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今日,抗肿瘤药龙头企业恒瑞医药盘中创历史新高,达到96.5元/股,有望晋升“百元股”行列。
医药股在突如其来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到全球资本市场广泛关注。如何看待医药板块的投资价值?医药行业研究的壁垒很高,如何跨越门槛选择投资标的?医药股走势是否与政策出台息息相关?
上证报近日对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院副院长、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徐佳熹进行了深度访谈,他也是上证最佳分析师评选活动中的医药行业第一名得主。徐佳熹为您揭开医药行业研究的奥秘,把握医药板块投资的机会。
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徐佳熹给出了具体的选股方法,赶快打开视频解锁投资机会吧!
短期看疫情下需求增加品类
长期看创新和消费升级
受疫情影响,医药行业中医疗器械和生物制品细分板块在一季度已经收获了超额收益。徐佳熹认为,医药股短期的投资机会可分成两部分。
首先从相对短期角度,围绕一季报去考虑投资标的,看好在疫情背景下需求会增加的品类,例如医疗器械、诊断试剂、药店等赛道可能会表现比较突出。
其次从中短期角度,即一季报披露之后,徐佳熹认为,应该去寻找一季报业绩也许不是很好、但后续会迅速恢复的领域,例如有刚需的处方药、不能延期太久的手术相关高质耗材、以及必须要接种的疫苗等。
此外,徐佳熹认为,由于国内疫情已经基本控制,在看好内需逐步恢复的同时,还可以去看在海外疫情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标的是否会在外需中获得一些增量。因为中国的一些医疗物资也开始发往全球各个国家,中国也具备制造业的产能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优势发挥出来,是后续投资中需要关注的一点。
虽然疫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企业的生产经营、给资本市场的波动都带来了较大影响,但是对于医药行业的长期投资逻辑,徐佳熹表示:“医药行业的大逻辑没有发生变化。”
他说:“医药行业从战略性角度来讲,分为两个大的赛道,一个是创新,一个是消费升级。创新既包括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等,核心是满足大家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消费升级是指大家愿意花自己的钱去找更好的医疗服务、更好的体验、更好的产品。这两个赛道中有一部分是重合的,也有一部分不完全重合。但整体而言,这两个赛道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应该把握住大的行业发展逻辑去寻找投资机会。”
在徐佳熹看来,能够成为医药行业中的核心资产需要同时具备3个要素。
“第一,其所在的细分赛道有较大前景的。它可以单品占据很大的赛道,比如创新药,也可以是单品没有那么大的赛道,比如创新医疗器械,但必须是快速增长的赛道。第二,在选择好赛道后,公司必须是一个细分市场或者是大领域中的领导者,即行业地位要突出。第三,要具有优秀的上市公司管理团队,管理层的战略定力、能力、执行力非常关键。”
徐佳熹认为医药领域的核心资产在二季度会迎来复苏,市场表现也会比较好。此外,徐佳熹认为,今年的政策环境也会相对宽松,大家不必对控费降价有过多担心。因此,受益于政策环境今年会比较平缓,再加上二季度的业绩逐步恢复,二季度到三季度时间段内大部分核心资产应该会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新基建还是大消费?
