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过剩的Romantic

         洋气的罗曼蒂克,熟悉的爱情字眼,谈论起来生涩不已,犹犹豫豫,写写删删,反反复复,纠结不已。现实爱情耳濡目染,电视剧童话轮番轰炸,毕竟未曾亲身经历,不知滋味如何,要谈这个确实底气不足,心虚不已。如果哪天女友失恋,求安慰,大概我能做的就是陪她一起哭得稀里哗啦。“啥都不懂的黄毛丫头,谈什么爱情?瞎扯!”“那个人”总是这样提醒自己。

     “我被歌德的爱情吸引啦”刷空间动态时,看到同学如此评论。一直以为,徐志摩已是位多情的种子,没想到歌德更甚。他的一生都沉浸在花海里,她们因其对罗曼蒂克的执着被载入史册,夏露笛、伍碧丝、薛丽莉、丽吉、斐笛纳……还有一位可以喊他祖父的十八岁少女李雨丽,这些美丽的名字,最终都是飞蛾扑火般的命运。

       这倒让我联系起另一个极端——伍尔夫。黎戈在《私语书》中是如此评价伍尔芙的“她在文字里刻薄锋利,骁勇无比,处处把人往死角里逼,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是混沌不堪的低能儿…….丈夫不敢携她去参加舞会,因为她交际笨拙,不知进退,有一次甚至把衬裙都给穿反了”,“好在碰上了一个勇于牺牲去滋养她的丈夫,历史上应该记住这个伟大男人的名字。”

        伍尔夫和歌德,他俩的爱情需要互补,一个极度缺爱,一个爱情过剩。无理的假设和想象,反对的人会居多,我也反对。均衡之后两人就都成为普普通通的“天才”,除了被人仰慕的文学天赋和才华,传奇色彩变少,茶余饭后的谈资不会有,在课上谈论起他们就显得过于平淡。我们总是喜欢窥探伟人们的“传奇”,寻找点“刺激”不是么?

        此外,歌德的天才创作源于他对爱情的偏执和痴迷,过剩的爱情流于笔尖;伍尔夫情感上的低能造就她高度的精神化,每一点注意力都用于补给精神生活,她用智性弥补了爱情上的缺憾。

     “小妹,大学应该好好谈个恋爱”姐姐们这么说;“同学们,要珍惜大学的恋爱机会啊,不谈恋爱的大学是不完美的”老师如此建议;“丽啊,上大学了,可以去找个男朋友了”从不关心我私事的爸爸在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寒假里开启了这个话题……一年,两年,三年,大学走得过急了些。

        朋友圈里秀恩爱的不少,我除了用“随缘吧”来回答他们关切的询问外,依然循规蹈矩,平淡无奇。“随缘”,极为简单和随意的词,大都觉得敷衍。但除了这两字,也寻不到其他理由来结束这个没有结果的话题。

      该来的总会来,并非所有人都如歌德一样,对爱情怀有不变的能量与激情。歌德曾为那些女人痛苦得将要死去,那些女人中也有为歌德孤独终老,圆满的,悲壮的,都是轰轰烈烈的。

        歌德的多情,女人们的幸和不幸,被世人传颂的爱情佳话,自己都是不羡慕的,准确的说是不喜欢。跟浪漫沾不上边的人,喜欢也更适合柴米油盐酱醋茶。酒精迷醉,奶茶浓郁,都不如来杯茶与水,清清凉凉地喝下去,不浑浊,不甜腻,身体刚好需要它,感觉自己健康愉悦。                

歌德过剩的Romantic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歌德过剩的Roman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