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hu的知汁

知乎的书店,编辑并筛选出更有密度且保留趣味、切身的知识集合节省了许多闲逛的时间,直接去饮着100%的“纯知汁”。

在漫游zhihu的间隙,知道了各式人等的奇妙经历和彪悍的生活方式,偶然看到b站的guanyuhan426对日本的摄像,那作品静静地躺在那里,作者精雕细琢而花费的时间,就这么无边际成本去批发卖出。做到小众品类的第一,就不知不觉1000粉丝效应足矣。

于我而言,类似于周围朋友的开阔眼界,“我也行”是最好的激励,我的一个办法,是在看到牛人说呈现的作品之后,会去回溯ta的过往,看ta是怎么创造出这样能值得上第一的作品的。其中,成长蜕变的拐点,是因为时机,比如知乎live的早期,水平一般也有上千的观众,这就形成了正反馈的促进,类似于把讲者拉上了一个加速度的进步器中,几个循环下来,自然被逼到作品可以卖得出的地步;还是不断打磨的苦功夫,哪怕没人反馈,这是一条苦逼的道路,是需要在无人问津的路上,可能还夹杂着对自我逻辑推断的怀疑,这事我值得去做么?这般之后还能坚持下来,且跟原先预想的一致,因而也获得相似的可售出作品的程度。

自己作品的良品与否,一个简易的标准,是看这个作品拿到公开市场上能否卖的出去,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极其困难的任务。因为我们日常的工作,很多是体制内的根据你的技能(qualification),而不是根据作品(product),由此导致可能刚入职的时候,技能的潜力是满满的,但由于工作负荷不重,技能没有充分的施展、深化、衍生的机会和锻炼的频次,因此就荒废了,单位、公司雇佣了你-,但你的价值可能只是在[上访]维护部门既得利益时候的充当社会不稳定的一个要挟砝码而已,实际上日常工作,是几无价值或毁灭价值的。那么,“公开市场”上的估值,就与当下你的工资,差距越来越大, 温水就这么把青蛙煮沸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zhihu的知汁)