细分赛道机会多
新基建无疑是2020年的热词,也是各路资金正在发掘的投资机会。在医药领域是否存在医药新基建的投资机会?疫情过后有多少资金将会投到急需补血的医疗领域?徐佳熹表示,他比较看好的是“4+2”共6个赛道。
4是指偏向于政府投入的4个细分赛道:
第一,医院和基层CDC(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扩建,包括感染控制方面的改造。
第二,鉴于疫情过后,ICU数量可能适当增加、感染科室数量、一些负压病房可能会增加,由此带来的对于设备的采购量也会有所增加。
第三,实验室的升级改造,理论上来说,县级CDC至少要有一个P2级别的实验室,能独立做核酸检测,具备基本的传染病检测的能力,在区域的临检中心,包括县级或者更高等级医院,他们的中心实验室或将有升级改造。
第四,医疗信息化和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投入也会增加。特别是在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紧急疫情的时候,信息的传递、远程医疗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领域。
还有2项是百姓自费可能会增加的赛道:
第一,二类疫苗的接种率会有所提高;
第二,家用医疗器械的普及率可能会增加。家用医疗器械领域有些是一过性的,比如说额温枪可能随着复工复产实现后,不是一个持续高增长的品类,但是像家用的呼吸机、家用制氧机、家用血氧仪,包括一些家用的免水洗手液,普通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会增加。
不少投资者对2018年末首次带量采购对医药股带来的冲击依然记忆犹新,徐佳熹在分析医药行业政策导向时提出,“我认为从政府的整体态度来说,从来不仅仅是控费降价,也要鼓励创新。我个人认为从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中有三个目标是并行不悖的,第一是控费降价,确保医保收支平衡;第二,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三,鼓励自主创新。”
徐佳熹认为,中国正在逐步探索中国特色的医药体系发展道路。它既不会像美国,其优势在于自主研发能力非常强,大量资金投入研发领域,但缺点是医疗费用非常贵;也不会像一些偏小的经济体,因为他们本国的医疗需求不够大,几乎不搞自主创新、主要依托其他市场。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是在鼓励自主创新的同时,力求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覆盖更大的医疗需求群体。
徐佳熹认为,中国未来完全有可能出现国际级的医药巨头,“首先我们本土的市场足够大,其次我们还有一些具有特色的疾病谱(例如肝病、部分细分类别的肿瘤),再次我们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还拥有工程师红利,可以有效降低研发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医药行业会出现若干家市占率较高的本土巨头,这些企业不仅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同时在政府事务、学术推广、市场准入、地推销售等多方面具有综合性的竞争优势,并通过与国外巨头的合作逐步打开国外市场。”
医药投研有章可循
医药行业历来是公募基金超配的行业,配置比例在10%以上。个人投资者钟爱的领域,每年新人分析师也会像潮水般涌入,徐佳熹所带领的兴业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团队持续在行业内取得较好口碑和成绩。他感慨:“医药行业看似是一个行业,实则具备多个行业的属性,医药研究的核心就是要把医药行业看成多个行业的合集。”
徐佳熹具体分析说:“医药是被归为消费板块,但是必须强调它跟普通的消费板块其实不太一样,这个行业是由多个不同子行业组成,不同子行业具有多个不同的逻辑。例如,原料药,特别是一些大宗原料药,有点像化工品,大家看的是价格,是供需关系,甚至会看一些行业突发事件,这一细分领域是周期品的分析逻辑。
再如,特色原料药,包括CRO、CDMO(研发、生产合同外包)等,有点像资本市场中常说的苹果产业链,要与下游的大客户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要跟踪订单、战略合作、下游大客户有没有可能推出重磅热卖的产品。
在药品这一细分领域,又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它们的研究逻辑又不太一样。此外,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药商业都有各自的逻辑。
徐佳熹总结,首先,要用不同的逻辑研究不同的细分领域,细分领域可分为4个药品板块(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生物药)和3个非药品板块(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药商业);其次,在研究中需要看清长期的大方向,看清楚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这一战略性的方向,在医改中去搞创新,在消费升级中去战略性配置资产。
市场普遍认为,医药行业壁垒较高,但医药股的投资机会又吸引着广大投资者跃跃欲试。即使是对专业投资人,最大的挑战也是在医药行业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能否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大部分投资人不是专业医药背景出身,补医药生物相关背景知识的过程非常困难。
从事医药行业研究十余年的徐佳熹也坦言:“医药行业研究中最难的是专业性强,这也是医药行业中区分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重要门槛。”
他表示自己曾经在生物药、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多个子行业进行过深耕和一线调研,“医药是一个很大的赛道,任何一位分析师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专业知识,都是边学边干,边实践边积累”。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需要保持持续性的学习能力,同时特别注重团队的综合能力架构和成员之间的协作。
编辑:朱茵
往期回顾 |
杭州,2分20秒发出1.5亿元消费券!40多个地区推出促消费政策
8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选秀”,券商挤破头!有人中标8家,有人颗粒无收
本期责任编辑:张晓光 邵子怡
▼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编辑、重新发布,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联系我们:021-38967805。
好看,你就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