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与禅宗

“当年明月”那七本《明朝那些事儿》是一套让我这样的俗人读起来很过瘾的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石悦把官场写成了江湖,把历史写成了武侠小说。他就像一个“江湖百晓生”一样,叙述着江湖中那些事,点评江湖中的那些人。时不时,晒出他那本“江湖排行榜”。这极大的迎合了我等八卦之流对“大侠梦”的意淫。

在明代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登场的人物浩若星辰。人杰,鬼雄不计其数。在这之中,有一颗夺目的“天狼星”闪耀着整个北半球。若以才能和品行来衡量,石悦把它放到了“明代第一猛人”的位置。“此人不但文武兼备、智勇双全,而且五花八门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一不晓,且善始善终,堪称不世出之奇才”(语出《自明朝那些事儿》第三部)因为他民族英雄于谦只能屈居第二。因为,江湖中人觉得称呼他为英雄已经不合适了,就用了另外一个名号——“圣贤”。此人便是“良知之学”的创始人——王阳明。

上大学之后,我逛书店的时候会留意那些写王阳明的书。其中有两本书的书令我印象深刻。其中一本书叫《明朝一哥王阳明》,之所以会有印象,是因为这个书名够俗。另一本是周月亮写的《大儒王阳明》,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的八个字“内圣外王,知行合一”。“内圣”指的是通过修身以到达到圣人的品格。“外王”指的对外使以“王道”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最高理想。“知行合一”是阳明先生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说。我国现代有为著名的教育家很欣赏这套理论,便给自己改了个名字——陶行知。

插个题外话,“内圣外王”也常被用来评价后世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曾文正。两人都是个领兵平定叛乱,救国家于危难,揽狂澜于既倒。不同的是,王阳明一生都没有进入权力的核心——入阁,四处讲学的样子更像是“处江湖之远”的侠士,而曾国藩是一位“居庙堂之高”的中堂。

个人比较推崇《大儒王阳明》。一是作者的行文严谨,见解独到,可见其学术功力。不过最主要的是,他把王阳明当做人来写,而不是神,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王阳明。拜“心学”教的人,往往会对“教主”有崇拜之前,个人情感上倾向于美化教主,把他塑造成完人。这类人往往不得心学奥义。正如拜佛的人,把佛当做能给予福报的神。而修佛的人,认为佛是觉悟而得到解脱的人。虽然前者可能会表现的比后者虔诚,但往往会更无知。

禅宗可以看做佛教在中途的一个大分支,创派祖师便是达摩大师。也是“野史八卦”记载的少林寺七十二项绝技的创始人。不过,这和禅宗的那件“大事”相比,就显得“不值一八”。
当年“五祖弘忍”要弟子作谒一首,以此挑选继承衣钵的人。座下首座神秀和慧能各做一首。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

弘忍认为慧能更有见地,便把自己的衣钵传给了他。当时慧能大字不识几个,但怎么说呢,佛性这东西也是讲天赋和慧根的。后来,六祖避难南方创立的禅宗,脱离如来的一切经教,还原出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本色,史称南顿。而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禅学,忠实地继承了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的东山法门,通过有佛经文字,有修行模式,成为让一般修行人能接受的禅宗法门,史称 北渐

而这两首佛偈可以解释王阳明在“龙泉证道”中留下的心学的“四句真言”。王阳明晚年出发去平定两广之乱时,自觉时日无多,此去恐怕有去无回。便把自己的心学要旨用四句“真言”传于自己的两个得意门生,王幾和钱德洪。“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两人听后,思索许久产生了不同的见地。王幾认为,“心无善无恶,意无善无恶,知无善无恶,物无善无恶。”他的主张和慧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颇为相似。而钱德洪认为,“心体是天命之性,原是无善无恶的。但人有习心,意念上见有善恶在,习染日久,觉心体上有善恶在,为善去恶,格致诚正修,正是复那本体的工夫。”他的主张则是渐修法,强调时时“为善去恶”的复性工夫,类似神秀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两人争执不下,找了王阳明做裁判。阳明先生很开心,说你们都对。一般有两种方法达到至善的境地,第一种是了悟心为无的本体,然后从“无”上面,去形成“知善,意善,物善”。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到有的。第二种是知道人的意念是有善有恶的,通过学习知善知恶,通过格物修身来“为善去恶”。以此来达到至善。阳明又说,第一种方法门槛较高,需要有天分的人才能领悟(如慧能)。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合普罗大众。因此,他往往教授第二种方法,而把第一种方法掩藏。但他还是推崇前者的,后者只是权宜之计,弘忍会选择慧能做接班人也是这个原因。

写这个例子,我想说的是,虽然通往真理的道路千千万万,但最终都会殊途同归。因为,真相只有一个!因此,每当我听到我方“教主”,比你方“大神”的法力更强。你方大神其实是我佛座下弟子的“转世之类”的无聊争论,总觉得很二逼。一看就是无知狂热的教徒,完全没有领悟,祖师也创派时希望自己的教义,让众生摆脱执念,通往解脱的苦心。反而,在执着这些虚名和妄想(拜佛求财运)中越陷越深。想解脱反而越陷越深,不可不谓,造化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学与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