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的东南部,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zhe)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_第1张图片
潭柘寺正门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有二。一说潭柘寺建于西晋,而自辽,金,元三朝北京城才作为大规模的城市兴起,前者在时间上比后者早600多年。另外一说是道衍和尚姚广孝在建文帝削番时勾引鼓动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造反成功后曾在潭柘寺隐居修行,姚广孝作为北京皇城的设计师,很多地方参考了潭柘寺的建筑风格,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二说皆有理,我就都信吧!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_第2张图片
朱棣与姚广孝(老和尚不思修行,整天琢磨这送给王爷一顶白帽子-王上加白而为皇)

潭柘寺经历代重修扩建,几易寺名。大清入关,帝王更奉佛教(顺治出家,雍正登基前就住在雍和宫里),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康熙皇帝拨银一万两修缮寺院,亲笔御书“敕建岫云禅寺”。敕(chi)建-皇帝命令建造的意思,跟我们小学课本里的“敕(chi)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ya)”是一个字。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_第3张图片
康熙帝玄烨亲笔御书“敕建岫云禅寺”

潭柘寺坐落在九峰环抱之中,中轴线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

天王殿殿中供弥勒像,背面供韦驮像,两侧塑高约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_第4张图片
天王殿

天王殿两旁为钟鼓楼,后面是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檐额题“清静庄严”,下檐额题“福海珠轮”。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_第5张图片
乾隆皇帝弘历御笔“福海轮珠”

话说于谦大爷有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而我们这位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啊,也有三大爱好-”题字,写诗,盖章”,走到哪里都要题字,动不动就写诗,据说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不过基本就是到此一游和农家乐的意境。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_第6张图片
乾隆盖章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_第7张图片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被乾隆整成大字报了!

我觉得书法这事是符合10000小时定律的,我们现在天天手机,微信,抖音,王者玩着,没时间写字所以字写得比古人差的不是一点。乾隆整天下江南泡妞,写字自然比不上他爷爷康熙和他爹雍正,他爹天天批奏折,最后累得吐血了,字能写不好吗。(书法界普遍认为这爷仨的书法,雍正>康熙>乾隆,勤能补拙是良训啊!)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_第8张图片
雍正皇帝《草书王维五言律诗》

大雄宝殿再往上走就是观音殿,相传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一生杀戮的父亲赎罪,在潭柘寺出家。妙严终日在这里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天长日久,竟然在青砖铺成的地面上踏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如今的观音殿内,陈列着一方青砖,中间有两个脚印,文字说明称,这就是“公主拜砖”的遗迹,是潭柘寺的一件珍贵文物。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_第9张图片
妙严公主足迹

潭柘寺的另外一道风景就是四月份的玉兰花了,毗卢阁旁边的这两株玉兰,因其盛开时呈现下紫上白,双色渐变,十分娇艳,故而人们用三国时期东吴的两位绝色美女大乔和小乔来作比喻,由此得名“二乔玉兰”。古人曾有诗赞曰:“三春一绝京城景,白石阶旁紫玉兰”。说明牌上说是明朝,但我看那树的粗细更像是本朝栽的。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_第10张图片
二乔玉兰-铜雀春深锁二乔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_第11张图片
二乔玉兰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_第12张图片
宛如观音手的玉兰花

近来母亲身体欠佳,匆匆半日拜求,祈求如来我佛,观音菩萨保佑全家身体健康,远离病患,诸事顺利!

------海叔随笔 2018.11.14

你可能感兴趣的:(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