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在职场上的第一大幻觉,就是把时间的流逝当做了技能的增长。
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一种恍然大悟以及痛彻心扉的感觉。
成为KOL
在上一家公司的时候兼负责一些PR的工作,当时有一次在知乎上出现了一些负面信息。而作为一名通过玩LOL锻炼心智的传统网民,我看到这些负面信息,其实感觉就像“清风吹过”一样。可大可小,放着不管也不会发酵,但是却被公司VP无聊上网逛到了。
这时候VP在一个我和市场总监还有运营总监在的小群里问该怎么处理,而我在解释了【这是一个小问题,放着不会发酵】后,表示知乎的举报系统只能尽人事听天意。
市场说让我找运营总监征求一下意见,确保可行性。
然后群里面一直潜水的运营总监说了一长溜,大致意思是
【这就是网上一群键盘侠,狗咬你,你要咬回去?】
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件事:
成为KOL真的很重要
流量红利消失的时代,怎么做一个运营
从15年到17年,互联网的格局变了又变。最开始一个公号轻轻松松就能吸引10W+的阅读和转发;一个微博大V可以轻易的获得百万粉丝......
直播做网红的提莫,做漫画的同道大叔,拍视频的papai酱,靠“咪蒙式”发酵的咪蒙,卖锤子的罗老师......
到16年底的时候,我们都说,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时代结束了。
而同时间,16年马上结束的时候,李叫兽出任百度副总裁。
在一年之前接触了李叫兽的的“X型文案和Y型文案”,一年之后我们做【优化狮www.yohuas.com】的时候,百度的李叫兽团队联系了我们,和我们做一些合作。然后我才真正去了解了这个只比我大1岁,现在的百度VP。
有时候人比人,还真是觉得自己白活了。
关于李叫兽,简单介绍:在大学阶段就开始实习做积累,大四的时候做公号“李叫兽”分享他自己在营销方面的理论和方法,逐步积累众多粉丝,期间不停为众多企业做咨询服务,制作营销方案。
李靖成功的成为了营销界的“网红”,然后他火了。
眼馋吧,我也想当网红;成为运营不一定成为网红,但好成为一个好网红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好运营(大误)。
网络上现在许多【教程】,关于微商的,运营的,增粉的。
教给我们许多的方法论,打造爆款,建设品牌,持续的输出优质内容。
然而我们拿到手,学习后,一般得到结论就是【还有这种操作?】【这TM有什么用】以及【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的感觉。
我就像许许多多的推广运营人员一样,在还在学习“技巧”的时候,别人已经走到更高一层的阶段去了,而成功往往只是一部分人的,我们都在金字塔的底部。
在从业的过程中,从SEO到SMO,从内容运营到新媒体运营,用户运营。有很长的时间都是在做一些枯燥或者重复乏味的事情,然而,其实有些事情(特别对于运营来说,比如上面说到的KOL的问题),它不是那么高大上,也不是那么高深,但是却又是必须一个又一个简单的事实发生,你作为事件的执行者或者决策者贯穿其中,然后强迫自己解决和领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经验。
面对问题,心里想想【为什么】【怎么解决】【以后如何规避】。
运营岗位的工作质量只能更高,不能降低。
我们一起当网红吧
互联网的战争就是流量的战争,而在现在流量被割据的差不多的情况下,对于一个运营者来说,怎么才能成为一个运营呢?以一个Low逼草根运营的见识来说,不如先成为一个网红吧?(手动滑稽)
分析自己的受众用户,结合自己能提供给用户的,持续产出优质内容,技巧性分享,成功成为网红。
回到运营来说,落地的方法:
建一个自己的公众号——比如我现在做的;
做好企业的公众号,通过其他自媒体平台,建立互联网流量矩阵,从自己到建立粉丝,引流到公司产品,成为产品用户,又回到个人IP粉丝,最终成为一个闭环。
抛开用户体验谈产品转化和抛开概率谈成功都是耍流氓。
对于所有想成功的人来说,真的不能指望一夜爆红,如果你学过概率论,你可以用今年的热点营销事件数除以全国的品牌总数,算一算这等好事砸到你头上的概率。
但是同样,我们老板经常说这么一句话:
“在脑海里意淫了无数次,不如真真实实的来一发”
所以你看,我还是开始写公号了,也许概率很小,不一定成功,但是你不去开始做,一定不会成功。
就像开头的那句话【绝大多数人在职场上的第一大幻觉,就是把时间的流逝当做了技能的增长】,对于职场学习,哪怕逻辑上你完全接受,可是在内心里并不相信。因为不相信,所以你不会去实践。不管你是什么行业,要有所进步,不妨从现在就开始鞭策自己
1.避免自动完成
2.离开舒适区
3.牺牲短期利益
4.大量重复性训练
共勉之。
鸡汤喝的好,还是需要吃鸡肉的,假如你是一名运营,又恰好对信息流有兴趣,不妨一起聊聊?公众号菜单里戳【来尬聊吗】就可以了。
点个关注咯,写点小故事,将就着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