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刚去到义乌,特别的迷茫,那时的自己已经整整一年多没有工作过了。而且因为生了孩子,身材完全变形,成了整条街最胖的人,190多斤的“肉包子”。
很偶然的在人才市场遇到了一位湖南老乡,于是她极力推荐我去了一家体育用品批发的公司做营业员。
义乌是全球有名的小商品集散地,所以虽然是个县市级的地方,名头却挺大,叫做中国义乌。
刚去那个公司,老板的一个介绍有点吓到了我,她说我们公司有两千多种产品,需要全部记住。
当时的公司除了门面业务之外,更多的是call in业务,当然还有一个形同虚设的官网。
我有一个习惯,不管去到哪个公司,必备一个新的笔记本。可能与大学期间练字有关,拿到纸和笔就想写一写,这个习惯让我受益匪浅。
准备一个笔记本,这是我对职场的你一个重要建议。
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但仍然记得进公司不久后,老板就在例会中点名表扬我,还引用了一句俗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笔记本记什么呢?记录前辈和领导们说到的一切,产品知识,专业术语,公司文化……把一切你认为没弄懂却觉得有必须知道的疑问。
公司主要批发的是羽毛球拍和羽毛球。那么像羽毛球拍的结构,材质,各种相关的专业术语,为什么价格会有所不同,球拍的工艺等等,这些问题只能靠自己自学。
学习分为三种,一是有人手把手的教你,二是通过书本、资料等学会,也就是自学;最后是没有任何的资料,完全靠自行摸索掌握,成为一个行业的先驱。
在大学毕业前,我们多是运用的第一种方式,被动输入。即便是如此,还有很多人学不会。
例如,考试不及格,拿筷子不标准,写了十几年的字却连端正都做不到。当然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练习。
那时进到公司,工资是2200。现在看来是很低,但是要知道在那做了两年的老员工还拿不到这个薪水。公司是要求不许私下谈论工资,但有些人总藏不住话。
有些老员工认为,自己在那做了两年,薪水却不如新员工,很是不甘心。兴风作浪的结果是老板就此开了会,把公司所有的收入开支全部公开,并放出狠话,公司是凭本事发薪水。
大概做了两个星期,我就可以培训新员工了。其实很简单,我会把自己问前辈或领导的问题,都记在自己的本子上。遇到不太懂的专业术语,我会上网查询后,记录下来。培训新人时,把自己学习到的通过自己的理解,主动讲解给他们听。把自己从网上寻找到的答案,用自己的语言转述给他们。
就这么简单的举动,却会让自己快速掌握相关知识,还可以得到老板都赏识。
在义乌原本就有一个远方亲戚,她给我介绍了一份工厂里的工作:跟单。老板当然是极力挽回,不过因为是亲戚介绍的,所以毅然回绝了。
未曾想做了一天,就后悔了。跟单,说白了就是在工厂跟进订单,但是当时那天我是干了一天的体力活,老员工还告诉我,工厂一月只休一天,并且加班没得加班工资。
于是,我被吓回到原公司。回去后,老板女儿找我谈话,我第一次知道了,还有“职业规划”这么一个词。现在都还记得当时的场景,老板女儿坐在桌子对面,问我:你希望自己的年收入,五年后能达到多少?第一次被问这样的问题,每个人都想自己能涨薪水,但是目标是多少呢。于是,我按着自己当时的收入,心理很没底气的说了个数字:5万。
老板一口答应,说给我加薪300,月薪涨到2500。可过了一月发工资才发现,原来多加的300是以年终奖的形式体现。当时很是愤怒,于是最终还是离职了。
那时是觉得老板说话不算数,现在回想,其实很感激他有这样的举动。因为2500于当时的我而言,就是一缸温水。
多年后回头看看,仍在那家公司的同事们。多年如一日的他们,青春慢慢逝去,却还拿着那微薄的薪水。
离开公司后的不久,之前受我指导的一位后辈跟我埋怨。她去了一家公司做海关的报关员,却发现那里的前辈一点都不乐意指导她,甚至冷言冷语。
我听后当然是安慰她。不过,去到公司,没人愿意耐心教导你,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公司请你来,是要你付出价值的。
接下来很幸运的找到了一份销售经理的工作,3500月薪。老板是贱买,因为同样的工作按理应该5000薪资。而我却觉得是高卖了,因为这是第一次当“领导”了。
第一次招聘,第一次组建团队,第一次学着做绩效考核,第一次指挥他人工作,第一次你发现你要去主动寻找方向,然后提出方案给老板,然后再去执行。
不过,这份工作持续的时间不长。因为老板也是新入行,作为经销商是不愿意花个20万去铺设渠道的。高价的产品却想着走小型超市及美容院去销售,根本行不通。
那时会加很多相关的行业群,与行业先驱们一起聊行业相关的一切。
其中有位仁兄的论调特别记忆犹新,他说像我公司这样的情况做不起来的,经销商是不会愿意出钱出力去给他人做嫁衣的。所以公司肯定不会愿意大投资,而我们的品牌走的又是高档路线,不进入大型商超根本很难做起来。
当时的自己是一腔热血,哪里会听得进他的分析,一天到晚只知道埋头苦干,想一切能想到的办法。多年后回想起来,其实他一语成谶。他拥有我当时不具备的预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