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行动派️学习日记】

[打卡宝宝]:李静

​[打卡日期]:2019/05/07

[学习内容​​]:刻意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

1.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我们假想的音乐学生如果确定了类似下面这样的练习目标,可能会比他漫无目的的练习要成功得多:“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奏完曲子。”如果不制订这样一个目标,就没有办法判断练习是不是成功了。

在史蒂夫·法隆的案例中,我们并没有制订长远目标,因为我们都不知道他可能记得住多少个数字,但他有一个极具针对性的短期目标:每次都比上一次多记住一个数字。他好比一位极具竞争力的长跑选手,而且,他把长跑的态度带到了实验之中,即使他只是在和自己竞争。从一开始,史蒂夫就逼着自己每天都增加一个数字,使自己能够记住。

有目的的练习,主要是“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最终达到长期目标。如果你平常周末都去打一打高尔夫球,而你想将你的差点降低至5杆,那么,这对总体目标十分有益,但还不是一个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要把目标分解,并制订一个计划:为了将差点降至5杆,你得做些什么?其中的一个目标可能是增加把球打入平坦球道的次数。这是一个合理的具体目标,但你甚至还得将它进一步分解:为了成功地把球打入平坦球道,你到底要做些什么?你得搞懂,为什么你有那么多次没能把球打到平坦的球道上去,并且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想办法纠正你总是勾球的毛病。怎么做到?可以请一位教练来教你怎样以特定方式改一改你的挥拍动作。诸如此类。关键是接受那个一般目标(并且日渐精进),并将其转化成一些具体目标,使你能达到切合实际的进步的期望。

2.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史蒂夫·法隆不同于奥尔描述的那位音乐学生,而是一开始就非常专注于他的任务,随着实验的一步步进行,记住越来越长的数字串,他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你可以听一听他在第115次训练时的录音带,就可以对他的专注有所感受。第115次练习恰逢我们的实验进行到一半。当时,史蒂夫一般能够记住接近40个数字的数字串了,但还不能稳定地记住40个数字,而他真的很想在这一天做到。我们首先从35个数字开始,那对他来说已经很容易了,于是,他开始迫使自己增加数字串的长度。在我读出39个数字的数字串时,他对自己说了一句鼓舞士气的话,听起来跟他正接近完成的任务没有什么关系。他说:“我们今天在这里完成突破!……我不会错过这次突破的机会,不是吗?当然不会……这将是转折的时候!”我花了40秒读出那些数字,他一直保持沉默,但那时,随着他仔细在脑海中回顾那些数字,记住它们不同的分组以及出现的不同顺序,他几乎控制不住自己了。好几次,他大声地拍着桌子,还经常拍手,显然是在庆祝他记得这一组或那一组数字,或者记得它们在数字串中处在什么位置。他一度大声喊出来:“绝对正确!我很确定!”当他说出最后一个数字时,回头看我。我告诉他说,他真的背出来了。于是,我们接下来开始背40个数字。这一次,他又开始自言自语:“这次,大任务来了!如果我过了这一关,就全都结束了!我必须过了这个关卡。”在我读数字的时候,他再度保持沉默,接着,轮到他背诵时,他又发出兴奋的嘈杂声,并且在他想出来之后,大声地欢呼:“哇……来吧!……好的!……继续!”他又一次背出来了,事实上,这一次的练习已经成为他能够经常背出40个数字的练习了,尽管他再背不了更多。

如今,并非每个人都通过高声叫喊和拍桌子的方式集中注意力,但史蒂夫的表现说明了我们可以从有效练习的研究中获得一条重要洞见: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3.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你必须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你到底怎么错了。在奥尔的例子中,音乐学生在学校的表演测试上得了个C,这是一种迟到的反馈,但他在练习时,似乎没有人给他提供任何反馈,也就是说,没有人听他练习并指出他的错误,而这位学生看起来根本不知道他的练习是不是出了错。(“你有多少次正确地弹奏了曲子?”“唔,我不知道……一次或两次吧……”)

在我们的记忆研究中,每次尝试之后,史蒂夫便会得到简单而直接的反馈,如对还是错,成功还是失败。他总是知道自己的位置。但最为重要的反馈,也许是他自己给自己提出的。他密切关注那些他记不住的数字串。如果把这样的数字串背错了,他通常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以及他漏背了哪些数字。即使最后他终于背出来了,他事后也会告诉我,哪些数字让他感到难以记住,以及哪些数字完全没问题。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弱点在哪里,便可以适当地转变他的关注焦点,并提出新的记忆方法来弥补那些弱点。

一般而言,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如果没有反馈(要么是你自己给自己提出的,要么是局外人给你提出的),你不可能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或者你现在离实现你的目标有多远。

4.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这也许是有目的的练习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奥尔的音乐学生并没有逼迫自己走出熟悉和舒适的区间。相反,学生的话似乎表明,他在练习中,只是毫无条理地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没有努力去迎接新的挑战,仅仅是做那些他已经感到很容易的事情。而这种方法是不管用的。

我们的记忆实验在设计之初就避免让史蒂夫感到太舒服。随着他增强自己的记忆能力,我会用更长的数字串来挑战他,以便他总是能在离自己的能力极限不远的地方发挥出自身的能力。特别是,每次他背出来了,我便增加数字的数目;他没背出来,我便减少数字的数目。这样一来,我把数字的数目恰好保持在他能够背得下来的程度,同时也总在促使他记住只比之前多一个数字的数字串。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比如,业余钢琴爱好者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上钢琴课,等到30年过去了,他还在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弹奏着那些同样的歌曲,看起来,在那段时间里,他已经积累了数十万个小时的“练习”,但他绝不会比30年前弹得更好。事实上,可能还比年轻时弹得更差。

[坚持习惯 ]:

读书207+ 减重减脂63+早起14

[今日感悟 ]:

所有的犹豫都会阻碍你前行。不要把犹豫误作为考虑,而考虑也不等同于思考。

就好像,你早上起床的时候,一旦犹豫,势必起床失败,当闹钟一响,立马打开窗帘,你会一瞬间开始下一件事,而不再犹豫在是否起床,此时此刻,你就取得了阶段性成功,而几乎你会非常喜欢你所开启的这件新事情。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优胜行动派️学习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