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

   

   今年的几部优秀文艺片,这部是最合我意的,也是个人认为最值回票价的一部。看完电影,有了看原版小说的欲望和刷二遍电影的冲动,因为影片着实优雅的很文学。

   画面。精致而悠远,每一帧都是一幅画。影片里有大量的俯拍镜头,或是大上海宽广的街道,或是血洗陆家后的悲凉,或是日本人轰炸下满目疮痍的城市,那是虚幻的繁华和残酷的现实相互冲撞,切换之下让人恍惚进入了那段昙花一现的罗曼史。还有人物特写,每一幅都充满了张力。陆先生看似深沉但内心涌动的面庞,小六在舞台上吟诵到“我不要博爱的男人”,吴小姐的丈夫懦弱地注视她,浅野对家人、对祖国、对动物多重性格下扭曲的脸孔,画中有画,戏里有戏。每一个血腥场面,都被导演处理的充满了暴力美学。这与吴宇森那种英雄末路版的暴力美学截然不同,程耳把乱世下每一个人物都当一个可展开的故事在刻画,把每一个场景都用三十年代当下的眼光在看,所以代入感非常强烈。

   叙事。整部影片像是一盒散乱的拼图,每一片都精美,而只有当你把它完整拼出时,方才见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叙事结构有一些跳跃,时间轴穿插着进行,看似很乱,但我认为正是切合了乱世下繁华的虚像,恍如一梦,每个人都在寻找着陆点,我想可能连最后一枪将仇人毙命的小六,也没找到心灵的出口。陆先生在片尾是安全引渡到了香港,可当他摘帽向那个乱世谢幕、像一个普通人一样接受安检,所有的故事仿佛又回到了原点。罗曼蒂克,不正是美好的爱情、所有浪漫事物的统称么。民国年代的大上海,那种重视体面优雅过于生命的仪式感,也随着战争和杀戮消散了。

   音乐。虽是一部历史意义的影片,里面的两首英文歌却配得现代感十足,扣人心弦。

   语言。上海话烘托了老上海的风情万种和纸醉金迷,令刻画丝丝入扣。

   演技。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袁泉、闫妮、霍思燕、钟欣桐、杜淳等等,甚至连打酱油的路人都是钟汉良韩庚这种级别。这部戏的演技可以用“飙戏”来形容,演得深刻,看得过瘾。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_第1张图片


那些浪漫的,需要被重新打量;那些经得起打量的荒诞,才最浪漫。

你可能感兴趣的:(《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