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甚至我们的的子女总习惯报喜不报忧

        看到这个题目,我联想到某些电视剧和电影里一些场景:主人公经历了一天的疲累回到又小又暗的出租屋,刚刚被上司骂个狗血喷头(甚至可能被炒鱿鱼),眼眶里泪都出来了,但是打着家里的电话,依然会笑着说:“爸/妈,我在外面挺好的,你们不用担心......”

        还记得初中那会儿,每天都要交一个本子,叫“家校联系本”,每天把作业记下来,写一些值得记录的事情,然后给家长签字,老师批改。当然,甚至还有平时考试的成绩。有时候,学习情况不太理想的时候,我就会让奶奶帮我签字。后来发现奶奶的字比较好模仿,干脆自己签字了。有一次,我记得物理考了八十来分,化学七十来分,我依旧照葫芦画瓢,签上了奶奶的名字。当时老爸问我,怎么家校联系本有一段时间没有交了。我不敢吭声了,老爸也猜到了大半:你是不是自己冒充谁签字了?得知以后气得背过身去:我再也不管你了(虽说没有真的不管我),哪可知他们前一次发现我藏着的物理化学校考试卷的时候,一脸失望,说要各种禁止我听歌什么的。初三,要中考,确实也要抓紧。家长比较急切的心情我也可以理解,但如果只是对于结果生气,而缺乏心平气和的沟通和理性的分析的话,我情愿暗暗努力,考好以后再把成绩摆给他们看。事实是我之后中考的表现确实没让自己失望,也没让他们失望。

        总的来说,报喜不报忧其实实质上是害怕对方不能接受血淋淋的事实。虽然,我们社会总是提倡诚信,对于比较残酷的真相却缺乏容忍度。当然,我并不是说报喜不报忧式的说谎就完全是正确的。家长毕竟为了子女着想,很多事情会显得比较急于求成,免不了会说一些逆耳忠言,也不会管子女能否接受。以我个人愚见,首先双方的沟通要尽量往平和理性的方向走。家长还是要考虑孩子可能存在的感受,如果要达到沟通的目的首先要打消孩子的顾虑,这样他们才敢说真话;其次,孩子也要诚实,有些事情可以寻求父母的帮助,父母的经验有时候比自己单独解决要好;再次,其实比起打击孩子,正面鼓励说不定更加有效,因为可以树立孩子的信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以上只是自己一点浅显的看法。写完以后发现沟通方面还要很多书本理论来支撑。比如:正面管教,沟通等。等形成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我再来补充这篇文章。此外,作为一位家长,我也希望我面对我家躲躲学习工作上的问题,能压下我的洪荒之力,首先为他分析。再者,我不希望他的逆商是被我所谓的逆耳忠言给培养起来的。至少控制一下吧!为人父母,要学的还有很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们甚至我们的的子女总习惯报喜不报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