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解读:《不成问题的问题》

文/玥茗瑆茜

2017.11.22(56)

片名:《不成问题的问题》

影片由来:改编自老舍先生发表于1943年的同名短篇小说。

主要人物:

1、丁务源:左右逢源的农场主任。

2、秦妙斋:农场的一位无赖租客,自诩“全能艺术家”。

3、尤大兴:刻板强硬的农场新主任。

4、尤太太(明霞):农场新主任自作聪明的妻子。

次要人物:

1、三太太:农场股东许家三夫人。

2、佟小姐:农场股东佟家小姐。

      笔者起初是怀着看喜剧的期待而选择了这部影片,观影过后才发现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的时代寓言剧。该片讲述的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位于抗战大后方的树华农场在主任丁务源的管理下不断走向衰败的故事。

      这是一部背景设定在战时重庆的三幕寓言黑白片。树华农场为若干股东合资企业,而丁务源是农场的实际经营管理者。面对着开设三年有余而依旧赔钱的农场颓象,股东们便商量着为农场换了一位新主任。新主任尤大兴是位满腹才华的留洋博士,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然而,刻板严厉的新主任却无法驾驭懒散已久的工人们。最终,在流氓租客秦妙斋的设计下,新主任被迫出走。农场依旧由丁务源掌管,又恢复了往昔的极度颓败之态。

      影片一开始细致的场景描绘,便简略勾勒出一个善于交际、耽于钻营的农场主任的鲜明形象。尤其写实的,便是国人再熟悉不过的送礼场景。无论是送给许家三太太的野生芦苇花,还是送给佟小姐的笔墨,亦或是麻将桌上承诺给富家太太的大鸭蛋,显然都是露骨的时代印记。精于人情世故,善于拉拢结交,或许是成全他在当时得过且过的小气候背景下如鱼得水的坚实保障吧。一场意料之外的风波之后,一切回归平静。丁主任与工人们把酒言欢,自此继续迎来送往,继续走在春风得意的人生道路之上。

      其次,老赖秦妙斋与佟小姐那转瞬即逝的爱情,亦颇值得玩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无疑是对这个外表光鲜,实则不学无术的伪艺术家最精辟的概括。整日骗吃骗喝的他,已然忘记了作为人类该有的羞耻感和自尊心,当真是无赖透顶。佯装满腹经纶的翩翩才子的他,却拥有着最暗黑的人格。仅用几句简单直白的溢美之词,他便轻松俘获了单纯富家小姐的少女之心。这是不是也在警示着,匆忙奔走于逐爱路上的少男少女们,一定要慧眼识禽兽,孤胆斗流氓呢?再者,他暗中勾结丁主任,耍阴暗手段设计逼走新主任尤大兴。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却最终还是自食恶果了。大概,这也是对于观众所信奉的“恶有恶报”情结的安慰吧。

      其次,农场新主任尤大兴亦是一个颇有深意的人物。初到农场时斗志昂扬,他立志要一改农场以往那日薄西山的衰败。凭借一腔才华,他积极整顿农场的散漫之气,事必躬亲,眼看着农场开始有了期待中的起色。他虽能力卓绝,但却不近人情。故而,混日子混久了的工人们和不着调的租客又怎能如此任人摆布?尤夫人未曾拒绝的工人们的一篮子鸡蛋,最后却成为了逼走尤大兴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尤太太自以为是的聪明,实则是旧社会里妇女们愚昧无知的缩影。得妻如此,丈夫何其无奈。当真悲哀。最终的最终,他不得不带着无限的恼怒与不甘,狼狈地离开了农场。影片结尾短暂定格在尤大兴破败的房间,窗外的水车也开始了旋转,鲜明的对比传递出满满的物是人非之感。带着一腔热情来,最后却只能落荒而逃。人本是怀着理想来的,结果面对的现实是仓惶不堪。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理想终于成了泡影,却对此无能为力。

      最后,说一说影片的结尾。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落到了尤太太这个角色身上。看完影片,我着实没理解安置这一镜头的用意,于是通过网络找到了自认为最合适的答案:

      “其实从每个人(影片中角色)的出发点来说,这个农场也不见得对他们的人生有多大意义,人家该干嘛干嘛。那在这个作品里面这座农场到底对谁来说有意义?后来,我想了一遍所有这些人物,就觉得尤太太说“大兴我喜欢这儿,咱们能不能稳定下来别走了”。我觉得,这个是最核心的。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要在一个陌生环境下面去把一个家安置下来,去把生活继续下去这样的一个愿望,最后都面临这样一个悲伤的结局。所以我希望把她的这种情感,这种惆怅和遗憾,最后放一个镜头,达成整个电影最后你寄托的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注:引自梅峰老师的相关长篇访谈)

      综上,笔者来做个简单的总结性评价吧。具有浓厚时代感的语言风格和极简却不乏美感的黑白场景的布置,无疑造就了强烈的视听上的说服力。景为情生,情因景盛。故事围绕着会“做人”的“戏精”丁务源、游手好闲的“艺术家”秦妙斋和踏实做事的尤大兴三人之间展开,辛辣地讽刺了中国式人情事当中的方方面面。在当今花红柳绿的浮躁世界里,这部低调内敛的暗灰系影片着实是一股难得的清流。

      笔者阅历有限,思维亦有限。粗陋观感,博君一阅,敬请包涵。

影片解读:《不成问题的问题》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片解读:《不成问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