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货店”的光芒:读《解忧杂货店》(上)

“杂货店”的光芒:读《解忧杂货店》(上)_第1张图片

之前听说过这本书,但一直没有想去读。今年春节,我们去逛大禹学子书店时,土豆选买了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和余华的《活着》,我则选买了刘同和三毛的书。

回家了,当然是先看自己买的书,土豆兴趣盎然地看着杂货店,我则先读《撒哈拉的故事》。春节后,土豆去上学了,圭吾的杂货店一书留在家里,我几次拿起来想看,但看了两三页就放下了。

我是喜欢看小说的人,不过觉得杂货店这小说看起来不太吸引我,总觉得开头吸引不了我的兴趣,尽管它是名人名著。

周六上午,为了完成三月读书任务,我再次拿起杂货店一书,坐在窗前的懒人椅上,安静的读起来。很快,读到月兔写来信,幸平、翔太、敦也误打误撞地回信,然后又写信回信……觉得杂货店开始吸引我了,越来越有趣了,有了那种急于想读下去想知道究竟最后怎么样的迫切感,也开始渐渐体会到名著的味道了……

今天上午,看完了杂货店全书。人,特别的清爽,意犹未尽。乘热打铁写下自己的点滴读书感悟,这只是第一次读此书后的一种直觉,以后我还会再读此书的。

除开活套的彩色封面不说,书的出版设计也很有个性。白色硬壳封面右上一个“井”字口内竖排印着《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封底更简单,纯白色的硬壳上啥也没有,封二封底也没见到作者的介绍,目录页也简洁:五个章节的故事目录仅用了页面的四分之一。各章的连接更简洁明了,每章故事前页有单独的一个版面竖排写着本章的标题,每章内用简单的阿拉伯数字标明各个小节。全书除了封二用黑白的唱片机、老式的挂钟和茶几从右侧面映衬杂货店标题外,书页内再无其他任何修饰。那种素雅干净、清新明了的出版设计很大胆,很让我喜欢。

我不知道日本出版的原著是怎样的设计风格,但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这个版本令我佩服,除了东野圭吾的妙笔之外,也感谢辛苦的译者李盈春,给我们带来了名人的名著。译者都是默默无闻的英雄。

全书五个故事,分五章。每章的故事都可以相对独立阅读,虽然全书有人物、有主线贯穿,但不影响独立的阅读各章。这也是此书的高明之处,更暗合“杂货店”风格。

“杂货店”的光芒:读《解忧杂货店》(上)_第2张图片
解忧杂货店目录

读杂货店一书,需要静心阅读,细细体味圭吾的“匠心”,充分享受阅读带给你的那种直抵心灵深处的冲击感,读完之后你才能有爽透全身心的愉悦,就是那种“哇,原来这么巧,原来是这样啊”的恍然,这种愉悦和恍然带给你的就是杂货店的“光芒”。正如“敦也从信纸上抬起头,正对上其他两人的视线。他们的眼睛里都闪着光芒。自己的眼里也一定是这样。”

圭吾的“匠心”还体现在,书中每一个线索的铺垫,在后面都有精巧的布局和推进,书读完了,心里的疑惑也就豁然打开了。

也许,每个人在读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内心也是一次自我审视和自我认知的洗涤,圭吾把枯燥、抽象的人们常常会遇到的内心的纠葛、困惑、矛盾的东西用真实鲜活的故事情节勾画出来,通过咨询信和回信的来回交锋,将内心的矛盾纠葛困惑揉搓掰扯最后像剥茧抽丝一样层层晒给正在阅读的你。这些过程都是通过小说人物诚恳细腻的语言交锋来层层展现的,这正是激荡我们内心的好过那些只讲道理的专业书籍,也许这正是我一直最喜欢小说体裁的缘故。

五个故事,每个我都很喜欢。一路读下去的时候,开始会觉得心里有些沉重,跟随着故事人物的心情而起伏波动。虽然总感觉阅读的时候有种时不时的“穿越风”,还有点玄而神的“科幻风”,但这正是圭吾的“匠心”运作。随着故事的推进,你会越来越感动、越来越若有所思,越来越心领神会,直到全书读完之后的畅快淋漓。

“杂货店”的光芒:读《解忧杂货店》(上)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货店”的光芒:读《解忧杂货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