇到自己非常想体验的活动项目时,只要是我能够支付得起的价格,我就会去尝试,谁知道会不会有下一次机会?谁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来?Later sometimes be never.(现在不做也许就再也不会做了)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收入与年龄是成正相关的。于是有这样一句话叫做 “年轻时,有时间没钱;年老时,有钱没时间。” 那就做你此刻经济能力范围内,最能让你开心的事。人生的意义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不断经历、储蓄快乐的过程,因为我们最终什么都带不走,能拥有的只有回忆而已,不要给自己留下一丝一毫的遗憾。

就像早恋,读书时被学校宣扬得是多么天理不容呀,回想起来这种纯真的爱现在是再也不可能有了,即使后来有那么多段恋爱,这一段也是令人最记忆深刻的。早恋过的人会庆幸自己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没早恋过的人再后悔也没法再重来一遍。

生活中各种人为制定出来的规章与道德准则,不过是方便某一类人达到目的罢了,芥川龙之介就把这一点看得很透。他在《罗生门》中指出 “善恶不是做事的标准,好恶是”,能让你感到快乐的事情就去做,外界的声音都不作数!如果不是年轻时花了重金一个人在美帝 “富” 游了一把,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的奢靡生活,也不会激起我长大后要在美国奋斗的强烈欲望,这跟老了后参加 “十四天环游美国东西海岸” 的旅行团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好嘛!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让购买成为少数的行为,但每次只买最令你心仪的优质物品。身边的物品不在多而在精,长时间使用少量最优质的物品,把个人的精神与气质深深渗入每一件日常用品中。它们不再是物品、不再是经历,而是你自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生大学 xinshengdaxue)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生大学:年轻时该不该买昂贵的心仪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