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中要忍受孤独(深度好文)

一居士:修行过程中,是否要忍受孤独?感到孤独寂寞怎样排解?




修行中要忍受孤独(深度好文)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妙祥法师开示】

修行中要忍受孤独。

本来就是无我,忍受孤独是正确的,不管有人没人,我们这个心应该有一个孤独感。

这个孤独就是一种什么呢?就是不攀缘。

缘断了,刚开始就会感觉到一种孤独——实际上孤不孤独呢?不孤独。因为什么呢?在佛法里没有孤独二字,佛讲的是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孤独在佛法里不算个什么,是不是?

但是修行过程中确实存在一种孤独,孤独时应该感到高兴,寂寞时应该感到高兴。孤独和寂寞正是走向修行道路的一个过程,应该高兴就好了。

如果你去伤感,反而是错误的,伤感就会伤到心,就会离开了这个佛法。应该感到高兴——既然感到了孤独,又感到了寂寞,说明你的修行有所进步。

众生之所以在六道轮回,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攀缘心。到处攀缘,互相在一起你攀着我,我攀着你,这就感觉到有生活的意义。实际上,这就是轮回。

如果断掉了攀缘,它必然有这种现象,这是正确的。


修行中要忍受孤独(深度好文)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的念之所以不能灭,暂时还不断地纷飞生起,它主要是有一个攀缘,念会借缘而生。如果你不给它助缘的话,这个念就不能生起。所以说,这个念的生起,都是我们不断地给它缘。

这个是什么缘呢?都是有为法的缘。你给了有为法的缘,念就不断地生起、不断地发作、不断地扩大、不断地变化。像一棵草似的,有那种草,它得借着树才能爬高。这个念头和这个东西是一样的,它得借着这个缘才会起来。如果你不断这个缘,这个念就不会灭掉;如果你把缘给断了,这个念一起就灭掉了。

就像两个人打架,你看世间人有两个人打架,打得很欢,什么原因呢?就是旁边还有一个人。这个第三者如果走开了,这俩人一看没人了,他俩说几句也就拉倒了,越有人,这俩人打得越欢。

他们俩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他借着你那个心,借着你那个缘——你那个心是看热闹的心,你在这里起到一个观众的缘。“我在这里一定要取得胜利,要不对不起面子,叫你说我不好,说我没能耐,那不行,所以这个事我非得赢。”本来是不点儿事,马上就可以放下,但是为了要这个面子,或要什么事情,他非去打不可。

念头也是这样。这个念头很怪,它处处攀缘,本来是没有实体的东西,它得借着缘去生。那缘是不是实体?也不是实体,它都是攀缘去生。

《楞严经》里讲了:众生之所以有六道轮回,皆因攀缘。所以我们现在处处攀缘,不是缘物就是缘情,总是在缘上下功夫,因此我们就不得道。(如果不攀缘)证道了以后,和你过去的想法就完全不一样了。你过去所有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全都推翻了,包括你看书、看佛经,所理解的东西,全都变了样了。

人和人的关系,事物,就是整个宇宙的关系全都变了,全都和你想象的不一样,所以这个人生起的是一种什么心?既清净又有一种孤独,没人再理解他了,世间人不会再理解。因为别人没有证道,他找不到知音,只能找佛和菩萨。所以这种境界既是崇高的又是很孤独的,有的甚至有一种“恐惧”。但是确实清凉,不再恐惧了——证道的那种“恐惧”是对世间的断离产生的恐惧,不是害怕什么而恐惧,是断离的时候产生的一种类似“恐惧”。

过去也有人,说:“师父,你给我印证印证,我修道开没开悟?”我一听这话就完了,这肯定是没开悟的人,开悟的人他说不出这话来。

因为开悟了以后,他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理解了这个——不光是理解,心里完全接受了这个,而且亲自体验和实证了这个,所以他那个心再也说不出这些话来了。

虽然他很想问个人:你看我那个境界对不对?但他不能跟你说。因为啥?说不出口,因为你也不懂,也没法跟你说。所以当他能张口求别人再印证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不是开悟者了。

所以说,化缘、攀缘、求人,最终问题都是动了心,动心就有生死轮回跟着,可以起各种的变化。所以我们不能去搞这种东西,自己骗自己的事不干。我们要学聪明一点,别干这种事情,为了自己也得学聪明。

守志者他不攀缘、不化缘、不求人,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就是不管你怎么变,他绝没有这种心,所以他永远不变,心里没有变。由于心不变,才能真正地随缘。

还有一种,他不化缘、不攀缘、不求人,对名和利都远离了,所以说念念趋向菩提。(摘自《二〇一〇年在秦皇岛放生文化交流会上的开示》《四十二章经讲记》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修行中要忍受孤独(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