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得自信有没有那么难?

这几天杭城的气温在缓缓向上攀爬,春天的气息总算越来越近了。年纪越长,越喜欢这个季节,暖人的微风,不用力的阳光,还有焕发的绿意,带着希望的生命力也最是容易舒展。于是应景的,想写一写如何在好时节里变得更自信这个话题。

当下是唯一的起跑点

在教育行业呆了一年多,自信这个话题是被询问次数特别频繁的。很多时候,我们的言语会透露出思维的边界。比如,有的人,她在寻求意见时,着眼点在于“现在该怎么做才能让事情往积极的方向走?”。但也有人会不断的跟你强调“我一直以来工作就乱糟糟的,我的时间也不允许我……”。截然不同的对比:关注当下和计较过去。

这两种对待时间的思维方式一定会日积月累的在人生中体现出负面或正向的作用力。当一个人,反复陷入沉没成本的泥潭之中,他/她会逐渐忘了,外面可能有一大片森林。蝙蝠侠系列电影第三部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反派在抓住他之后,并不是直接杀了他,而是将他丢入一个深井的地牢。我觉得这个设置特别有深意,因为让一个人虚耗在无尽的黑暗中往往比死亡更可怕。后来,蝙蝠侠需要去拯救他的城市,所以义无反顾的挑战了在井中的腾空一跳,即使一旦踏空,就是死亡。

变得自信有没有那么难?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爬出过去的那口井,需要的,同样是这一跳的勇气和决心。我不是一个鸡汤主义者,所以特别喜欢高晓松在奇葩大会里的一句话:生活绝不会因为你的胆小懦弱而饶过你

无论过去密布着多少阴霾,当下是我们拥有的唯一起跑点。

做成一件事,不论多小。

曾经有位姑娘问我:“老师我觉得我的表达能力特别弱,人一多就更发怵。”我认为表达能力这四个字是挺宏观的概念,我们的目标应该更微观。很多人一听到“表达能力”,脑海中浮现的场景可能是在会议室做PPT演示或者在公众面前演讲。但如果我们把这四个字细化到小事上,其实看完一本书和我们的另一半讨论书的内容以及自身的思考,不也属于表达能力么?

当我们觉得自己不擅言辞的时候,一下子挑战在100个人面前演讲反而容易弄巧成拙。从20人、10人或者身边的一个人开始,有意识的把观点表达清晰,获得反馈,难道不是很好的起步嘛?

所以我觉得,不必要总是把能力等同于一些高大上的画面,想提高一种能力的时候,从能做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让畏惧感慢慢消失是特别好的起步。

持续获得积极体验

为什么比较鼓励从小事做起呢?因为当你贸然去挑战一个和能力差距太大的目标时,万一失败了那种挫败感很影响自信心。但当你从一件小事做起,并且把它做漂亮的时候,内心会产生积极体验。比如我的好友冯蕊Rita,她是教写作的,在微博上曾发起“21天每天一个关键词”的活动。我觉得这种活动特别好,因为很多人受困于“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好难啊”这种想法而迟迟不肯下笔。而每天在繁复的信息点中提取一个关键词加以表述,坚持21天后,就是一个“微写作”的练习,你会觉得,好像写作也没有那么可怕嘛。

当然,鼓励从小事做起并不是说要永远停留在容易做的事上。持续的积极体验就像游戏的升级打怪,当你写完100字以后,下一步可以尝试每日500字。同样的,表达技巧也是如此,当你意识到自己能在10个人面前分享的时候,你可以去挑战20人,然后再是50人、100人。

自信两字本就不是一夜平地而起的高楼。现在就做,从小事开始做到能做更多事,看到“我不能”对自我的设限,扩大“我可以”的半径,慢慢的,我们会意识到原来我们能做的事比原来预设的多了那么多,自然而然的就会变得更加自信。

你可能感兴趣的:(变得自信有没有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